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
李府。
“祖父,您是说找到我小弟的踪迹了?”
李府所有嫡系血脉均坐在一处,几乎是李贵妃的话刚出,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坐在上首的老头儿身上。
李家老太爷年岁虽高,但因着常年强身健体,又十分懂得保养,瞧着依然精神矍铄,眼明心亮。
“原本我是不确定的,还是望月城那边的望月楼里留下的旧部传回的消息。你们的父亲得到消息立刻就出发去了望月城,昨日才回来,回来之时十分激动。”
李贵妃笑得眉眼弯弯,常年板着一张脸的女子笑起来竟是那般灿若骄阳。
“我就说,李家村那个什么李老大才不会是我小弟。越长越猥琐,行事作风也阴得很。就算是换了环境,咱们李家人刻在骨子里的气节也不可能会丢。”
十几年前,京城李氏一族就找到了当年带走他们儿子的夫妻俩。找过去后,因为孩子们都还小,被人家给骗了也没法子。
李氏一族原本是打算等京城这边的风波平息一些,再把人带回来的。可渐渐地,他们发现李老大已经被养歪了。
这样的孩子,别说不是李氏一族的人。就算是李氏一族的人,他们也不打算接回来。
只是让京城李家族长有些疑惑的是,李家村的村长和族长、里正等人,为何要隐瞒京城李氏一族真正的孩子是哪个的事实。还眼睁睁地看着真正的李氏一族的小少爷受那么多年的搓磨与委屈。
“那你猜猜,你小弟是哪个?”
李贵妃虽然在后宫浸染多年,可回到家面对老祖宗时,依然是一副憨态可掬的小女儿模样。
李贵妃突然想起一个人,一个虽然不在京城,却能搅得京城,甚至整个大乾读书人圈子满城风雨的人。
“那个六岁的小神童李牧承,是我亲侄子?”
李家老祖宗哈哈大笑,指着李贵妃就道:
“还说你不知道,你这不是挺清楚的嘛!”
李贵妃瞬间双眼冒光,想起在宫里她命人买到的诗集。
难怪她那么喜欢那几首诗呢,敢情除了那诗作上佳以外,作诗的人也和她有渊源啊。
“那还等什么?赶紧把我小弟一家接回来,尤其是我那才气颇多的小侄子!”
这回不用李家老祖宗发话了,李贵妃她爹终于出声了。
“胡闹!也不看看现在京城是什么情况。你在后宫那么多年,前朝后宫都有什么变化当真收不到任何消息?”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宫里那位李家出来的贵妃娘娘平日深居简出,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
可只有李家的人清楚,李贵妃在宫里哪怕天天闭门不出,也绝不是消息闭塞之人。
李贵妃完全可以称得上一句“女诸葛”,或者说京城李氏一族嫡系这一脉,就没有一个蠢人。
几百年来都是被人忌惮的存在,但凡有一点疏漏都不一定能活到成年。
能成功活下来还能带着整个家族继续繁华下去的,除了有两把刷子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
“那怎么办?让他们继续待在偏远的地方吗?我可是听说这么多年来,望月城边关那边就没太平过。”
此言一出,坐在上首的老祖宗又一次发出爽朗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谁说边关不太平了?最近这望月城边关就是太过于太平了,不然皇宫怎么会出那么多事?”
李贵妃只知道皇帝屡屡在前朝怒斥朝臣,后宫的妃嫔经常被虐待致死。只清楚皇帝最近不顺心,因何不顺心却不知原因。
这也不怪李贵妃,实在是皇帝收到边关大捷的消息太晚,李贵妃又急着出宫,错过了一些消息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李贵妃看着全家都笑而不语的样子,气得直跺脚。
“你们过分了,所有人都清楚的事,独我一人被蒙在鼓里,我要闹了!”
李贵妃已经出嫁的妹妹们并没有回府,之所以特意给李贵妃递了信,也只是因为李贵妃嫁的是皇室,若是知道的太少容易有危险。
其余出嫁女没必要过早知道太多消息,万一不小心说秃噜嘴,容易中途出岔子。
这次是李贵妃的三哥笑着给她解惑了。
“你可知在望月城那边镇守边关之人是谁?”
李贵妃当然知道,“许文远嘛,文人将军。”
李贵妃三哥又问,“那你可知这文人将军许文远和李牧承有什么关系?”
李贵妃一愣,这个她确实不知道,主要也是皇帝没派人查。
李贵妃三哥抿唇一笑,“文人将军许文远,和咱们的小侄子李牧承是亲师兄弟的关系。这次边关大捷是因为许文远带的兵打造出了更为结实的武器,能做到削铁如泥。”
李贵妃震惊的张大嘴巴,又觉得这样有些失了体面,后知后觉地抬手捂住。
“师兄弟?许文远的师父是谁啊?南城书院的院长?可那位不是离开白马书院以后一直在望月城的小镇上窝着吗?没听说许文远和冯墨扬认识啊。”
李贵妃三哥见自家妹子被刺激得不轻,有关李牧承去了军营没多久就有了钢这种事,还是不提了。
就连他都消化了好久还没消化完这个事实,贵妃妹子不能受刺激太过,以免回宫后表现的过于异常被狗皇帝给盯上。
“放心吧,你小弟一家暂时来不了京城,不代表咱们的人去不了。对了,魏王夫妇带着小郡主也去了望月城,目的地也是南城书院,就不知是否存在巧合了。”
被李家人念叨着的魏王,不知道第多少次带着华琳琅小郡主登南城书院的大门了。
只不过这一次,魏王终于见到了许文远。
不过两人是秘密见面,除了帮着牵头的冯墨扬以外,就连李牧承也是毫不知情的。
此刻的李牧承背着小包袱,哼着小曲儿把给家里人准备的礼物都带好,坐上了南城书院专门指派给他用的马车,带着死皮赖脸缠着他的小胖子,回家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