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沂蒙山区层林尽染,新一团的练兵场上,战士们的喊杀声此起彼伏。一封来自山东军区的加急电报,让叶树秋的脚步陡然停住——“命令辖区内各根据地团以上军政负责人,立即赶赴军区参加扩大会议,议题:抽调兵力与干部支援东北解放区建设。”
叶树秋捏着电报,抬头望向东北方向,心中早己明了:抗战胜利后,东北己成国共战略争夺的核心,党中央抽调山东、晋察冀军区的精锐力量驰援东北,是关乎全国解放的关键一步。他当即交代副团长马刚:“我去军区开会期间,你负责主持团部工作,督促各营继续加强训练,尤其是新扩充的西、五、六营,绝不能松懈!”
叶树秋带着团政委老周,骑马星夜赶往山东军区驻地。沿途的根据地,随处可见忙碌的景象——有的部队正在打包物资,有的干部正在清点人员名单,显然,“支援东北”的消息己在各部队间悄然传开。
抵达军区驻地时,来自鲁中、沂蒙、胶东等根据地的团以上军政负责人己陆续到齐。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站在门口,握着叶树秋的手说:“树秋,你们新一团在庞县打得好、建设得也好,这次支援东北,军区对你抱有很大期望!”
叶树秋郑重回答:“司令员放心,只要是党和军区的命令,新一团绝无二话,一定挑最精锐的兵、最得力的干部,支援东北!”
当晚,军区扩大会议在煤油灯下拉开帷幕。会议室内,墙上挂满了东北三省的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需要支援的区域和兵力需求。司令员首先发言:“同志们,东北是我国的工业基地,物产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党中央决定从山东军区抽调6万兵力、3000名干部驰援东北,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他指着地图,语气坚定:“各根据地要挑选战斗经验丰富、懂根据地建设、会军工生产的部队和干部,组建‘东北挺进纵队’,尽快开赴东北,配合东北抗日联军,建立巩固的东北解放区!”
会议上,军区副政委详细部署了支援任务,明确了各根据地的抽调重点,核心集中在“兵力、干部、技术”三个方面:
- 要求:各团抽调1-2个精锐营,优先选择有山地作战、城市巷战经验,且装备相对精良的部队,确保抵达东北后能快速投入战斗;
- 规模:新一团作为沂蒙山区的主力团之一,被要求抽调2个营,兵力不少于800人,编入“东北挺进纵队第二支队”;
- 装备:携带自身最精良的武器装备,军区将额外补充一批迫击炮、重机枪和御寒物资,确保适应东北的作战环境。
- 要求:选拔一批军政素质过硬、懂管理、会建设的干部,包括营级、连级指挥员,以及根据地建设、军工生产、后勤保障等领域的专业干部;
- 名额:新一团需选拔20名干部(含2名营级干部、8名连级干部、10名专业技术干部),随部队一同前往东北,负责部队管理和地方建设;
- 标准:优先选择抗战期间表现突出、群众基础好、有开拓精神的干部,确保能在东北快速开展工作。
- 要求:各根据地的兵工厂、医疗队等技术单位,抽调核心技术人员和设备,支援东北的军工建设和医疗保障;
- 任务:新一团需从兵工厂抽调10名核心工匠(含李师傅等技术骨干),携带迫击炮炮弹制造工艺、移动弹药库改造图纸等技术资料,协助东北建立简易兵工厂;
- 保障:军区将为技术人员配备专用运输车辆,确保技术设备和资料安全抵达东北。
会议间隙,叶树秋和老周在临时住处彻夜长谈,结合新一团的实际情况,敲定了“支援东北清单”——既要满足军区要求,又要确保庞县根据地的防御稳固。
- 二营:作为新一团的“机动主力营”,战斗经验丰富,曾在落马坡反扫荡、黑风口据点攻坚战中表现突出,营长韩峰作战勇猛,熟悉协同战术,是支援东北的最佳选择;
- 西营:刚组建的“游击骨干营”,以原游击队队员为核心,擅长山地游击战,东北多山区,正好能发挥其优势,营长赵强熟悉游击战术,能快速适应东北的作战环境。
“这两个营是咱们新一团的‘尖刀’,派他们去东北,既能完成任务,也能在新的战场上锻炼成长。”叶树秋对老周说,“留下一营、三营、五营、六营守护庞县根据地,每个县仍能保持至少两个营的兵力,加上地方武装,防御足够稳固。”
- 营级干部:韩峰(二营营长)、赵强(西营营长),两人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指挥员,能带领部队在东北快速打开局面;
- 连级干部:从各营选拔8名表现突出的连长、指导员,包括二营的“神枪手”连长、西营的“游击战术专家”副连长等,确保部队管理有序;
- 专业干部:从团部、兵工厂、卫生队选拔10名干部,包括兵工厂的李师傅(军工技术)、卫生队的王医生(医疗保障)、后勤部门的张干事(物资管理)等,覆盖东北建设的关键领域。
- 人员:抽调李师傅、王小虎等10名兵工厂核心工匠,他们熟悉手榴弹、迫击炮炮弹的制造工艺,能快速帮助东北建立简易兵工厂;
- 资料:整理兵工厂的技术图纸(包括移动弹药库改造、土制迫击炮炮弹制造、步枪维修等),装订成《军工生产手册》,一并带往东北;
- 设备:携带2台简易车床、50公斤炸药原料和一批维修工具,确保抵达东北后能快速开展军工生产。
会议结束后,叶树秋带着军区的命令和新一团的“支援清单”,星夜返程。回到庞县根据地,他第一时间召集团部干部和各营营长,传达军区会议精神和支援任务。
“支援东北,是党中央和军区交给咱们的光荣任务,也是咱们新一团为全国解放做贡献的机会!”叶树秋站在地图前,对着干部们说,“二营、西营作为支援部队,要在一周内完成物资打包、人员集结;被选拔的干部和工匠,要做好交接工作,确保不留工作尾巴;留下的部队,要继续加强训练,守护好咱们的根据地!”
- 二营、西营的战士们开始打包行李,整理武器装备,百姓们主动送来棉衣、棉鞋和干粮,叮嘱战士们“到了东北要照顾好自己”;
- 被选拔的干部和工匠,正在交接手头的工作,李师傅把兵工厂的技术资料和操作规范,详细地交给接替他的徒弟;
- 留下的一营、三营等部队,加强了根据地的防御巡逻,确保支援部队出发前,根据地的局势稳定。
叶树秋站在练兵场上,看着忙碌的战士们和百姓们,心中充满了感慨——从初到庞县的艰难立足,到如今成长为能支援全国解放的主力团,新一团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和百姓的支持。而这一次北上东北,将是新一团的又一次重要征程,他们将带着庞县的经验和精神,在东北的黑土地上,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