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电影节虽然设有多个竞赛单元,但颁奖典礼只有一个,並且仅在电影节的最后一天举行。
换句话说,今晚將颁发所有竞赛单元的各项奖项。
郑继荣没心思听主持人繁琐冗长的开场白,眼神四处游移,打量著现场的来宾。
这一届电影节,政治色彩极其浓厚。
光看入围主竞赛单元的那些电影就可见一斑:《风吹稻浪》、《光荣岁月》、《红色之路》
这些片名恐怕让任何普通影迷来看,都会一问三不知,摸不著头脑。
因为它们都是具有政治倾向的作者电影,讲述的都是各国的歷史衝突和社会现实。
郑继荣一直不太爱看这种题材,更別提还是其他国家的政治敘事了。
但没辙,电影节就偏爱这种严肃风格的艺术表达。
此刻这些导演们或凝神、或低语,都显得专注而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见到了刚上任不久的法国总理多米尼克。
没过多久,漫长的开场环节终於结束,各类单元赛的小奖项开始逐一颁发。
郑继荣稍稍认真了一些,侧耳倾听。
“短片特別奖…”“金马车奖…”“最佳纪录片金眼睛奖…”
一个个他以往闻所未闻的奖项依次揭晓。
身旁的张梦十分的紧张,死死抓住了他的手。
郑继荣见状笑道:“放轻鬆,这些奖项跟我们没有任何关係。”
“我知道,可我就是控制不住嘛,”张梦声音微微发颤。
今晚的这个场合,比当初参加环球小姐华国决赛带给她的压力还要大上无数倍。
郑继荣则是气定神閒地翘著腿,倚在座席后背。
终於一个颇具分量的奖项开始了揭晓流程。
“接下来要颁布的是金摄像机奖的获得主,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新人导演脱颖而出,获得评审青睞。”
颁奖人缓缓拆开信封。
郑继荣双眼微眯,静静注视著台上。
紧张?
那倒也没有,毕竟说白了只是一个针对新人导演的小奖而已。
但据他观察判断,今天坎城所有新人导演的片子,没有一部能比得上《惊魂记》带来的话题性和热度。
这个奖十有八九是落入他手中了。
果不其然,在短暂的悬念营造后,颁奖人喊出了他的名字:“郑!《惊魂记》!”
“耶斯!”
“啊哈,我踏马就知道!”
“荣哥!咱们拿奖了!”
他还没有做出反应,身旁的张梦和彪子几人已经激动地跳了起来。
此时镜头也迅速推近,正在国內观看直播的观眾虽然不多,但个个都瞪大了双眼。
在他们的目光中,屏幕上的郑继荣只是微微扬唇一笑,朝著两旁的朋友们拥抱了一下后,便稳步上台。
步伐从容,不见丝毫慌乱。
“感谢评委会对我的认可。对我这样一个新人导演来说,除了影迷手中的电影票,没有什么比业內权威的肯定更令人鼓舞。谢谢大家。”
郑继荣只是简短地致谢后,便持奖下台。
很多观看到这一幕的观眾都不禁猜测,他是不是不爱出风头,或者情绪克制。
但只有现场熟悉他的人知道——
这傢伙的从容,正在为后面的大奖蓄力。
一个个奖项开始逐一揭晓,但接连几个名字念过,都没有《惊魂记》的份。
当颁到“一种关注大奖”时,郑继荣还稍稍坐直了些,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但可惜的是,这个奖通常只会颁发给具有创新精神的先锋性影片。
《惊魂记》虽然在心理惊悚和极致特写方面表现突出,故事结构也设计得相当巧妙,但拍摄手法並不算多么突破传统。
因此,它最终输给了一部叫做《江城夏日》的影片。
这是一部国內电影人的作品。
郑继荣看著对方在舞台上激动哽咽的样子,同样为之高兴,诚恳地用力鼓掌。
但很快,他的表情开始有些紧张了起来。
因为终於到了今晚最重磅的“主竞赛单元”的颁奖环节。
首先颁布的是最佳编剧奖,获奖者是一名西班牙导演。
不过看对方上台领奖时的表情来看,这位导演似乎並不怎么兴奋。
这两年坎城“分蛋糕”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换做几年前,最佳编剧奖可能是“评委会大奖”和“金棕櫚”的风向標。
但现在,基本拿了这个奖,就很难再竞爭后面的大奖。
而事实发展也的確如此。后面影帝、影后还有最佳导演奖,都没有再提到这个西班牙导演的名字。
与之相同的是,也没有报到《惊魂记》的任何一个名字。
“荣哥,还有最后两项了。”张梦紧张地攥紧了手。
她並没有因错失影后而失落,原因很简单,她在电影里的演技表现虽然还不错,但还没到提名影后的级別。
但只要《惊魂记》能拿下后面这两个大奖中的一个,那作为女主角,她的身价和知名度也会跟著水涨船高,甚至还有可能打开国际市场。
“嗯別抱太大希望,拿金棕櫚的可能性其实很小。”
郑继荣语气平静,眼神却始终没有离开舞台。
並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惊魂记》拍得十分纯粹,纯粹到只是讲了一个关於心理与欲望的故事,而不像其他电影,又是讲国家歷史、又是拍种族融合。
他的电影不带一丝政治色彩。
这对影迷来说是好事,可在拿奖方面,確实不占优势。
因此,郑继荣將所有希望都押在了“评委会大奖”上。
虽然名气略次於“金棕櫚”,但“评委会大奖”有一个別称又叫“最受欢迎大奖”,这也代表了一部影片的票房潜力。
只要拿下这个奖,不仅能高价谈出海外版权,回国后也能重新议定发行合同,这才是他最看重的实际收益!
一段过场的歌舞表演后,颁奖人登台,气氛再度紧绷。
当看清来人后,郑继荣不由得屏住呼吸,身旁的张梦和彪子几人也惊喜地低呼出声——
因为这次上来颁奖的,竟然是评委会主席王佳卫!
郑继荣深吸一口气,面无表情地直视前方。
此时除了自己怦怦作响的心跳声外,他只感觉两只手被捏得生疼:
一边是紧张到发抖的张梦,另一边是
“你小子干嘛呢!”他朝死死抓住自己右手的彪子瞪了一眼。
“没办法啊荣哥,我紧张啊!”彪子几乎哭丧著脸。
“你紧张你捏二肥去,再抓我手,別逼我在最期待的时候揍你。”
郑继荣压低声音骂了一句,勉强抽回手来。
台上,王佳卫依旧戴著墨镜,语气舒缓:
“电影是一门凝视人心的艺术。在本届电影节,有这么一位导演以极致镜头、大胆敘事,叩问人性的深渊。他的电影视觉凌厉、情感汹涌,引起无数观眾共鸣与深思——我们一致认为,他值得这份荣誉。”
他微微一顿,展开手中的信封,用清晰有力、字正腔圆的中文念出了评委会大奖的得主:
“郑继荣导演!《惊魂记》!让我们恭喜郑先生,他创下了评委会大奖的最年轻得主记录!”
哗——
全场先是一静,隨即掌声雷动!
张梦等人已经兴奋地跳了起来,疯狂地抱住郑继荣又哭又笑。
此时郑继荣虽然同样心潮澎湃,但还是保持著镇定自若的风度。
他轻轻拍了拍搂著自己的张梦光滑的后背,然后稳步起身,走向舞台。
摄像机紧紧追隨著他的身影,將他每一步的从容与光芒尽收眼底。
与王佳卫郑重拥抱致意后,他从礼仪小姐手中接过代表“坎城二等奖”的水晶奖盃。
手握话筒,面朝台下上千名正站著为他鼓掌的电影人与观眾。
一时间,他竟突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an…what can i say(朋友们,我该说些什么好呢)。”
这真诚又带点笨拙的发言,惹得台下不少人会心一笑,掌声也隨之响起。
郑继荣紧跟著笑了笑,继续说道:“就在几分钟前,我还在努力说服自己,即便没拿奖也没什么。做人最重要的就是知足,能参加电影节、能入围已经非常幸运,我不该奢求太多,应该再学习、再沉淀、继续努力。但现在我想说”
他停顿一秒,扬起嘴角:“去t的吧,我来了就不能白来!努力拼命的人,配得上任何与之匹配的荣耀。”
“当然,在这里,我还得感谢评委会的认可,还有在场每一位曾经关注、观看、並为我的作品鼓掌的影迷观眾们,谢谢你们。”
这通发言粗糙直白,却意外地掷地有声。
不过在场很多人都略知郑继荣的出身,並没有因此觉得突兀或失礼,反而笑声与掌声更热烈了些,认为他是真性情的流露,毫不做作。
只不过,正当他准备下台时,一旁的王佳卫突然抬手拦了拦,微笑著问道:
“郑导,你今年才22岁,就已经拿到评委会大奖。作为80后导演的代表,你有没有什么想对正在追梦的年轻人分享的忠告、或者过来人的经验?”
郑继荣闻言一怔,正准备依旧用那套应付官媒时的標准说辞——让年轻人们努力奋斗、不要摆烂、保持积极向上。
但话到嘴边,却突然想起不久前经纬提醒他“多接地气、多说人话”。
於是乎,他耸了耸肩,微笑地朝著镜头一指:
“睡觉、打炮、多微笑。”
全场瞬间寂静,记者和嘉宾们瞪大了眼睛,似乎在確认自己有没有听错。
而在国內,正观看到这一幕的韩董猛地拍了拍被水呛到的胸口,无语地瞪著电视上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