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雾气氤氲。
位于jb区某栋并不起眼的写字楼内,一间挂着“时代峻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牌子的办公室里,李飞正对着计算机屏幕,眉头紧锁。
去年八月,他怀揣着对娱乐产业的憧憬和对互联网时代变革的敏锐直觉,创立了这家公司。
名字取得颇有气势,但现实却是一片混沌。
初创的公司,规模小得可怜。
说是要打造青少年偶象组合,但合格的练习生苗子都还没招到几个
运营模式是啥都还没搞明白。
是模仿日韩的练习生制度,还是另辟蹊径?
李飞心里有个模糊的方向,坚信能借助网络的力量趟出一条路,但具体怎么走,每一步都象是走在山城的浓雾里,需要小心翼翼,不断试探。
他习惯性地刷新着新浪微博的页面。
这个新兴的社交平台,被他视为洞察年轻人群、发掘潜在机会的重要窗口。
他关注了几个如今在微博上初露头角的“草根大号”,其中一个以毒舌点评素人颜值闻名的账号,更是他重点观察的对象。
这家伙言辞犀利甚至刻薄,创造的“负分滚粗”、“五官各自为政”等热词流传甚广,虽然风格低俗引发不少争议,但确实精准地抓住了早期网民的猎奇和宣泄心理,粉丝增长迅猛,影响力不容小觑。
李飞并不完全认同其价值观,但他认同那个账号隐隐传递出的一个观念——“颜值就是生产力”。
在这个注意力经济初露峥嵘的时代,好看的脸,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正是在这种观察中,他注意到了另一个画风截然不同的账号——“魏安”。
这个账号的粉丝量远不如“毒舌颜评”,但内容却很特别。
一个清秀俊朗的少年,记录着备考北舞附中的点滴,分享着小城生活的日常,语气里带着符合年龄的朝气和对未来的憧憬,偶尔还有些故作成熟的小感慨。
照片里的魏安,眉眼精致,身形挺拔,尤其是那股自幼练舞沉淀下来的独特气质,在象素不高的照片里也难以掩盖。
李飞几乎是立刻就觉得,这是个好苗子!
外形出众,有舞蹈功底,而且正在向国内顶级的舞蹈学府发起冲击,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努力向上”的人设背景板。
他发出了那条试探性的私信,心里并没抱太大希望。
毕竟,这样条件的孩子,很可能早有规划,或者已经被别的机构盯上。
果然,对方的回复印证了他的部分猜测。
晨曦未来工作室?
李飞在脑海里搜索了一圈,对这个名字毫无印象。
看来是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队,或者干脆就是家庭作坊式的运作。
对方措辞得体,甚至提到了“行业经验、资源交流与合作”,这不象是一个十二岁孩子自己能说出来的话,更象是有成年人在背后运营。
这很正常,也让他更加确信魏安的价值——已经有人看到了,并且开始进行初步的包装和规划。
更让李飞在意的是“魏安”这个账号呈现的“成长向”路线。
这不正是他模糊构想中的一环吗?
他研究过国外的一些偶象养成模式,也留意到国内其实早已有过少年偶象或组合的尝试,比如更早时候的“青春美少女队”,或者一些少儿演唱组合,但是大多昙花一现,未能形成持续的效应和成熟的商业模式。
他隐隐觉得,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尤其是社交平台和视频网站的兴起,一种更深度的、陪伴式的、见证成长的偶象养成模式,或许有机会成功。
魏安的微博,无意中踩中了他思考的节拍。
他立刻回复,直接抛出内核问题:“你们对‘成长型偶象’具体有何看法?我们很感兴趣。”
这次,对方的回复快得出奇。
“李总好眼光。成长型偶象,内核在于‘陪伴’与‘见证’。并非一蹴而就的明星,而是与粉丝共同成长的伙伴。记录日常,分享努力与挫折,展现真实的、逐步进步的过程,创建深厚的情感联结。这在网络时代,尤其具备穿透力。”
言简意赅,却句句说到了李飞的心坎上。
他急忙追问:“具体运营上,有何高见?”
对方却打起了太极:“李总,涉及工作室内核规划和商业机密,不便深谈,见谅。”
李飞心里像被猫抓了一样,痒得难受。
这种感觉,就象雾中看到一盏灯,明明亮着,却总隔着一层,看不清具体路径。
他换了个方向,问道:“那贵方对练习生制度怎么看?我们目前在筹备相关的培训体系。”
对方回复:“练习生制度可借鉴,但需本土化,内核一点:分成比例一定要合理,甚至优渥!切勿完全照搬日韩那套严苛的、近乎压榨的模式。
内地市场环境、家庭观念都不同,过度压榨短期或许能控制成本,长期必生嫌隙,不利于艺人长期发展,也难激发其真正潜力。合作,需创建在相对公平、共赢的基础上。”
这番话让李飞怔了怔。
此时国内娱乐业,对日韩造星工业大多还带着仰望和学习的心态,如此直接地批判其“压榨”本质,并提出“高分成”作为内核建议的,极为少见。
但细想之下,不无道理。
他招募练习生时,就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和权益保障非常看重。
“受教了。不知魏安同学除了舞蹈,声乐方面是否有基础?考虑过音乐路线吗?我们也在寻觅有潜力的歌手。”李飞试图挖掘更多可能性。
对方回应:“唱歌有一定兴趣,工作室目前确有考虑让他尝试网络歌手的路线,翻唱或发行原创单曲,积累人气。不过……”
对方话锋一转,露出了些许“窘境”,“工作室目前资金紧张,制作、推广方面力有未逮。
如果贵司对此方向感兴趣,或许我们可以探讨一下投资合作的可能性?”
没钱?
李飞有些无语。
刚刚创建起的一点“专业”形象,瞬间被打回原形。
果然也是个初创的、缺乏资金的小团队。
他一方面觉得可惜,白瞎了魏安这块好胚子,另一方面,又隐隐觉得这是个机会。
他试探着提出:“既然贵工作室资金紧张,不如考虑将魏安的经纪约转签给我们时代峻峰?我们可以支付一笔合理的转让费用,并且会投入资源全力培养他。”
这个提议似乎触动了对方的底线。
“抱歉,李总。魏安是我们的内核资产,经纪约非卖品。感谢您的厚爱。工作室这边还有些事务要处理,今日就先聊到这里吧。”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
李飞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感觉一阵疲惫,又带着一丝兴奋。
对方背后肯定有明白人,对偶象养成的理念有前瞻性,对行业弊端也有清醒认识,甚至提出了“网络歌手”这样贴合时代脉搏的尝试方向。
唯一的短板,就是钱。
“投资他们?”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在李飞脑海里盘旋不去。
投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作室”?
听起来有点荒谬。
但潜在的收益呢?
如果能以较小的代价,绑定魏安这个极具潜力的苗子,甚至通过投资与这个“明白人”团队创建深度合作关系,或许能加速时代峻峰自身项目的推进。
投,还是不投?
这成了盘旋在李飞心头,一个极待解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