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顶流的战争(1 / 1)

二零一零年六月的第二周,京城的气氛随着初夏的热浪一同升温。

对于魏安和他的“晨曦未来”团队而言,这是决定命运走向的关键几天。

在与曹国伟会面后的四十八小时内,经过紧急的内部磋商,以及张炜律师的全力协助,“晨曦未来文化传媒工作室”最终接受了新浪的提议。

接下来的几天,数份至关重要的合同在双方法务团队的紧密协作下迅速签订,标志着魏安团队与新浪系正式结成了深度绑定的利益同盟。

首先签订的,是《“十年之约”粉丝见面及演唱会合作主办协议》。

这份合同明确了新浪微博作为主办方的身份,将承担活动的主要组织、招商和宣传工作。

合同中特别约定:

1赞助商收入在复盖所有成本(包括场馆租贷、舞美制作、安保、团队差旅等)后,如有盈馀,新浪微博与“晨曦未来”的比例进行分成。

2活动的所有视听内容(包括现场录像、采访花絮等)版权由双方共同拥有。新浪微博拥有独家在线直播权及后续基于此内容的非盈利用途(如平台宣传)的永久使用权;如需进行商业授权(如出售直播权给电视台),需经双方一致同意,收益按同样比例分成。

3新浪微博可在自身平台及相关宣传中无偿使用魏安的姓名、肖象、声音等用于该活动的推广,但不得用于活动之外的商业代言。

紧接着,是内核的《股权置换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这份合同复杂且意义深远:

1用“晨曦未来文化传媒工作室”股权,置换新浪即将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微博音乐”

魏安团队在“微博音乐”中间接持有重要份额,确保了其在未来音乐平台发展中的话语权和利益共享。

2协议规定,魏安及其工作室在未来五年内,其所有音乐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录音制品、v)的数字发行、宣传推广,需优先与“微博音乐”平台合作。

注意,合同措辞是“优先”,而非“独家”,这为魏安未来与其他平台合作留下了法律空间,但在实际操作和新浪的资源倾斜下,“微博音乐”无疑将成为主阵地。

3合同明确,魏安作为表演者和创作者,保留其所有音乐作品的原始版权(着作权)。

“微博音乐”获得的是特定年限内的独家或优先的数字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

这意味着歌曲本身的“所有权”牢牢掌握在魏安自己手中,避免了未来可能出现的版权纠纷和被平台完全掌控的局面。

4魏安的首张迷你数字专辑将在“微博音乐”平台独家首发。销售系统由新浪技术团队开发,销售收入(扣除渠道成本后)按魏安方70:微博音乐30的比例进行分成。

这个分成比例在2010年对于平台而言是相当优厚的,体现了新浪争取魏安的巨大诚意。

5新浪承诺,在“微博音乐”上线初期,将给予魏安及其作品不低于总流量30的主页及内核位置曝光,为期至少三个月。

此外,还有一份《新浪微博平台深度推广服务协议》。

这份协议细化了新浪微博在日常运营中将对魏安给予的资源倾斜,包括但不限于热搜位保底推荐、话题主持人权限、特定时段的开屏gg等,几乎是以“亲儿子”的规格进行扶持。

同时签订的,还有一份《数字内容海外推广技术服务协议》。

这份协议是为了落实魏安提出的youtube上载计划。

合同明确了以下关键点:

1新浪方利用其技术资源和合作的境外服务商,为“晨曦未来”工作室提供稳定的境外网络访问、youtube账号注册及《the fox》v高清版上载的技术支持服务,确保视频能顺利发布至全球平台。

2协议明确强调,上载的《the fox》v的全部版权以及由此创建的youtube官方频道“wei an”的所有权、运营权,完全归属于“晨曦未来文化传媒工作室”(即魏安方)。新浪仅提供“技术服务”,不占有任何版权或频道权益。

3双方对此次合作及技术细节负有保密义务。协议也提及,因国际平台政策、地区网络管控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但新浪需尽最大努力提供技术保障。

4此次技术服务及相关的代理费用,由“晨曦未来文化传媒工作室”自行承担。

合同签订后,新浪的技术团队立刻高效运作起来。

随着这几份合同的签订,魏安团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被“新浪系”招安了,但更准确地说,是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合纵连横”。

进入合作蜜月期,新浪的资源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注入。

原本魏安团队只规划了《鲁豫有约》和《天天向上》两个目标,但在新浪强大的公关和媒体关系运作下,邀请函如同雪片般飞来。

除了上述两个节目,魏安很快还收到了:

《超级访问》(李静、戴军主持):以轻松幽默、善于挖掘嘉宾背后故事着称,受众广泛。

《最佳现场》(刘同、大左等主持):日播娱乐信息节目,曝光频率高,能快速提升国民度。

《娱乐无极限》(湖南卫视):全国影响力的娱乐新闻节目,对巩固年轻粉丝群体效果显著。

《音乐风云榜》(光线传媒):权威音乐节目,虽然魏安目前作品还不多,但其“神曲”制造者的身份已引起关注。

团队的日程瞬间被排满,一场密集的媒体曝光战即将打响。

然而,就在魏安团队紧锣密鼓地准备首次高端访谈——《鲁豫有约》的录制时,新浪微博的平台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已然成型。

事件的导火索是6月10日,前super junior-队长韩更高调宣布入驻新浪微博。

作为从韩国顶级偶象团体解约回国发展的先驱,韩更此时正值人气巅峰。

他拥有庞大的、组织度极高的粉丝群“庚饭”,被视为初代流量明星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归国发展本身就被视为娱乐大事件,新浪微博自然倾力宣传,其账号粉丝数在入驻当日便呈现爆炸式增长,单日涨粉同样达到十万级别,势头迅猛。

不知是其背后团队的有意策划,还是部分营销号为了蹭热度、制造话题,在关于韩更的报道和网络讨论中,开始频繁出现“神颜”、“顶流”等字眼,将其与近期凭借这两个概念爆火的魏安进行类比甚至并列。

这一下,瞬间捅了马蜂窝。

在魏安的内核粉丝群体看来,“神颜”是“毒舌颜评”破例认证、全网公认的魏安专属标签;“顶流”更是《顶流论》为魏安加冕的概念,是魏安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奠定的地位,岂容他人轻易染指?

一些激进的魏安粉丝开始涌入韩更的微博评论区,进行“科普”和“捍卫”,言语间不免带有比较和排他性。而这,自然引来了数量同样庞大且战斗力极强的“庚饭”的反击。

冲突迅速升级。

“安利”与“庚饭”在微博上展开了规模浩大的骂战。

“安利”是魏安粉丝的自称,取“安”字,寓意安心、守护,也带点安利的意味。

双方围绕“谁是真正的神颜”、“谁的数据更具含金量”、“谁是内娱第一顶流”等议题,从微博评论区蔓延到话题广场,从人身攻击到数据对比,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这场被称为“初代顶流战争”的粉丝大战,其激烈程度和波及范围,在2010年的中文互联网堪称空前。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魏安方和新浪平台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默许甚至乐见其成。

对于魏安而言,他正处在需要不断巩固人气、提升商业价值的关键时期。

这样的粉丝大战,虽然充斥着非理性,却能极大地激发粉丝的保护欲和凝聚力,将松散的好感转化为坚定的忠诚,并刺激她们为了“捍卫”偶象而更加积极地参与数据打投和消费。

魏安不能输,也输不起这场人气之争。

对于新浪微博而言,这场大战带来了恐怖的流量和交互数据,完美印证了“顶流”的商业价值和社会话题性,是其推广“微博是明星价值衡量器”概念的绝佳案例。

平台只需确保事态不失控到触及法律或监管红线,偶尔“不经意”地给相关话题加点热度,便能坐收渔利。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兴安岭猎王 我身后站着的,可是所有道教神仙 反串直播:我浅浅一笑,掰弯全网 好女孩要珍惜,那坏女孩呢? 男主别流泪,下次我亿定让着你 带着超市回到60年代女儿饿的哭 零工女孩的百万理想 开局画美元,谁先进国库谁是真的 保镖先生,他不解风情 完美复仇:我才是幕后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