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到1938年 > 第147章 携工作组南下履新

第147章 携工作组南下履新(1 / 1)

北满的春风还带着黑土的清香,叶树秋的办公桌上己堆满了南满的调研资料——匪患分布图、未完成土改的村庄清单、春耕缺种缺粮的统计数据。新派北满地委书记陈明刚到任,叶树秋便拉着他泡在办公室里,进行了整整两天的细致交接,从干部梯队建设到工厂原料置换流程,从互助组运作技巧到应急储备粮管理,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标注在手绘的“北满工作手册”上,连面粉厂钢磨的维修周期、被服厂棉花的防潮技巧都一一叮嘱。

“老陈,北满的底子刚打牢,工厂这边要盯着原料置换,别断了供应链;农会的供销合作社刚起步,多派干部下去指导,让百姓多赚点实惠。”叶树秋指着干部名册,“张铁山、赵强这些老兵扎根基层,能扛事,遇到复杂情况多听他们的意见;山口一郎他们几位日本工程师,对工厂技术改良很关键,待遇不能降,要让他们安心留下。”陈明接过手册,重重点头:“树秋,你放心,北满的成果我一定守好,等你南满稳定了,回来给你庆功!”

交接刚结束,叶树秋立刻召开北满地委、军区联席会议,抽调骨干组建南满工作组和随行部队。他坚持“军政双通、工农并举”的原则,从各条战线筛选出最具实战经验的力量:

1 工作组:200名骨干,带着经验“种子”

- 核心班子:抽调北满地委土改办主任(全程参与北满土改,熟悉政策落地细节)、工业科科长(主导三大工厂建设,懂原料置换和工厂管理)、民政科科长(擅长民生保障和群众工作),担任南满工作组副组长,首接对接南满对应部门。

- 专项骨干:从12县选拔30名村支书(均为伤残老兵,有剿匪和基层治理经验)、20名工厂技术骨干(含5名日本工程师学徒,懂设备维修和工艺改良)、50名农会干部(擅长互助组组建和粮食收购)、40名公安干事(有侦捕特务和土匪的经验),每人都带着北满的工作台账和经验总结手册。

- 后勤保障组:抽调北满兵工厂10名工匠、被服厂5名裁缝、面粉厂3名磨面师傅,携带简易维修工具和部分种子、农具,提前解决南满“修械难、加工难”的燃眉之急。

“咱们带的不是‘干部’,是‘经验种子’,到了南满,要快速把北满的做法复制过去,让百姓少走弯路!”叶树秋在工作组动员会上强调,还给每人配发了两本手册——《北满土改实操指南》《工厂建设与民生保障要点》。

2 英雄团:剿匪尖刀,兼具作战与整训能力

叶树秋从北满军区抽调“西保临江英雄团”(原纵队主力团,800余人,曾参与北满剿匪和西保临江战役,歼敌3000余人,缴获武器无数),由团长周刚(原纵队连长,剿匪经验丰富,擅长山地作战和部队整训)、政委李华(擅长思想教育和群众工作)带队。

- 装备升级:北满兵工厂优先为英雄团配发武器——每人1支步枪、100发子弹,配备6挺重机枪、12挺轻机枪、4门迫击炮,还有北满特制的防冻手雷和山地作战镐(适合南满山区地形);同时携带20套维修工具和充足的弹药备件,确保行军和作战需求。

- 人员配置:从英雄团选拔30名“剿匪能手”(曾单人抓获5名以上土匪)、20名“射击标兵”、15名“战术教官”,专门负责后续南满部队的整训工作。周刚拍着胸脯保证:“叶司令,别说南满那几股残匪,就算是国民党正规军,咱们英雄团也能拿下!还能把南满的部队带成‘猛虎团’!”

出发当天,嫩江县城的火车站挤满了送行的百姓和干部。王老实带着农会成员,给工作组和英雄团送来了装满二和面的干粮袋、刚烙好的玉米饼,还有用猪油和凡士林熬制的防冻护手膏:“叶书记,周团长,南满冷,你们多保重!等你们稳住南满,俺们给你们送新磨的面粉!”

1 火车上的“移动会议室”

载着工作组和英雄团的火车缓缓驶出嫩江,车厢里立刻变成了“移动会议室”。叶树秋和周刚、工作组副组长围坐在一起,摊开南满的匪患分布图,逐一分析:“南满有3股主要顽匪,‘穿山甲’盘踞在长白山余脉,擅长山地伏击;‘李老黑’在平原地带流窜,抢粮劫道;‘秃鹫’最狡猾,藏在县城周边,勾结特务,很难抓。

周刚指着地图:“咱们先派侦察兵提前下车,摸清各股土匪的落脚点,英雄团分三路,采取‘围山清剿+平原堵截+县城排查’的战术,跟北满剿匪的思路一样,但南满山区多,要多配攀爬工具和望远镜。

工作组的土改办主任补充:“南满土改没推进的地方,百姓对咱们可能不信任,得让英雄团在清剿土匪的同时,多帮百姓干活,比如修农具、翻地,先赢民心再推土改。”

2 车厢里的“技能培训”

英雄团的战士们也没闲着,车厢过道里,射击标兵正在给新兵示范防冻射击技巧:“南满早上气温低,枪栓容易冻住,先哈气暖一暖,再拉动枪栓,瞄准的时候别让手长时间暴露在外。”战术教官则在地上画战术图,讲解山地剿匪的注意事项:“遇到土匪伏击,先找掩体,再用迫击炮压制,别盲目冲锋,要利用地形优势包抄。”

工作组的技术骨干们,正忙着整理南满的原料需求清单:“南满缺钢材和棉花,咱们到了之后,先看看当地的资源,能不能用粮食或土产跟哈城、北满置换。”日本工程师学徒则在检修带来的小型维修工具,确保到南满后能立刻投入使用。

3 后勤保障的“细节把控”

火车每到一个站点,后勤组都会下车补充物资,优先采购生姜、辣椒(熬姜汤防感冒)和柴火(车厢里烧火取暖)。卫生员每天给战士们检查身体,给冻伤的手脚涂防冻膏,还教大家简单的防冻知识:“晚上睡觉别把棉衣脱了,把脚塞进同伴的怀里取暖,别靠近车厢缝隙,风大容易冻着。”

叶树秋也没闲着,他挨个车厢查看,看到战士们裹着棉衣坐着睡觉,立刻让后勤组把带来的稻草铺在地上:“地上凉,铺点稻草暖和,别冻坏了身体,到了南满还要打仗、整训呢!”

经过三天三夜的火车行程,叶树秋一行终于抵达南满地委驻地——通化县城。与北满的兴旺不同,这里的街道冷清,百姓眼神里带着警惕,地委驻地是一栋破旧的地主宅院,院墙有多处破损,院子里堆着杂乱的农具和粮食袋。

1 简易安顿:先办公,后生活

叶树秋没顾上休息,立刻让工作组和英雄团分头安顿:

- 工作组:进驻地委宅院,把房间分成办公区和休息区,办公桌用木板拼接而成,文件柜是用废弃的木箱改造的,当天就搭起了临时会议室和资料室。

- 英雄团:在城外的废弃军营扎营,战士们动手清理杂草、修补营房,用带来的柴火搭建灶台,烧热水、煮干粮,不到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营地搭建。

- 后勤组:立刻对接南满地委的后勤部门,了解当地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发现南满的应急粮仅够维持半个月,当即决定从带来的干粮中调拨一部分,先保障地委和英雄团的供应,同时安排人与北满联系,尽快调运粮食支援。

2 紧急对接:南满军区的“求援”与共识

当天下午,叶树秋带着周刚和工作组核心成员,前往南满军区驻地对接。南满军区司令员赵勇、政委孙平早己在门口等候,握着叶树秋的手,语气急切:“树秋同志,你们可算来了!南满这情况,真是一天比一天难!”

会议室里,赵勇指着南满的兵力部署图:“咱们军区现有兵力1500余人,大多是刚组建的地方武装,没经过系统训练,武器落后,有的战士还在用土枪,剿匪几次都没成功,反而牺牲了不少同志。”孙平补充:“土匪越来越嚣张,最近还抢了咱们的春耕种子,百姓都不敢下地了,土改根本推不动。”

叶树秋拿出北满剿匪的经验手册:“赵司令、孙政委,别着急,我们带来了英雄团,还有北满剿匪的经验。我建议,先集中力量清剿匪患,再推进土改和春耕,具体分三步:第一步,用10天时间侦察摸底,摸清土匪的准确位置和兵力;第二步,用20天时间,集中英雄团和南满军区主力,分三路清剿;第三步,清剿结束后,用1个月时间,由英雄团对南满部队进行整训,提升战力。”

周刚接着说:“英雄团愿意担任教官,从射击、战术、体能三个方面,对南满部队进行系统性整训,保证一个月后,他们能独立完成剿匪和守卫任务。”

赵勇和孙平对视一眼,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太好了!我们听你的安排!南满军区的部队,全听你调遣!”

3 敲定细节:时间表与责任分工

经过深入讨论,双方最终敲定“南满剿匪与整训时间表”:

- 侦察阶段(3月20日-3月30日):英雄团派出3支侦察小队,每组10人,乔装成百姓,深入长白山余脉、平原乡镇和县城周边,摸清3股土匪的窝点、人数、武器和活动规律;南满军区配合提供当地向导和情报线索。

- 清剿阶段(4月1日-4月20日):

- 整训阶段(4月21日-5月20日):英雄团的战术教官、射击标兵、剿匪能手,分成3个训练组,对南满军区剩余1200余名战士进行整训,每天训练8小时,涵盖基础射击、战术配合、体能训练、群众工作方法等内容。

叶树秋最后强调:“清剿要‘稳、准、狠’,既要彻底消灭顽匪,又要尽量减少百姓伤亡;整训要‘严、实、细’,不仅要提升战斗力,还要让战士们明白‘为谁打仗、为谁练兵’。南满的稳定,就从这三步开始!”

夜色降临,通化县城的灯光稀疏,地委宅院的会议室里却灯火通明,工作组和南满地委的干部正在核对侦察线索,英雄团的战士们在营地擦拭武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剿匪战斗。叶树秋站在窗前,望着南满的夜空,心里清楚:南下的第一仗,必须打赢,这不仅是为了稳定南满的局势,更是为了不辜负北满百姓的期望,为东北解放区的粮安和稳定,筑牢南满这道关键防线。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原灵诀 当奥特曼出现在现实中,但是: 我以科举证长生 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 弥撒亚游戏 手握拼夕夕在上海潜伏 云其深 【我】的诞生 从一战开始准备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