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让陆子野郁闷的是,哪怕仆从迅猛龙攻击达到了20点,依然破不开副本迅猛龙的物防。
只有使用爪击技能时,才能打出一个4点的伤害值。
不过总体来说,也比陆子野十秒捅刀子造成的伤害要多不是?
也就六分钟左右,这只入套的迅猛龙就挺尸笼中。
依然是300点经验到帐,但这一次除了天赋抽卡获得了一张杂物卡战利品外,迅猛龙并没有掉落任何物品。
同一时间,陆子野又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怪物的尸体。
拖着这具迅猛龙尸体往回走,然后看到了第一只被杀死的迅猛龙尸体,没想到依然存在。
前世游戏中的副本怪物,死亡后过一段时间,尸体就会刷新掉,可现在足足过了一个小时,尸体依然没有刷掉。
这说明,副本世界中的怪物尸体,同样具备开发价值!
想到这里,陆子野再次掏出合金刀,开始把两头迅猛龙尸体开膛破肚。
龙皮、龙肉、龙骨、龙牙、龙鞭……
一样样东西,被陆子野粗暴的分解出来。
这些东西并没有形成新的卡牌,而且收入背包空间栏后,系统显示的状态都是灰色物品。
灰色物品,都是破烂,但副本怪物尸体既然能开发利用,不可能没有用途。
想到这些,陆子野在属性面板上仔细查找起来,却毫无头绪。
“干!先收着,现在先练级。”
没有头绪,那就不急,东西一收,开始再次引诱迅猛龙入套。
第三只怪物,依然没有卡牌掉落。
不过陆子野再次升级了,4级,全属性+1,还有一点自由属性点。
果然,低级刷高级副本,是有经验加成的,不过这个加成有上限。
前面1级、3级时干掉15级迅猛龙,一只都是经验300点,说明卡住了经验获得的最高上限。
至于这个加成具体多少,如今数据太少,还无从得知。
不过陆子野已经打开了智能终端,把这些数据详细的记载下来,方便以后研究。
干掉了第三只迅猛龙后,下一只怪物,终于出现了新品种。
小软,是你吗?
你的粉色小内内还在吗?
看到一滩绿油油的粘稠液体,一点点渗透着前进。
陆某人脑海中猛然浮现出某个叫“永垂不朽”的大饼脸牛头人,第一次下【哀嚎洞穴】副本,就猥琐扒拉小软小内内的画面。
躲在安全距离,远远的凝视了绿色小软3秒,然后一排排的卡牌信息就出现在了陆子野眼中。
相比于迅猛龙只出现了三大类的卡牌,小软竟然多出了一个种类。
技能类:腐蚀、吞噬、物伤减免
装备类:破烂皮甲、破烂鞋子、粉色小内内
宠物类:软泥怪
杂物类:腐蚀的头盖骨、腐蚀的铁片、腐蚀之泥
“擦!这小软还真有粉色小裤裤!”
一想到某个大饼脸牛头人,脑袋上套着粉色小内内的画面,陆子野就感觉心头一阵恶寒。
“又是10张卡牌,这是不是说,普通怪物只会显示10张卡让他抽取?”
吐槽归吐槽,陆子野还是发现了一些异常,因为小软给出的卡牌,好垃圾啊!
小软的10张卡牌,5灰5白,相比于迅猛龙九白一灰,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陆子野只能说,不愧是你小软,专注吃破烂为生。
要查看卡牌的具体属性,和抽卡一样,需要近距离靠近目标,陆子野自然不会傻乎乎跑上去揭小软的裤裤。
“液态怪物,笼子没用了,看来只能硬钢一波,先试探一下。”
心里嘀咕,陆子野看向了站在一旁警戒的迅猛龙。
“龙宝宝,是时候上去卖一波了。”
某个装逼犯,等到小软准备掉头时,一声口哨吹响,脑海中对着迅猛龙就下达了冲锋的指令。
红影飞速冲出,张开的血盆大口,对着绿油油的小软就啃咬了下去。
我靠,我的龙宝宝不干净了!
这小软一身臭泥,也能下得去口?!
怪物名称:软泥怪(普通)
lv:15
力量:12;敏捷:8;智力:5;体质:15
技能:吞噬、腐蚀、物伤减免
吞噬(主动):1级技能,10秒引导,吞噬一个目标,5秒内恢复总生命值10,消耗10点魔力值,冷却时间60秒。【注:引导吞噬时无法移动】
腐蚀(被动):1级技能,攻击时额外造成2点腐蚀伤害。
物伤减免(被动):1级技能,承受的物伤减免10。
怪不得小软出产的都是垃圾卡牌,同为15级怪,属性比迅猛龙差了一大截。
“-4”“-9”
两个红色的伤害数字,在小软头顶飘飞,前一个是用嘴啃噬的普攻,后一个是爪击技能造成的伤害。
“-4”
红色的数字从迅猛龙仆从头顶飞出,这是普攻加腐蚀技能的被动伤害。
来来回回双方硬拼了五六个回合后,陆子野又看出了一些不同之处。
貌似迅猛龙仆从的攻击频率比小软要快上一筹。
基本上迅猛龙攻击5次,小软只能攻击4次,同时怪物的攻击似乎是能躲闪规避的!
因为一次攻击中,迅猛龙位移调整了一下位置,结果恰好躲过了小软的一次噬咬攻击。
然后迅猛龙头顶上飞出一个“iss”的黄色数据。
“龙宝宝,绕圈圈攻击它!”
有了发现,自然需要实验一下,陆子野当即就在脑海中下达了指令。
仆从立刻接收到了命令,然后绕着小软开始跑动起来,不时的咬上一口,或者爪子撕扯一下。
果然不出陆子野的意料,运动起来的迅猛龙,所承受的伤害直接下降了一个级别。
看着小软缓慢挪动身躯,勉强跟上迅猛龙的节奏。
陆子野双眼放光,因为这场运动战,小软的攻击命中率已经下滑不少,出现“iss”的概率直在线升。
“所以,站撸什么的,都是愚蠢行为,要发掘自身的优势。”
宝贵的经验,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陆子野再次把这些发现,记录到智能终端加密信息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