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振邦和周立伟叙完旧,从土地局的楼里出来,没走远,直接拐进了隔壁的市政府办公楼。
这栋楼他来得次数最多,熟门熟路,一路畅通无阻。
市府办李青松的办公室门开着,里面除了他,还有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干部,正拿着笔记本,似乎在汇报着什么。
“青松大哥。”江振邦在门口敲了敲门框。
“振邦来了,快进。”
李青松看见江振邦,脸上立刻浮现出热情的笑容,他对自己面前的男干部简单交代了两句,便挥手让他先出去了。
等人走了,李青松才起身,要给江振邦泡了杯茶,后者连连摆手:“刚喝过了,您不用忙。”
“怎么今天有空来我这?”
“拜个年嘛。”
江振邦关上房门,自然地掏出一张购物卡递了过去。
别看只是一张购物卡,里面依然有学问!
李青松连连摆手:“可别来这套,你都要成我领导了,给我拜什么年?之前你送我的那些购物卡我还没花完呢。”
江振邦严肃道:“这个你不收不行啊,哥你看眼数字。”
不收不行?和数字有什么关系?
李青松眉头微皱,打量了一下购物卡上写的金额:“七百七十七元?有什么讲究?”
“七上八下嘛,我祝大哥你赶紧升上去!”
那还真是不收不行,不收这卡,寓意不好啊!
李青松闻言一乐,顺手柄卡放进抽屉。
江振邦坐下来,又说:“还有点烟酒糖茶什么的,在我车上,您让人去后院西门取一下。”
还有?
李青松赞叹:“大老板手笔就是大,等下。”
江振邦是不大方不行了,地位不一样了,他已经不是过去他的了。
兴科集团老板,全国闻名,那么大的企业,再象之前那样只送几百块的购物卡?
拿不出手了!
李青松走出办公室,跟下属吩咐了两句,立刻转身又回来了。
看房门重新关闭,江振邦状似无意地提起:“您这下一步,有信了没?委办主任的位置还空着呢吧。”
刘学义当上了一把手,李青松这个大管家,按理说也该动一动位置了,恰好原来的委办主任张涛接任常务副市长,按理说李青松也得接张涛委办的位置,江振邦是来探口风的。
“书记刚上手,很多任务作都要重新梳理。”
李青松顿了一顿,笑道:“我也在交接,估计是过完春节的第一次常委会吧。”
妥了,市府办主任变市委办主任,等时机成熟了,顺势入常委,那就是板上钉钉的副处级。
要知道,李青松过完年才三十八岁,要不说给领导当秘书升官就是快呢?!
江振邦心中感慨,毫不觉得自己的升官速度才是最快的那个,又问:“那府办主任谁来接?刚才的胡副主任?”
“不好说,这个你得问夏市长了,但我看他也没拿定主意。”
二人闲聊一番,江振邦起身告辞:“行了,大哥,我还得去张常务那看看。”
“去吧。”
李青松把他送到门口,江振邦转身去了新任常务副市长张涛的办公室。
从市委办到政府口,张涛已经从楼上搬了过来。
这个任命,对于已经入常委的委办主任来说,也是非常理想的。
虽然级别没升,还是副处,但这属于标准的重用。
这意味着张涛同时得到了孙国强和刘学义的高度认可!
“王秘书。”
江振邦没有直接闯进去,而是先跟秘书科的连络员打了声招呼,询问张常务是否有空。
那连络员刚要进去通报,不远处,常务副市长办公室的门就从里面打开了。
“是振邦吧?”
原来是张涛听到他的声音,亲自迎了出来。
“找我?进来。”
张涛脸上带着热情的笑,随即回头对那连络员说,“小王,记住了,以后江董过来,不用通报,让他直接进来。”
他又补充了一句。
“对,看他来了,就赶紧倒杯好茶。”
“不行不行。”
江振邦笑着摆手,跟着张涛进了办公室,“我得守规矩,通报还是要有的。”
这种谦逊的姿态,让张涛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江振邦记得很清楚,在他提拔正科的常委会上,张涛投了赞成票,还态度鲜明的支持了自己。
有了这份人情,他必须亲自来感谢一下,之前忙着省长视察,还没来得及请人吃顿饭表示谢意呢。
“年前的工作都安排妥当了?”
二人进了办公室,张涛随口一问。
“都安排好了,今天就是专程来给各位领导拜个年。”
江振邦坐在沙发上,姿态放得很正。
连络员送茶进来,张涛笑道:“行,但也仅限今年了,以后你就飞走省城去了,我们想见也见不到咯。”
“您这话说的,我就是兴宁人,老家在这,我能跑哪去?”
江振邦捧着茶杯:“而且没各位领导护着,我飞不高,也飞不远。”
几句场面话说得张涛心里熨帖,他摆摆手:“你小子,还是那么会说话。对了,刚才说拜年,人来了就行,可不兴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东西在车上呢,您让司机去趟后院西门,我让秘书放您后备箱里。”
这套流程,官场老油条都懂。避免了直接递送的尴尬,也给足了双方转寰的馀地。
张涛点点头,拿起电话正要交代,又想起什么似的,问了一句:“带的什么啊?我现在戒烟戒酒呢,要是这些你就拿回去,心意我领了。”
江振邦笑道:“知道您操劳,给您和家人备了点野山参、燕窝,海参啥的补品,补补身子。”
“另外,我听说您家里有俩孩子在外地念书,就弄了俩电子产品,索尼的随身听,听听歌学学英语,也是蛮好的。”
“都没多少钱,兴科也是电子企业,内部价搞来的。”
张涛打电话的手指停在了拨号盘上。
人参、燕窝,价值不菲,但送的是健康,是心意,挑不出毛病。
加之那俩随身听,连他一对儿女都想到了,还找了个内部价的借口。
张涛心里微微一热,不动声色地拨通了电话,交代完后,重新坐回沙发,脸上的笑容真切了不少。
“你有心了。”
他感慨一句,话锋一转:“说到儿女孩子…你知不知道现在兴宁流行一句话?”
“啥话?”
“生子当如江振邦!”
生子当如xxx,此类句式,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的《吴历》。
原文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仲谋就是历史人物:孙权。
虽然孙权晚年的结局不太好,但这句话总归是句相当高的赞赏了!
江振邦哈哈笑:“这是谁说的?”
“谁说的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这岁数的,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不羡慕不你老爹的。”
张涛闲聊几句,话锋一转:“我小儿子明年也快毕业了,在农业学院读的大专,他可没你那能力,又不想进体制内,现在这就业形势,我是真发愁。”
江振邦立刻就听懂了,直接问:“我兄弟想去哪工作?要不跟我去奉阳,小灵通项目正缺精兵强将呢,让他过去锻炼锻炼,没问题。”
这些兴宁的二代们,江振邦最近没少接收,主要是兴科工资高,未来也有发展。
江振邦的原则很简单,有能力,就要重用。
没能力,江振邦就找个务虚的闲职安排了。
而且他是坚信一个道理的,世上没有不可用之人,只有用得不合适的人。
恰恰现在的兴科各个部门都是很缺人的,奉阳的分公司也在急速扩张,哪怕对方是个擦过屁股的卫生纸,江振邦也可以拿来用它恶心对手嘛。
如果此人实在无药可救,惹是生非,那江振邦就直接辞掉,再给他一笔补偿金,对方得了实惠,也不伤人情。但目前,江振邦还没遇到那种人。
而现在听到江振邦如此表态,张涛脸上喜色一闪而过,但还是带着一丝顾虑:“可他是学农的,去你那搞高科技,专业不对口啊。”
江振邦认真道:“专业是死的,人是活的。主要看我兄弟自己是什么想法,喜欢什么。年轻人,只有干自己喜欢的事,才能钻研进去。不喜欢,你就是把他摁在金山上,他也坐不住。”
这番话彻底说到了张涛的心坎里,沉吟片刻,抬头问道:“我真还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振邦,你今天晚上有时间吗?”
“您问,就必须有。”
“那我把孩子叫过来,咱们一起吃个便饭。你们年轻人有共同语言,让他跟你聊聊,你给些建议。”
“行,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