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长丽有些心虚,又有些烦闷地无奈,声音低了许多,“我都复读一年了,高中我可能还是考不上。”
这话一出,陆永山和王秀芳看着女儿都微微皱起眉,想说什么,但还是咽了下去。
夫妻俩一副不吭声的模样,显然也拿陆长丽没法子。
当初想要坚持考高中的是她,现在想要放弃的也是她。
在团崽来之前,陆长丽是这个家里唯一的女孩,不管是谁,对她都多了几分纵容和宠爱。
在夫妻俩看来,多读书也是好事儿,他们再辛苦一年也不算什么。
但是现在
王秀芳张了张嘴,又搓了搓膝盖上打补丁的那块布,半晌看着女儿低头的样子,还是没说什么。
算了
他们也没法替她考高中,孩子都复读一年了,还考不上,也只能算了。
找工作也好,只是
屋子里其他人也看了大哥夫妻俩,不见他们说话,也就没在这个时候说什么。
老太太脸上的神色不变,又发话了,“不念也好。你年纪也不小了,念不下去就去工作,正好也该找人给你相看相看,有没有合适的。”
陆长丽撇嘴,下意识抓住老太太的骼膊摇了摇,“奶奶我还小呢,哪那么快就要结婚了?”
老太太“哼”一声,“都快十八了还小?再说也没让你现在就结,先寻摸着,有没有合适的。”
陆长丽不愿意,有些赌气地抱着手,她才十七怎么就十八了?再说
“大哥还没结婚呢。”
长水闻言,抬起脸,没想到所有人的视线一下子都落到了他身上。
他不自在地挠了下脑袋,就听他奶奶道,“长水也十八啦。”
“是不小了,都可以相看了。”
说着看了老大夫妻俩一眼,“可以给孩子打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了,接触看看。”
“长水,你觉得呢?”
长水听那意思,并不是立马就找个人结婚,松了口气。
好象他确实到了该相看的年纪了。
他脸有些红,又有些无措,只能顶着大家的目光道:“我听奶奶的。”
长丽气闷,她哥一点没收到她求救的信号。
心下也有些怅然和无措:真的这么快就要找人结婚了吗?
好在老太太没有继续说这个事情,屋子里其他人也忙将话题转到她的工作上。
陆长丽感觉自己都快待不下去了。
有种对未来的茫然、恐慌和着急。
她想考高中,甚至是去上大学,那听起来多厉害,多风光啊。
可她试了,那题做了一年了,分数还是没长进。
复读的这一年,她更加清淅地认识到一点,就是她考不上高中。
想到这些天陆陆续续听到班里那些同学都找好了工作的消息,心中有个声音也在催促着她。
可她去镇上打听,去找老师打听,都没有听到工作机会。
再看那些同学,好象都是家里一早就开始准备的,就算是有什么内部消息,也不会轻易告诉其他人。
听着家里一声声的询问她的打算和安排,陆长丽茫然恐慌的同时,又有些烦闷。
可这些话,她却不好跟家里人说。
四叔抱着儿子,看着长丽道:“长丽,咱镇上的工作机会有限,不过,你别担心,我和你四婶帮你留意着,有消息通知你。”
陆长丽看了他四叔一眼,没有精神地点了点头。
心中却不抱什么希望,她四叔都倒插门这么多年了,老丈人还有点关系,不也没帮他搞到工作?
要她说,她们这小镇基本上也没啥好工作。
她想到什么,眼睛有些亮光,看向四叔和四婶的方向,“我想去县里看看有没有招工的机会,四婶你们去过县里吗?”
陈玉珍看了丈夫一眼,思量了一下,“县里的机会确实比镇上多。不过,我一直都在镇上,也就结婚和过年的时候和你四叔去了县里一趟,工作这方面我确实不了解。但是,县里有工厂,工厂每年肯定是招工的。”
陆老四却有些不看好,“可咱在县里连个认识的人都没有。不说县里也有很多初中、甚至是高中生,去县里怕是也不好找吧。”
长丽脸上踌躇了起来,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
王秀芳也有些着急,可她更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老四,我和你大哥连门都出得少,长丽的事情,还是要拜托你们夫妻俩帮忙留意一下看看,咱镇上有没有工作机会。”
老四夫妻俩立马应下。
“应该的。”
“长丽也算是我们家第一个初中生,肯定能找到工作。”
老大夫妻俩闻言,脸上的表情都松了松,终于露出了一点笑容。
对于唯一的女儿,夫妻俩还是有几分偏爱的。
家里人多,男孩子也多,长丽从小到大从未干过重力气的活儿。
比起在地里刨食,做父母的,当然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份稳定轻松的工作。
能当上工人,在他们眼中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长丽听着也只能跟着点头。
村子里跟她一样大的女孩早就没有人上学了,但要她嫁到其他村里,象她娘一样每天下地干活,回来还要收拾做饭,她就一点结婚的想法都没有了。
大人们的忧愁,作为小孩儿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团崽第一次被这么多哥哥带着一起玩,也认识到了村子里更多的大孩子。
又是老鹰抓小鸡,又是砸沙包,团崽和小四儿、长青一起被几个哥哥护着,都没怎么输。
就算是输了,也都被哥哥们找回场子了。
而这一下子,整个屯子里的小孩基本上都知道团崽是陆家的孩子了。
陆家这些孩子都把她当最小的妹妹疼,就连走路都是在长柳、长林两个哥哥的背上的。
疯玩了一下午,团崽他们都不知道四叔一家已经带着两大筐的榆黄蘑回镇上了。
几个小的不到晚上就玩累了,天一黑,刚吃完饭没多久,就已经呼呼大睡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起来,团崽就发现三叔又去山上采榆黄蘑了,二爹也不在家。
“二娘,二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