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董作舟和王辉从一份加急协调文件中抬起头,再次走出指挥部时,两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放眼望去,昨天还是一片荒芜的十平方公里土地上,此刻已然脱胎换骨!平整如镜、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已经成型,地下综合管廊全部铺设完毕,临水临电系统接通,整个场地平整的可以当镜子照!
一日之间,沧海桑田!
王辉书记用力揉了揉眼睛,喃喃道:“老领导,我……我这不是在做梦吧?这就……三通一平……完成了?”
董作舟书记没有立刻回答,他沿着一条新生的、还带着特殊材料气息的柏油路向前走了几十米,蹲下身,摸了摸光滑的路面,又看了看远处那些在夜色降临时自动亮起、如同星星点灯的智能路灯。
他站起身,回望那片已然具备雏形的工业新城地基,胸膛剧烈起伏着,最终,所有的震撼与激动,化作一句掷地有声的感叹:
“这就是启明速度!也是临江速度!这就是国家未来所需要的速度!”
他知道,从明天起,这片热土上将真正开始耸立起一座座改变国运的工厂。临江的工业传奇,就在这一天,打下了最坚实、最不可思议的根基。
“三通一平”完成的第二天,当初升的太阳再次照耀在这片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时,更加震撼的一幕上演了。
尤启明站在临时指挥中心外,身旁站着董作舟、王辉和尤继广。他拿起对讲机,下达指令:“韩江,开始组装标准厂房。”
随着他指令的下达,几十台建筑机械,和上百名施工机器人,动了起来,只见数以千计的标准合金结构件、预制墙板、一体化屋顶,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操控着,从集中堆放点腾空而起,沿着优化好的路径,奔向各自预定的位置。
整个建造过程没有传统工地喧嚣杂乱,更像是一场编排精准、行云流水的巨型机械芭蕾。快干水泥和特种聚合物的大量应用,使得各工序几乎无需等待养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