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道路(1 / 1)

第217章 道路

虽说彭刚由於客观原因未能参加全州的决策会议,但作为首义气七王之一,太平天国顶层的会议,他有权第一时间知道。

杨秀清已经挥师道州,剑指桂阳州和郴州,不会来零陵。

至於洪秀全会不会来,儘管还没有明確的消息,不过彭刚判断洪秀全大概率是不会来的,即使洪秀全想来,杨秀清也未必会同意。

现在能对杨秀清的大权產生实质性威胁,已经不是萧朝贵的西殿,而是彭刚的北殿。

萧朝贵勇武有余,智谋不足,耍心眼玩权谋玩不过杨秀清这个人瑞。

再者,现在已经不是团营令时期,苍梧封王之后,杨秀清的东殿实力,已经超过西殿,萧朝贵很难再有翻身,取代杨秀清的机会。

“各王皆有开府之权,他们发他们的檄文,我发我的,不衝突。”彭刚说道。

冯云山崇尚周礼,在他亲手创製的制度下,天国诸王的权力確实很復古,有东周诸侯王之风,各王皆有独立的军权、行政权,可行列土封疆之事。

权力过於分散只是天国制度设计的其中一个缺陷,也可以说是各方妥协的產物。

这也怨不得天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冯云山,天国首义七王和团营令时期的核心班底都是广西人。

冯云山作为没什么根基的外来户,想要在短时间內发展壮大上帝会,必须给各地的实力派放权。

假使冯云山、洪秀全一开始就攥著权力不放,各地上帝会头目自然也没有太大的动力传教吸纳新会眾,发展壮大上帝会,上帝会更不可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內发展成为一支实力强劲的武装力量。

权力分散尚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制衡机制避免权力失序,保持平衡。

以杨秀清的政治天赋和行政能力,不难做到这一点。

比起权力分散,权力错位才是最为致命的问题。

洪秀全作为宗教领袖却无实权,杨秀清总揽军政却不是宗教领袖。偏偏太平天国顶层架构还是二元化神权杂之以虚君制的不伦不类政治架构。

除非杨秀清推翻上帝会现行的这套宗教敘事。

或者洪秀全这位上帝会教王放弃仅存的象徵性政教权力,退居幕后老老实实地当教宗,把错位的权力掰正,集权於杨秀清一人,否则这个问题根本无解。

“唐高祖许秦王开府之权尚有玄武门之变,六王开府,天王和东王可把持得住?”刘炳文对太平天国的政治架构还不怎么熟悉,只是以他目前对这套权力体系的粗浅了解,总觉得给下面的王这么大的权力迟早要出问题。

“老师先看看檄文吧。”彭刚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能不能把握得住,歷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刘炳文意识到自己有些多嘴了,这不是他该操心掺和的事情。

他捧著彭刚写的檄文细细阅览了起来。

檄文是传统的竖版排列,刘炳文看起檄文比看横版排列的《常用字字典》要轻鬆得多。

奉天討满清韃虏檄。

盖闻:华夏者,中国之华夏,非胡虏之巢穴;衣冠者,圣贤之遗泽,非犬羊之饰具!慨自建酋努尔哈赤,豺狼成性,窥窃辽东;其子孙僭称帝號,窃据神器,腥膻秽我中原,腥膻污我冠裳,迄今二百余载矣!罪恶滔天,神人共愤;秽德彰闻,罄竹难书!今特昭告皇天后土,歷数满清韃虏之巨奸大恶,檄我忠义,同诛丑虏,共復中华!

一罪曰:窃国篡鼎,屠戮盈野,罪在悖逆!

彼辽东建奴,以犬羊之眾,乘我华夏內忧,悍然叩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所过之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其屠刀所指,非止抗清义士,更兼无辜妇孺

二罪曰:毁我衣冠,断我文脉,罪在灭道!

强令剃髮易服,留头不留髮,留髮不留头!此令一下,举国悲愤!束髮右衽,乃三皇五帝以来华夏正朔之標识,礼义廉耻之所系。彼虏竟以金钱鼠尾之陋俗,强加於我冠带之邦

三罪曰:视民如草芥,盘剥敲髓,罪在虐民!

视亿兆汉民为牛马,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圈占民田,以供八旗豢养;重满抑汉,尽塞贤路。满洲贵胄,坐享膏腴;汉家百姓,啼飢號寒。更兼胥吏如虎,层层盘剥,民脂民膏,尽入彼虏私囊

四罪曰:固步自封,愚昧顢頇,罪在误国!

闭关锁国,妄自尊大。拒寰宇之新知,绝四海之交往

五罪曰:媚外残內,罪在卖国!

列强环伺,不思富国强兵,御侮於外;反更变本加厉,压榨於內。视汉民为心腹之患,甚於外寇

故曰:今日欲卫我华夏之正道,必先诛奴酋咸丰!欲存我孔孟之真传,必先覆清虏偽朝!奉天伐罪,拨乱反正!驱逐韃虏,恢復中华!今者,满清气数已尽,天命在我。

凡我炎黄子孙,具血性者,当礪尔刀剑,復我衣冠!为扬州、嘉定、江阴诸地亿兆死难同胞雪恨!为二百年来屈死之忠魂义魄伸冤!为子孙万代不復为奴而战!

檄到之处,顺逆立判!

蓄髮復衣,持械抗虏者,是为华夏脊樑,功载千秋!

献粮助餉,毁家紓难者,是为復兴砥柱,名垂竹帛!

倒戈反正,擒献虏酋者,是为迷途知返,前罪尽赦!

若冥顽助虐,甘为胡虏爪牙者!则天兵所至,定將犁其庭,扫其穴,尽诛丑类,寸草不留!破燕京之日,必以爱新觉罗全族之血,祭奠我列祖列宗及天下死难英灵!勿谓言之不预,自取族灭!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 祖宗英灵,实共鉴之!

驱逐韃虏,恢復中华!

平均地权,创立新朝!

太平天国北王彭刚,檄告四海。

黄帝纪元六千五百四十九年四月五日。

驱逐韃虏,恢復中华自是不必多说。

印象中,歷史上太平天国进入湖南后,也发布过討伐满清的檄文,提出驱逐韃虏,恢復中华的政治口號。

至於推翻旧制度,平均地权之后走何种路线,是立宪还是共和彭刚仔细思量过。

思虑再三,眼下华夏大地民智未开,连宪政的土壤都不具备,更遑论共和。

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凡事需要循序渐进,生搬硬套不合適的制度,结局未必会比满清好多少。

当下最成功的共和制国家是刚刚打完美墨战爭不久的美洲列强美利坚。

二战后盲目採取美利坚美利坚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比比皆是。

结果成功者寥寥,倒不是说美利坚的这套体制有什么大问题,而是这套体制是美利坚政客长期妥协摸索出来,適合美利坚宝宝们体质的制度。

美利坚的立国者是一群为抗税暂时团结起来的清教徒,市民社会成熟,自治传统深厚,有分权制衡依託法治的传统。加之美利坚工业化起步较早,支撑起了稳定的中產阶层群体。

就连新大陆的地缘条件,也是得天独厚的。四周没有强有力的君主制国家因担心美利坚输出共和意识形態,强行干涉美利坚內政。

以上的这些条件,不仅战后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眼下的华夏更不具备。

共和需要时间,至少需要完成训政,开启明智,培育起一批工业社会的中產阶层,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之后才有走共和之路的希望。

否则即使名义上建立了一个共和国家,亦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徒有其表,重现北洋政府之荒唐乱象。

现在考虑这些还为时过早,当务之急还是壮大实力,夺取一片稳固的根据地,推翻腐朽的满清政权。否则一切都只不过是水月镜。

刘炳文通篇阅读下来,发现这是一篇传统的檄文,檄文通篇不提教,不灭儒。

最后落款日期使用所谓的黄帝纪元,而非太平天国的天历,亦非前明皇帝的年號。

摆明了彭刚志在驱逐韃虏,恢復中华,重开天地之志,无意崇洋教,拜洋神,復旧明。

刘炳文难掩喜色,说道:“檄文没什么问题,少数几处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稍加修改即可誊抄张贴。”

刘炳文此前迟迟不表態是否愿意为彭刚出力,是因为不了解,不知道彭刚的政治主张。

老实说,刘炳文有些地方和左宗棠是相似的,刘炳文也是不得志的经世派士人,对满清的现状心怀不满。

只是较之满清,刘炳文更加无法接受一个披著洋教皮,捣毁文庙,焚人宗祠的政权。

从檄文中明確知悉了彭刚的主张,刘炳文终於如释重负。

“湖湘人才薈萃,先生可知湖湘之地,有哪些大才?”彭刚询问刘炳文道。

刘炳文也是前经世派官员,其在大墟书房所藏之书,大多是经世派的著述,其偶像更是已故的湖湘经世派代表人物,嘉道两朝的重臣陶澍。

刘炳文对湖南的经世派大能应当有所了解。

湖南是湖湘经世派的大本营,经王夫之在湖南播撒下的经世致用种子,陶澍、魏源等人的悉心浇灌,如今湖湘经世派已经生根发芽,能人颇多。

很多人只差一个施展才学的舞台,这个舞台,彭刚可以为他们提供。

已经位居清廷体制內的湖湘经世派官员彭刚不指望他们能弃暗投明,怀才不遇的湖湘经世派能人彭刚还是想爭取一下。

若能得湖湘经世派之人投效,於他造反事业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

当然,能拉拢到部分湖湘经世派成员自是锦上添,再好不过。

不能拉拢到,大不了自己慢慢培养人才。

提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刘炳文瞬间来了精神,双眼发出灼灼焕彩:“你可有听说过湖南有三亮,得一亮,湖湘可治的说法?”

“略知一二,不过学生只知道今亮左宗棠,另外二亮,一亮似乎是罗泽南?剩下的一亮是何人,学生实是想不起来了。”彭刚冥思苦想一番回答说道。

亮即诸葛亮,武侯乃千古难觅的相才,湖南三亮自比诸葛亮,虽有夸大宣传之嫌。

但能传出这种说法,说明这三人的能力学识受到了湖湘经世派圈子內部的认证,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刘炳文对彭刚的家世知根知底,彭刚知道湖南有三亮,还能说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刘炳文已经感到很意外了。

这个时代存在著严密的信息壁垒,普通人很难接触到自己活动圈层以外的信息。

“三亮乃湖南士人的说法。三亮者,老亮罗泽南,小亮刘蓉,今亮左宗棠是也。”刘炳文抚须缓缓说道。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路明非在龙族趋吉避凶 我镇守的宗门是位面故事起点 我的营地有亿点强 法种修仙,从三昧真火开始 我与系统不共戴天 炼假成真:超凡之途 转生蚊子,吸哭的校花是女帝重生 苟在巫师世界搓核弹 开局成为方舟源石虫 未知的敌人?那是我的忠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