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摇了摇头,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语气带着一丝超越眼前利益的深远考量:“正是因为空方势力太强,一切进展得过于顺利,我才觉得应该见好就收。”
他目光扫过两位伙伴,“我们必须考虑日本方面可能狗急跳墙。索尼股价的过度暴跌,一定会惊动索尼日本大本营,甚至可能引发日本政府或日本银行的干预。
这个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我们在资本市场上获利已经足够丰厚,没必要去赌那个小概率但后果极其严重的‘黑天鹅事件’。”
但他并不打算完全跟随林恩离场。
一天之内白捡了5500万美元,他已经非常满意。
然而,他从商业角度判断,日本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下场干预资本市场,等同于与整个华尔街的空头势力为敌,可能性相对较低。
他更倾向于相信空头盛宴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于是,格芬笑了笑,对林恩说:“lk,你的谨慎总是对的。不过,我和拉里还想再看看。
我们只平掉三分之一头寸,锁定一部分利润,剩下的…陪华尔街的朋友们再玩两天。”
他立刻通过加密线路联系相关的操作机构,下达指令:
将林恩通过离岸公司投入的4亿美元空头头寸全部平仓,实现11亿美元的惊人利润;
执行完指令很快迎来收盘,走出书房,拉里·芬克的电话几乎被打爆。
他收到了无数来自华尔街盟友热情甚至谄媚的感谢,以及数不清的晚宴和私人派对邀请。
他们的“阿拉丁”系统和精准的战略布局,赢得了整个华尔街的敬畏。
而林恩,则平静地看着账户中新增的九位数字,心中想的却是更远的事情。
金融战场上的初战告捷,为他接下来真正想要的——彻底拿下哥伦比亚唱片——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也让他更加确信,在面对未知风险时,保持一份超前的谨慎,总是没错的。
真正的硬仗,或许才刚刚开始。
傍晚时分,纽约哈德逊河上华灯初上。
一艘名为“曼哈顿号”的豪华游艇静静地停泊在切尔西码头,灯火通明,觥筹交错。
今晚,这里将举行一场庆祝晚宴,主角是地产、媒体大亨莫特·朱克曼和资深游说巨头杰拉尔德·卡亨——他们联手奥拉扬集团组建的新公司,刚刚以惊人的1000万美元低价,成功从陷入困境的芝加哥论坛报业公司手中收购了着名的《纽约每日新闻》。
林恩作为纽约媒体行业的重要玩家,自然收到了邀请。
不过,林恩从格芬总是旁敲侧击地向自己打听奥拉扬集团背景的行为中猜测,这位精明的犹太裔大佬恐怕是想趁机搭上实力雄厚的沙特财团的线。
“他想搭线就搭吧,对我没什么影响。”林恩无所谓地想。
他自己若真想与沙特方面建立联系,压根不需要舍近求远——他在洛杉矶的豪宅隔壁,住着的就是沙特阿拉伯驻洛杉矶总领事哈立德·法赫德阁下,往来方便得很。
因此,林恩今晚的女伴换成了盛装出席的首席助理贝基·福勒,她专业干练的形象,非常适合这种商务氛围浓厚的聚会。
林恩和福勒在侍者的引导下登上游艇宽阔的甲板。
晚风习习,曼哈顿的璀璨天际线成为绝佳的背景。
福勒在一旁低声快速介绍道:“老板,是道格·琼斯。根据我们得到的最新消息,在他的斡旋下,《每日新闻》和《纽约邮报》持续了半年多的大罢工,下周就会正式结束了。”
林恩这还是第一次见到琼斯本人。
他想起之前格莱美冲奖期间,sbk唱片试图抹黑自己和玛丽亚时,正是这位琼斯主席暗中通风报信,功不可没。
林恩当时曾承诺过会给他回报。
林恩与他握手,没有让他失望,直接给出了实质性的回报:“琼斯主席,罢工顺利解决,你功不可没。我上次说过,不会亏待朋友。
这样,《纽约邮报》正好缺一位熟悉工会事务和政府关系的特别顾问,年薪20万美元,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这份闲职既体面又有丰厚收入,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一件小事就此搞定。
处理完这个人情,林恩目光扫视全场。
林恩笑了笑,格芬的行动力果然一流。
随后,林恩带着福勒,径直走向今晚的主人——莫特·朱克曼和杰拉尔德·卡亨。
“莫特,杰拉尔德,恭喜!”林恩举杯示意,“1000万拿下《每日新闻》,这笔交易真是漂亮。”
朱克曼和卡亨满面红光地与林恩碰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