若是把整个国家都交给他改革,李牧承还没什么信心。
毕竟地方太大,自己能看到的范围有限。
可若只是改变一个小小的县,还有那么多信得过的人帮自己监督,那么把凤桐县打造成世外桃源,李牧承觉得这完全不是问题。
“对了,你的东西可都收拾好了?可别误了到任的时间,到时候那群在朝堂上的老怪物又得叽叽歪歪找麻烦了。”
沈修竹抽空和李牧承说了一句,而后趁着冯墨扬看向李牧承的时间,眼疾手快的舀了一大勺水果冰沙塞嘴里。
两个人加一起都快百岁了,愣是活泼的像三岁的孩子,实在是没眼看。
“等会儿!急着走什么?”
冯墨扬喊住抬腿要离开的李牧承,用下巴示意李牧承看书桌上的两个大包袱。
“那些书你到时候都带去县里慢慢看,虽然已经为官了,但还是好好读书,毕竟学进脑子里的才是你能掌握的。”
李牧承明白师父的意思,也清楚知识才是无价的宝贝。
活到老学到老嘛,万一皇帝或是哪个上峰又莫名其妙抽风,觉得他只是个秀才德不配位,再给撸下来咋办?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得再往上参加科考才保险一点。
当然了,近两年肯定是没有精力了,县里的事儿肯定不少呢。
第二日一大早,陪师父一起吃了顿丰盛的早餐,在师父冯墨扬依依不舍的目光下坐上马车渐行渐远。
一路上倒也太平,李牧承在马车里换好了官服,戴好官帽,拿着官印和文书走进县衙。
又让车夫先赶马车去宅子那边,把东西都卸下来放进书房里锁上即可。
至于归类收纳这种事儿,等他回家再慢慢弄吧。
县衙还真是领着俸禄养身板的好地方,瞧瞧!县衙里这群人全都闲得长草,在县衙后院嗑瓜子聊天,坐没坐相站没站相。
李牧承眉头微挑。
从未听说过县里治安出过问题,也未曾听闻上一任县令草菅人命、胡乱断案的事。
那这群人现在这样的表现,是故意给自己下马威看呢?
有点意思,真当他是软柿子捏呢?
他只是表面上年纪小而已,实则见过的世面比他们所有人加起来都多。
真要是想要给自己点儿颜色看看,那就别怪他也给他们多来几轮下马威了。
“谁家小屁孩儿跑这玩来了?不知道这是县衙吗?你家大人呢?赶紧走赶紧走!”
李牧承双臂环胸,只定定的看着对方。
自己身穿官服走了进来,还敢瞪俩眼珠子管自己叫小屁孩,这要不是故意的,他把脑袋拧下来给对方当球踢!
瞧着年纪最大的那个,衣服款式差不多,但图案明显和他们有些不同的人,应该就是县衙里的捕头了。
那人似乎也意识到手底下的兄弟言语有些过分了,连忙用剑鞘对着他的屁股怼了两下。
而后装作刚看见来人似的,将手里的瓜子往盘子里一放,胡乱拍了两下手站起来,对着李牧承行了一个不怎么走心,更与标准没什么关系的礼。
“原来是县令大人到了,瞧我们还在县衙里面吃上了,倒是没来得及到门口迎接。”
李牧承没有接捕头的话茬,而是背着手往前走了几步,上了两个台阶才转过身扫了一圈。
“所有人都在这儿了吗?可有没来的?”
“王二没来,他老娘今早过来给他请了假,说是家里有只母鸡第一次下蛋难产了,事关生死的大事,王二得留在家里帮忙。”
听听!这理由简直荒谬到辣眼睛的程度,就离谱!
“所以,县衙里就你们这些人?捕快这么少的?”
要知道县衙偶尔还要配合上官和其他县合作办案,就这么几个人也就够在升堂的时候喊威武,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手。
“哦,王二家的母鸡到底是没救过来,那些人平日里和王二关系最好,就去他家吊唁了。”
李牧承轻轻点头,“是啊,这会儿都吃干净了吧,可惜了,本官应该帮忙去府城借个仵作帮忙尸检的,这不是草菅鸡命吗?”
所有人都听傻眼了。
神特喵的草菅鸡命!
李牧承才不管他们在心里怎么想,直接丢下一句话。
“既然王二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那就让他在家里给母鸡守孝吧。三年之内不用来县衙了,还有那些去吊唁的,关系那么好就陪着吧,一会儿命人把俸禄给他们结了,下午贴告示出去,让民壮们都来一趟,本县令亲自选几个人补上衙役的缺儿。”
李牧承再次将视线落在捕头身上,“免得你们招来的人,明天又去给哪家的老黄牛守孝搭灵棚,忙不过来耽误事。”
李牧承心中冷哼,真以为衙役们的编制工作就稳了不成?
民壮们虽然是编外人员,但该做的事一样儿都不少,甚至办实事有能力的人更多,毕竟他们锻炼的机会也最多。
这群衙役们一个个都当大爷似的对民壮们颐指气使,想来那群民壮们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
李牧承敢肯定,民壮得了衙役的职位,必然会对自己这个县令恭敬几分。至于他们两伙人怎么斗,只要不影响正事,李牧承表示无所谓,只不过一种制衡的手段罢了。
见李牧承云淡风轻地说完就走,捕头直接被吓懵了。
王二和那群人都和他关系极好,尤其是王二,还是他嫡亲的小舅子呢。
就这么丢了衙役的差事,日后去哪里找工钱丰厚又体面的差事?
还真是小瞧了这个小县令了,年纪不大,上任的第一把火放得可不小。
“师爷呢?师爷也去送王二家里的母鸡一程去了?”
师爷瞬间在原地打了个激灵,急急忙忙往李牧承的方向追去,步伐都有些凌乱了。
“小人在!县令大人,小人在!”
那声音拔高又带着颤抖,生怕被李牧承也给打发回去自己吃自己。
众人见心眼子最多的师爷都跑去献殷勤了,自然都跟了上去。
尤其是负责登记各类文书的典簿和县里治安,又要监督民生,类似水利、城墙建设这类活计的典史,更是着急不已地跟着跑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