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弟,这是我閒时给你做的香袋,你可不要嫌弃,你在国子监那边读书累不累呢?有没有想家?”迎春进屋后先给贾环递上自己的小小礼物,又问起贾环在国子监的情况。
“多谢姐姐,读书倒是不累,我喜欢读书,至於想家嘛,说实话,没太想,只想有些二姐姐了。”
听了贾环的话,迎春捂著小嘴,眉开眼笑起来:“嘴比以前甜了哟,比你二哥哥还会哄人,只是你怎么不去哄哄你三姐姐呢?我刚刚看她好像不太高兴呢。”
贾环笑了笑:“不说她,咱们姐弟好久没下棋了,手谈一局如何?”
迎春笑道:“固所愿也。”
国子监虽然以读书写文章为主,琴棋书画的课程一月里总也有几堂,贾环都不曾落下,且因为他的悟性天资绝佳,学什么都一点即通,现在说一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为过。
“环弟弟,你好厉害!”
刚走了几手,迎春就感觉贾环棋艺比以前大有长进,她这些时日在家刻苦钻研围棋,还以为能远远胜过贾环了呢,没想到反被贾环杀得有些招架不住了。
“侥倖侥倖,二姐姐也很厉害。”贾环笑著落子,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步步紧逼,迎春性子软弱下棋也偏向防守,二人一攻一守,很是默契。
不多时,惜春笑嘻嘻找来了,缠著二人跟她下棋,两个人都很无奈,拿小孩子没办法,毕竟惜春今年才六岁。
“先吃饭,吃了饭二姐姐跟你下棋。”贾环说道。
惜春撅著小嘴道:“二姐姐太厉害了,我想跟三哥哥下一局试试。”
贾环微微一笑:“那不用等饭后了,现在开始。”
“真的?”
惜春连忙坐下,执子。
“授我四子,二姐姐都是这样的。”
贾环:“嗯嗯。”
惜春:“三哥哥先行。”
贾环:“好。”
惜春:“嘻嘻,看我吃了你!”
贾环:“”
半炷香后
“呜呜,三哥哥欺负人,我再不跟三哥哥下棋了。”惜春被贾环杀的人仰马翻,哭了起来。
“別哭別哭。”迎春连忙上去安慰:“你三哥哥是跟你玩呢,待会儿我跟你下棋。”
“呵呵,吃饭,吃饭。”贾环感觉这一次留给小惜春的阴影,应该可以免除今后被缠著下棋的烦扰
且说贾宝玉,林黛玉,探春三个很无趣的到了贾母处,隨便吃了饭就到了宝玉院子里说笑。
忽然,外面丫头一阵惊慌失措。
“太太来了!”
“给太太请安。”
“奴婢见过太太”
王夫人沉著脸一语不发进了里面,林黛玉贾探春忙站起来问好行礼。
探春:“太太。”
林黛玉:“舅母。”
“太太,您,您怎么来了?”贾宝玉见王夫人面色不善,似有怒气,忙上前小心翼翼问了一句。
王夫人拉过宝玉,语重心长道:“宝玉,你如今也大了,不要一味地想著玩,你妹妹们是不用读书的,你却是要读书科举的。”
“可是我不想”宝玉话音未落,王夫人已经板起脸来,打断道:“莫要再胡说,你是一定要科举的,你老爷跟我是一个意思,对你期望很高,今儿晚上我就跟你老爷说,一定严加管教你,每日都要问你功课!”
贾宝玉顿时苦著脸,闷闷不乐。
王夫人这次没有心软,蹙眉道:“你弟弟环儿都已经能去乡试了,你还只是在家跟姊妹们玩,你自己说说像话吗?”
贾宝玉支支吾吾不敢说话。
探春,林黛玉好一阵不自在,王夫人的意思就是她们姊妹跟宝玉玩,因此耽误了宝玉读书么?
“好了,你快去里面读书吧。”王夫人催著宝玉进了里面,又命袭人进去服侍宝玉读书。
“三丫头,刚刚你也听到了,老爷跟我对宝玉期望很高,希望他能金榜题名,没事就不要经常来这里打扰你哥哥读书,若是很閒可以多去找环儿玩,知道么?”王夫人似笑非笑的看向探春。
探春心里咯噔了一下,忙道:“太太放心,我今后一定不来打扰二哥哥读书了。”
“嗯,那就好。”王夫人说了一句,看也没看林黛玉,招呼身边的几个婆子就往外走。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姑娘,你这是又怎么了?”
“我没事,你不用理我。”
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贾环依旧是早早地起床,叫上赵国基驾车外出了。
贾母满心以为今早上贾环会很郑重的来给她请安,她甚至让鸳鸯准备了几个金錁子,打算赏给贾环。毕竟也算是家里的读书种子了,地位虽然不如宝玉,也是人上之人。
谁知等了又等,等到晌午了也没见贾环的人影。
难道真把我这个老祖宗给忘了?贾母越想越不自在,旁边的鸳鸯是贾母肚子里的蛔虫,哪里不明白这是为何,连忙叫过琥珀来,小心的嘱咐了几句。
琥珀赶紧点头去了,不多时又气喘吁吁的跑回来,在鸳鸯耳边小声道:“麝月说三爷今儿一早就外出访友去了。”
“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吗?”鸳鸯问道。
琥珀道:“麝月说大概晚上才能回来,也有可能过几日才回家。”
鸳鸯:“”
“老太太,三爷外出访友去了,我猜呀应该是刚考完试,跟同窗一起吃酒呢,您不用一直记掛著了。”
贾母笑骂道:“这猴儿,才多大就不著家了,我也不管了,隨他去吧。”说完就探头向外面:“两个玉儿呢?今早上也没过来?”
鸳鸯忙笑道:“宝二爷今儿一早就去学堂读书了,林姑娘今儿身子有些不適,所以没过来。”
贾母嘆了口气,林黛玉身子不好,三天两头生病,她也已经习以为常了,只嘱咐道:“让她好生养著,不必每日来请安。”
说完又说起宝玉上学的事:“肯定又是被他老子娘逼著去读书了,马上就是中秋节了,过了节再去也不迟,回头你跟人说下,就说我说的,明儿不用去学堂,过了十五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