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信也手术后的第二天。
康复医学科。
山口健太,一位从业超过二十年的资深物理治疔师,正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整理着上午的评估报告。
从业多年,他早已见惯了骨科术后病人的种种惨状。
“山口前辈,这是第一外科那边新开的申请单。”
一位刚进医局的研修医走了过来,将一份会诊请求单放在他的桌上。
山口健太拿起单子看了一眼。
【患者:铃木信也】
【诊断:左桡骨远程c3型粉碎性骨折术后】
【康复要求:术后第一日,早期介入,评估患肢情况,指导手指、肘、肩关节主动活动。】
【主刀医生:今川织】
又是今川医生的病人。
山口健太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干练、漂亮,但总是一副生人勿近模样的女医生的脸。
他对今川织的印象很深。
不仅仅因为她是医局里最年轻的专门医,更因为她的手术风格——精准、快速、创伤小。
凡是她主刀的病人,术后的恢复速度普遍要比其他医生快上一截。
但,c3型粉碎性骨折,终究是c3型。
术后第一天,病人的手腕通常会肿得象个馒头,皮肤发亮,青紫一片,手指僵硬得象胡萝卜,别说活动,就连轻轻碰一下都会引来剧烈的疼痛。
所以,今天的介入工作基本就是走个过场。
主要就是嘱咐病人抬高患肢,然后象征性地让病人尝试动动手指,确认一下神经没断,就算完成任务了。
至于真正让手指动起来,那至少是一周甚至两周后的事情了。
他拿起病历夹,推着一台便携式的评估设备,不紧不慢地走向六楼的普通病房区。
“铃木信也,613号房3号床。”
山口修核对了门牌号,便推门走进了病房。
靠窗的床位上,一个中年男人正半躺着,他的妻子和女儿坐在一旁,小声地说着话。
这象是刚做完一场大手术的样子吗?
山口明彦的视线落在了病人的左臂上。
然后,他愣住了。
那只手被石膏托板稳稳地固定着,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露出来的手指部分,并没有他预想中的高度肿胀和青紫。
只是有些轻微的浮肿,颜色甚至还可以说是有些红润?
走错病房了吗?
山口下意识地退后一步,走出了病房,抬头看了看门牌号。
是613没错啊。
他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病历卡。
难道是诊断搞错了?
或者手术记录写错了,其实只是一个最简单的骨裂,打了个石膏?
山口明彦皱着眉头,重新走进了病房。
“请问,您是铃木信也先生吗?”
“啊,是的,我就是。”
“我是康复科的山口,根据今川医生的医嘱,过来为您做第一次的术后评估。”
山口健太一边说着,一边仔仔细细地核对着病历夹封面上的名字和床头卡上的信息。
姓名、年龄、住院号……
所有信息都完全一致。
这真的是一个c3型粉碎性骨折术后第一天的病人?
但山口健太毕竟不是刚出校门的研修医,很快就定了定神,将心里的震惊暂时压下。
“铃木桑,我现在需要检查一下您手指的情况。”
“可能会有些不舒服,请您尽量放松。”
他小心地托起铃木信也的手,轻轻地触碰着他的每一根手指。
温度正常,指腹饱满,按压后血色恢复迅速。
完美的末梢血运。
山口健太例行询问道:“感觉怎么样?疼得厉害吗?”
“还好,就是感觉有点胀胀的,不是很疼。”铃木信也老实地回答。
啊?
只是感觉有点胀,不是很疼?
c3型粉碎性骨折,术后第一天,竟然能说出这种话来?
“那……铃木先生,您能试着,非常非常轻微地,活动一下您的手指吗?”
山口自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都觉得有些荒谬。
以往面对相似病例的病人,只要能有活动手指的意图,就已经算是合格了。
“好的,我试试。”
铃木信也自己其实也很惊讶。
桐生医生告诉他手术很成功,他还半信半疑。
但从麻醉彻底消退之后,他就发现自己的手腕确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疼,甚至感觉比术前还要轻松一些。
他集中精神,尝试着驱动自己的手指。
然后,在山口那双越睁越大的眼睛注视下,铃木信也的五根手指,竟然真的完成了一次虽然缓慢、但完整无误的屈伸动作。
从握拳,到完全展开!
“这……”
山口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他负责过的病人里,术后第一天能做到这个程度的,只有那些手腕轻微骨裂,打了几天石膏就活蹦乱跳的年轻人!
而眼前这位,可是桡骨关节面被砸得稀碎的c3型粉碎性骨折患者!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病人几乎没有经历严重的组织创伤和术后水肿!
这意味病人的康复周期,将比常规情况下缩短至少一半,关节僵硬、疼痛、功能障碍的风险,也将被降到最低!
山田健太再次翻开手中的病历。
【主刀医生:今川织】
确实,她的病人术后情况普遍都很好,康复进度也很快。
但……也从未达到过如此夸张的程度。
而铃木信也的这台手术,简直就象是教科书里才会出现的理想案例。
难道说……今川医生在技术上又有了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不愧是医局里最年轻的专门医啊。”
山口健太放下病历,忍不住低声感慨了一句。
……
下午。
放射科的阅片室里。
佐藤教授,一位年近六旬、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戴着老花镜,审核着今天上午拍摄的所有x光片报告。
作为放射科的定海神针,他以严谨和挑剔着称。
他拿起一张新的x光片,放到了阅片灯上。
灯光亮起。
片子上呈现出的,是一个堪称完美的腕关节正侧位影象。
骨骼轮廓清淅,关节间隙均匀,植入的t型钢板位置恰到好处,每一颗螺钉的长度和方向都无可挑剔。
“恩,这张拍得不错。”
佐藤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后,他拿起了旁边的申请单和初步报告。
【患者:铃木信也。】
【术前诊断:左桡骨远程c3型粉碎性骨折。】
佐藤教授面上的表情瞬间消失了。
他摘下老花镜,又戴上,凑近了又看一遍申请单和初步报告。
c3型粉碎性骨折?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阅片灯上的x光片。
这完美的解剖结构,这光滑的关节面,这严丝合缝的骨骼对接……
一股怒火直冲头顶。
“高桥!”
他对着阅片室的角落怒吼一声。
一个年轻的放射科医生立刻连滚带爬地跑了过来:“教授,您找我?”
“这是你写的报告?”佐藤教授用手指重重地敲着那张申请单。
年轻的高桥医生战战兢兢地回答:“是……是的。”
“你是猪吗!”佐藤教授的声音陡然拔高。
“你看看这张片子,再看看这个诊断!”
“c3型粉碎性骨折的术后片子是长这个样子的吗?”
“你是不是把病人的片子搞混了!”
“这是医疗事故,你知道吗!”
高桥被骂得满脸通红,冷汗直流。
他委屈地辩解道:“教授,我……我核对过三遍了,患者的id和姓名都对得上,没有搞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