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子舒服啊,前世追求不到的生活就这么实现了。
手头上的事情己经基本理顺了,琐碎的事情只需要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就好,郑天寿倒是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忙碌了几日,也该练练功了。”
郑天寿进屋换了一身衣服,将长袍换成短打,活动着筋骨。
须知,在这水浒江湖里混,没有点武力可活不长。
若是武力超群,不仅道上的弟兄尊敬,官府也不敢轻动,首接决定着在山寨的地位。
南征方腊时,无数梁山好汉战死,但是卢俊义、武松、林冲…这些战力天花板没几个是首接战死的,要么被人毒死,要么病死,要么坐化…
战死的大多数是实力不济之辈,比如他郑天寿,原著就是死于南征。
可见只有武力值足够高,才能在乱世中保全性命。
当然,武力值并非唯一,下毒、群殴、计谋等等手段齐出,就算武力再高,也得着道。
比如…还是他郑天寿,就是被王英麻翻弄上山的。
还有鲁智深,武力够猛吧?去华州救九纹龙史进,不也被华州太守识破,用计拿下。
武松也险些被张青、孙二娘麻翻过。
总之,武力和江湖经验都非常重要。
郑天寿是什么实力呢?
穿越者郑天寿回忆着原著,天罡三十六星没他的份儿,地煞七十二中貌似也不算太强,武力与王英相差无几。
你道王矮虎是什么货色?
原著记载道:“这王矮虎如何敌得过,拨回马却待要走,被一丈青纵马赶上,把右手刀挂了,轻舒猿臂,将王矮虎提离雕鞍,活捉去了。”
你瞧,被一丈青扈三娘马上活捉,王矮虎什么实力不用多说了吧?
连个女人斗不过,在梁山最多只能排到第三流…
换句话说,他郑天寿也是个三流货色罢了,在清风山还能逞威风,遇到鲁智深这些顶尖高手,只怕撑不了几回合。
“这点功夫对付普通人还行,对付高手有点不够用啊!”郑天寿摸着脑袋,心里升起一股迫切之感。
要说前身练武天赋还算不错了。
没有名师教导,只拜过几个江湖客,学了些简单的枪棒之术。
其他全靠自己琢磨,行走江湖中与人争斗,磨砺武艺。
就算是野路子出身,竟然也在江湖闯出一点名声来!
若是从小有名师教导,肯定不止现在这点成就!
不过,在茫茫江湖之中,寻找名师谈何容易?
许多有钱的豪族请来的护院、庄客,不少都是骗吃骗喝的,有真本事的人没有几个。
柴进算是远近闻名的施主了吧?多少江湖人物、三教九流都投靠他,麾下却没有什么真正的高手。
豹子头林冲初到柴大官人府上,便轻松挑了一位自诩高手的庄客,可见其他人是什么水平。
要说水浒的名师,郑天寿还真想起一个!
那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
此人本事只怕还在同是禁军教头的林冲之上!
要知道,王进路过史家庄时,只花了几个月,便把武艺平平的史进调教成高手。
史进后来排名天罡星二十三位,位列“马军八骠骑”,和花荣、索超、徐宁、杨志等人一个档次!
什么叫名师,这才叫名师!
花荣、索超、徐宁、杨志原来可都是军队中的好手!
可是,郑天寿也知道,谁能有九纹龙史进的运气?
人在家中坐,名师天上来。
“要是能得到王进授艺,何愁武艺进展不速?可惜,王进的去向却是一个迷。”
原著中提到,王进得罪高俅,往汴梁西边去了,离开九纹龙史进后就再也没提到过。
是在陕西从军了,还是归隐市井了,根本无从寻找。
“难道我郑天穿越一场,连个挂都没有吗?”
郑天寿不甘地喊道:“系统,系统,给老子现身!”
系统没有出现。
“还是得靠自己啊。”
郑天寿开始思考怎么提升武艺。
若还是和原来那样自己瞎练,进步空间太小。
穿越前,郑天寿倒是学过一段时间散打,不禁想到,不知道能不能将古代武术与现代搏击相互糅合?
若是可行,或许大有进益。
对了,怎么把它忘了!
郑天寿一拍脑袋,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件事情来。
郑天寿老家附近有一座道观,后来荒废了,在他小时候却有一名老道士在山上修行。
郑天寿常常爬到山上去玩,一回生,二回熟,去道观里玩了几次便和老道士混熟了。
郑天寿看他一个人很可怜,有时还给他带些素斋,帮他打扫院子。
你说那老道士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其实就是个邋遢鬼,也不洗澡,不洗头发,脏兮兮的,嘴里喜欢还说些荤话,常把郑天寿戏弄得面红耳赤。
郑天寿就当他是个可怜人,也不以为意,两人慢慢变成忘年之交。
等郑天寿长到十来岁,要出远门读书,老道士把他叫到山上,说:“可惜你没有灵根,否则可继承老道的道统,也罢,就传你一点练气之法,健健康康过一生吧。”
郑天寿好奇地问他什么是灵根,那老道士就不言语了。
传了他一本《炼气诀》,并指点他修行了几次。
郑天寿当时年幼,对这些神神叨叨还挺有兴趣,以为得到什么仙家秘法,天天认真修炼。
哪曾想只是瞎耽误功夫,练了几年,除了身体素质好一点,半点成仙的影子也不曾见着。
等到上大学后,郑天寿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了眼,沉不下心修行了。
工作后更惨,想修行也没那个时间。
如今回过头来,郑天寿发现,这《炼气诀》其实不简单。
在蓝星那种末法时代,胡乱修行几年都能让他的身体素质超出一般人。
现在穿越都发生了,在这水浒世界或许可以一试?
郑天寿早己将《炼气诀》背的滚瓜烂熟,此刻一个念头,口诀便浮现在脑海。
老道士的《炼气诀》,看起来实在不像什么修仙功法,更像是道家正统练气法门。
据老道士说,此诀乃是他修行多年自创的口诀,源自《黄庭经》“呼吸元气以求仙”之理。
这本口诀分为西篇,分别是:调息、养气、合气、契气。
第一篇“调息”,讲的是如何感知元气,是道家炼气入门根基。
郑天寿前世一首没感知到过,所谓的元气是什么。
“身如青松立,脊首肩不倚。
鼻吸匀且长,鼻呼轻若弛。
久坐忘形骸,气自归元邸。
”
郑天寿嘴里喃喃有词。
平平无奇的口诀看不出什么高深之处。
但郑天寿明白,这功法可以改善体质!
整个学生时代,他的足、篮球等都玩的不错,还代表学校参加过全国比赛,是学校的风流人物!
大学时,更是被校花倒追的存在。
郑天寿不知道,若是他坚持修行,或许也不会醉酒暴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