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找著了?”
“快拿来我看看。
贾母拄著拐,急匆匆的站到门口。
贾璉忙把宝玉递上。
贾母看去,只见宝玉跟先前差不多,上面也有“莫失莫忘仙寿恆昌”几个字,只是
“你也看看。”
贾母沉著脸把宝玉递给了一旁焦急的王夫人。
王夫人忙小心的接过,仔细一看:“这,这不对。”
贾母点头:“虽然有那个样子,但是没有灵气,可见这是假的。”
“原来是个骗子!”贾璉顿时气的咬牙跺脚道:“看我把那个混帐绑了,见官!”
“不用。”贾母把玉递给贾璉,无奈道:“你这样今后有人捡了真玉也没人敢来了,给他点钱让他走吧。”
“老太太慈悲,我这就去。”
贾璉忙拿著玉到了外面,冷著脸问道:“来的那个人呢?”
兴儿忙道:“在屋里等著要赏呢。”
“狗屁赏!赏他一百棍子吧!”贾璉骂了一句,一脚踢进门去。
里面那人见贾璉这副模样就知道八成坏了事,忙跪在地上求饶道:“二爷饶命,二爷饶命,小的一时鬼迷了心窍,这才”
“滚吧!”贾璉恨恨的踢了一脚:“老祖宗发慈悲饶了你,依著我非扒了你的皮!”
“谢老太太,谢二爷。
那人连滚带爬的出了门口。
“怎么样?”
门口角落里等著几个人,见猴三出来忙拉过去问道。
猴三拍了拍衣裳上的大鞋印子,啐了一口道:“球囊的!挨了一脚,差点就出不来了,何三,都是你出的餿主意,做那个玉就了十两银子,如今血本无归,你说怎么办吧!”
何三挠了挠头,尷尬道:“谁知道他们一家子那么精明呢,咱们明明都做的很像了。”
“这老子可不管,你必须还我十两银子,否则”
“否则怎么?”何三挺直了腰杆,高傲道:“我乾爹可是周瑞大爷,京都的衙门谁不认识?”
“好好好!”猴三跺著脚道:“今儿爷认栽了,別让我找到机会弄你!”
“我们走!”
一面说著领著人大摇大摆的走了。
京都,李府。
李守中高居上座,看著下面的贾环沉声问道:“你可吃得了读书的苦?”
平心而论,他不想教贾环。
但贾政都放下面子亲自送到府上了,说什么也要教几天看看。
“老师放心,我最喜读书。
贾环连忙保证。
现在对他来说读书一点也不苦,就像喝凉水似的。
“好!”
李守中隨意拿出一册《千字文》,板著脸道:“你父亲说你已经启蒙过了,今上午再温习一遍,下午我检查,错一个字打手心一下。”
说完就背著手出了屋子。
看来贾政没將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说给李守中,不过想想也是,总不能自己夸讚自己儿子过目不忘,是个奇才吧?这种事情还是李守中自己发现更有效果。
贾环將李守中给的千字文又翻看了一遍,跟自己前阵子死记硬背的不同,李守中这本上面居然有注释,一些晦涩难懂的字標记出处,典故。
贾环欣喜,忙都一一记了下来,至下午,整部书连同注释,典故已经倒背如流了。
无聊下就容易犯困
尤其是暖洋洋的太阳底下。
“呼呼”
“嗤嗤”
“姐姐你看他呀。” “快走吧,一会儿大伯要来了。”
“我想看大伯打他屁股!”
两个少女嘰嘰咕咕一阵,忽然听闻一声“咳嗽”,顿时嚇了一跳。
“大伯,我们”
“今日的课背完了?”
李守中板著脸问道。
大一些的少女道:“女戒已经读道:曲从第六。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
“不错。”李守中点了点头,又看向另一少女:“你呢?”
“我,我”
小点的少女挠著头支支吾吾,眼神躲闪。
“大伯,妹妹今天头晕,早上背诵的大概都忘了”
“是啊是啊,我有点头疼”
“哎,去吧。”
李守中摇了摇头,並未难为她们姊妹,在他看来女子读书无用,认识两个字就够了。
两女如蒙大赦,赶紧溜了。
“妹妹,快走啊。”
“不嘛,我要看看里面那个睡觉的挨板子。”“”
贾环这时候已经醒了。
不过还是有点睡眼惺忪的样子。
李守中见了就有些不太高兴:“可都熟读了?”
贾环一句废话不多说,开口就是全文背诵另加里面所有的注释,典故,一字不落。
李守中刚开始还能抚著鬍鬚保持镇定,到后面几乎惊掉了下巴。
能背诵千字文不奇怪。
但是能把里面的注释典故一字不落的背诵,就太让人震惊了!
十万字啊!
一上午背完了?
“老师,已经诵完,可有错处?”
“嗯不错。”
李守中捻著鬍鬚点头,以此掩饰自己的震惊。
难道是个天才?
当年贾政的大儿子贾珠就是个读书种子,又因为老国公爷的一些原因,他才將女儿勉强嫁了勛贵之家,只可惜英年早逝。
没想到贾政三子居然天赋更胜早逝的长子。
“哎呀,大伯是怎么了?竟然笑了?”
“是啊,大伯竟然也会笑?难道是对这个学生很满意?对了,听说他还是我们家亲戚呢。”
“亲戚?”
“嗯,大姐的小叔子。”
“大姐的小叔子,是我们的什么?”
“大姐的小叔子就是我们姐夫的弟弟。”
“哦,那就是我们弟弟了?”
“是我弟弟吧,你大概得叫哥哥了,你看他比你高。”
“好像也比姐姐你高啊?”
“”
且不说李家姊妹如何评论贾环。
这边,李守中吃了口茶,放下茶盏后面色严肃起来:“启蒙就算你过了,可读过《四书》了?”
贾环恭敬道:“只略读过几遍《论语》《孟子》,《孟子集注》也读过,只是不解其意”
李守中点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有《论语》十二册,《集注》十二册,你每日清晨来此,从早到晚熟读百遍,十日后我检查,到时有疑问方可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