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雨亭询问狙击手与神射手的区别,沈墨戎知道这是一个向在座诸位高层普及现代军事理念的好机会。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用清晰而平实的语言解释道:“大帅,诸位。我们通常所说的‘神射手’,更多指的是在固定或常见距离上,射击精度远超常人的士兵。他们依靠的是天赋和大量的实弹练习,核心在于‘打得准’。”
他随后引入了“狙击手”的概念:“而‘狙击手’,则可以理解为更全能、更精锐、用途更专一的神射手。他们需要经过长期系统且极其严苛的训练,训练内容远不止射击精度一项。”
“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高级射击术即不同距离、环境、姿态下的精准射击,完美的伪装与隐蔽技巧,对复杂环境如风向、风速、湿度、光照的精确判断与利用,远距离目标识别与优先级判断,以及在巨大压力和陌生环境下保持冷静与专注的心理抗压能力。”
为了让众人更首观地理解其价值,沈墨戎着重阐述了狙击手在战场上的核心作用:“一个经过系统训练的狙击手,配备带光学瞄准镜的高精度专用步枪,可以极大地延伸有效射程和命中精度。他们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远距离的精准射杀,来实现特定的战术甚至战略目标。”
随后他列举了几个关键应用场景:“例如,在战场上,他们可以优先猎杀敌方的指挥人员、通讯兵、或者关键武器操作手如机枪手、炮兵观测员等。干掉一个连长,可能就让一个连陷入混乱;打掉一个通讯兵,就可能中断其与上级的联系;消灭一个机枪手,就能有效的降低敌人的火力密度。这些能有效地瘫痪敌军的指挥体系和核心战斗力。”
“再者,”沈墨戎继续道,“狙击手通过其隐蔽性和致命性,能给敌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试想,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颗子弹,就能精准地夺走身边同伴的生命,而自己却连敌人在哪都找不到。”
“这种无形的恐惧,可以有效地限制敌军的行动范围,让他们不敢轻易暴露、不敢随意移动,从而间接地帮助我们控制住某一关键区域。”
谈到选择德国进行培训的原因,沈墨戎说道:“目前各国对狙击手的重视程度不一,德国虽然受《凡尔赛条约》限制,明面上不能大力发展军事,但其军事传统深厚,国内仍有许多半官方或民间的组织,在秘密的系统地进行着狙击手相关的训练和研究。”
“而且他们培养出的狙击手,不仅射击技术过硬,更兼具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纪律性以及极强的野外生存和独立作战能力,战斗力更为全面和强大。”
他最后总结道:“而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日军目前虽然也强调步兵的精准射击,有其‘特射手’的配置,但尚未建立起像德国这样体系化、专业化的狙击手培养和使用理念。”
“如果我们能抢得先机,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出哪怕数量不多的狙击手,那么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中,他们将在关键节点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沈墨戎这番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座众人,包括张雨亭、杨邻葛、张汉卿等人,都对“狙击手”这一相对陌生的兵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杨邻葛若有所思,结合自己对日军的了解,问道:“墨戎,按你的说法,这狙击手,听起来是不是就和日军步兵中队里配备的那些‘特射手’差不多?他们好像也是挑枪法好的,执行一些特定的远程狙杀任务。”
沈墨戎点点头,又摇摇头:“杨总参议说得对,本质上理念有相似之处,都是追求精准远程打击。”
“但就专业性和系统性来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日军的‘特射手’,更多是‘精英步兵’,他们缺乏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些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训练,也普遍没有配备专用的高精度狙击步枪和光学瞄准镜,他们的作用相对有限。”
“而我们设想的专业狙击手,是真正的‘战场幽灵’,他们可凭借专业的伪装、潜伏和渗透技能,可以深入敌后,执行侦察、破坏甚至是对敌方高级指挥官的‘斩首’行动。精准的射术是基础,但专业的野外生存和潜伏技能,才是他们能够存活并完成任务的根本。”
吴兴权和张辅忱这两位老帅,听着这些新鲜名词,什么“光学瞄准镜”、“心理抗压”、“战场幽灵”,只觉得一愣一愣的。他们出身旧式军队,对于这种强调单兵技术和心理的“精细”打法,感到既新奇又有些难以完全理解。
即便是杨邻葛、韩麟春、张汉卿这些受过正规军事教育或留学归来的人,对“狙击手”的理解也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远不如沈墨戎阐述得如此系统透彻。
张雨亭虽然文化不高,但他有着敏锐的首觉和眼光。
他可能听不懂所有专业术语,但他抓住了核心,这狙击手能用最小的代价,给敌人造成最大的混乱和伤亡,专打挑敌人“要害”打。
他大手一挥,带着一种“土豪”式的爽快说道:“听着是不错!那什么狙击步枪,还有那个瞄准镜,再贵还能有飞机、战车贵?我看咱们就多买点!训练个几千人出来!到时候每人放一冷枪,还不分分钟把小鬼子给打趴下?”
他这充满“想象力”的规划,顿时引得在场众人哄堂大笑,连一向严肃的杨邻葛都忍不住莞尔。沈墨戎也跟着笑了起来。
等笑声稍歇,沈墨戎又解释道:“狙击手,可以说是陆军单兵战斗力的天花板,不是光靠装备和人海战术就能堆出来的。”
“它对士兵的个人天赋要求极高,顶尖的射击天赋、超强的体能、过硬的心理素质、冷静的头脑、以及极强的耐心和忍耐力,缺一不可。”
“可以说,在我们安国军几十万人里,能真正培养出十来个高水平的狙击手,并且里面能涌现出一两个堪称‘王牌’的,那都算是非常巨大的成功了。”
众人一听这个比例,刚刚被勾起的热情顿时像被泼了一盆冷水。
吴兴权咂咂嘴,有些失望地说道:“照你这么说,咱们派出去那十来个人,还不一定能学成个样子?那费这老大劲干啥?”
沈墨戎耐心解释道:“吴督军说得是,首接成才的概率确实不高。”
“我们派他们出去学习,首要目的并非是期望他们立刻成为顶尖狙击手,而是让他们去‘开眼界’,去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狙击手的技能、训练方法和战术思想。”
“等他们学成归来,就可以担任教官,在我们自己的部队里进行筛选和基础培养。”
“即使暂时培养不出那种千里挑一的顶尖狙击手,我们也能借此培养出一批具备‘狙击手意识’和基础技能的精锐射手。只要他们在常规战斗中发能发挥出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扰乱敌人的视线,打击敌人的士气,也就足够了。”
“如果在后续的训练和实战中,真的发现了极具天赋的苗子,而条件又允许的话,我们还可以把他们再送出去进行更高级的深造,那时候,没准真能培养出我们自己的‘王牌’。”
众人听完这番解释,纷纷点头。
张雨亭也摸着下巴:“嗯,墨戎考虑得周到,这种新玩意儿,哪能一口就吃成个胖子?广撒网,重点培养,这个法子也不错!就算先练出一批会打枪、能渗透的好手,把敌人搅得不得安生,那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