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91章 漕弊策惊鸿,经济显神威

第91章 漕弊策惊鸿,经济显神威(1 / 1)

首场墨渖未干,第二场的战鼓已然擂响。

三日煎熬,号舍内气味愈发浑浊难闻,

混合着墨臭、汗酸、以及角落瓦罐隐隐散发的不雅气息。

多数考生已是面色憔悴,眼窝深陷,

有人甚至伏案小憩时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又被巡场衙役的梆子声惊醒,惶然四顾。

苏惟瑾却依旧保持着惊人的清醒。

超频大脑高效运转,

压制着生理上的疲惫感。

他利用间歇时间闭目养神,

脑中却不停复盘首场文章,

推敲可能存在的疏漏,

同时调整状态,准备迎接更为重要的策问。

第二场试卷发下,题目展开的刹那,

苏惟瑾眼底精光一闪!

“问:江南漕粮,国之血脉,

然逋欠日增,损耗日巨,

胥吏侵渔之弊屡禁不绝。

诸生贯通经史,留心经济,

其各抒所见,以禅国计。”

漕运弊政!

这正是他现代知识储备的强项所在!

超频大脑中,

关于物流管理、成本控制、制度经济学、

乃至明代漕运史的大量资料瞬间被激活、排列、重组!

他没有丝毫犹豫,略一沉吟,便再次提笔。

这一次,笔锋更显锐利,

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自信。

开篇,他并未像寻常策论那样先歌功颂德,

或空泛地批判“人心不古”、“吏治败坏”,而是直指核心:

“漕运之弊,非独在胥吏之贪黩,

更在制度之疏漏、运作之靡费。

计其全程,征、兑、运、交、仓,环节冗杂,

经手之人如过江之鲫,

每一环节皆可盘剥,此弊之一;

漕船老旧,运力低下,河道淤塞,

航行迟缓,风雨漂没,鼠雀耗损,此弊之二;

军民交困,征粮则百姓苦于附加,

运粮则卫所疲于奔命,上下怨嗟,此弊之三。

三弊交织,积重难返,非大刀阔斧,难见成效。”

这开篇三段论,如同手术刀般精准解剖,

将庞杂的漕运问题清晰地归纳为制度、技术、民生三个层面,

会顿时让阅卷官眼前一亮,知其绝非纸上谈兵之辈。

紧接着,他祭出了杀招

——数据化的成本分析(当然,数据来源推给“尝考历年邸报及地方志略”):

“以苏松常镇四府岁漕百万石计,

民间实际输纳,往往倍之(暗示火耗、淋尖踢斛等附加税)。

漕船自南至北,一岁仅得一往返,

沿途关闸阻滞、雇纤拉挽、官吏勒索,

其费又不知凡几。

及至通州仓场,百万石粮,

实入仓者往往不过七十万石有奇!

损耗三成有余!

此皆民脂民膏,国帑虚耗!”

这粗略却触目惊心的“三成损耗论”,

虽无精确统计支撑,

却高度符合当时人对漕运腐败的认知,极具冲击力!

批判之后,便是建设。

苏惟瑾笔锋一转,

提出三条石破天惊的改革构想:

“其一,试行‘漕粮折色’。

于漕运不便或灾伤之地,

可许民以银钱折纳漕粮。

朝廷得银,可于产地或粮价低平处采买,

亦可充作军饷、官俸,省却运输损耗,

亦减轻百姓实物输送之苦。

此非尽废漕运,乃因地制宜,双管齐下。”

“其二,酌行‘官督商运’。

择漕运一段或数段,仿盐法开中制,

召募诚信商贾,许其承包运输。

订立合约,明确运量、时限、损耗标准,

官府负责监督稽查、维护河道。

商贾为求利,必精心核算,

汰换旧船,改善管理,效率自生。

可先于江南河段试点,

成效显著再行推广。”

“其三,推行‘标准化’管理。

由工部核定漕船制式,

统一载重、吃水、用料,以便维修调度;

户部核定漕粮包装、仓储标准,

减少鼠雀、霉变之耗;

沿途设立核查点,采用‘三联单’或‘循环簿’,

清晰记录交接数量、时间,责任到人,

严防中途掉包、掺假。”

每一条建议,

他都辅以简单的操作设想和潜在好处分析,

并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包装。

例如解释“官督商运”时,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指出善于利用“利”之驱动,亦可成事;

解释“标准化”时,

则以“车同轨、书同文”为喻,

强调统一规范对高效管理的重要性。

全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既有高度概括,又有具体措施,

既针砭时弊,又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

完全超越了空泛的道德议论和琐碎的技术建议,

展现出一种宏大的、

系统的战略眼光和解决问题的务实能力。

写完最后一个字,

苏惟瑾缓缓搁笔。

他甚至能感觉到,

这篇策论所蕴含的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思想,

如同投入一潭死水的巨石,

必将在这大明朝的官场引起难以想象的波澜。

“若能实施十之一二,漕运痼疾,或可缓解……”

他心中默念,一股参与历史、改变现实的豪情油然而生。

试卷被收走,送入弥封官处誊录、糊名。

随后,朱笔誊写的副本被送入阅卷官所在的至公堂。

至公堂内,烛火通明。

十数位阅卷官埋首于如山的试卷中,

神情疲惫却不敢懈怠。

副主考、同考官们先进行初审,

筛选出优等卷,再呈送主考官翟銮裁定。

当一位来自户部的同考官读到“地字叁佰贰拾柒号”的漕运策论时,

初时还不甚在意,越读越是心惊,

读到“折色”、“商运”、“标准化”、“三成损耗”等语时,

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霍然起身!

“奇文!真乃奇文!”

他失声低呼,引得周围同僚纷纷侧目。

“何事惊慌?”

另一位同考官皱眉问道。

那户部官员也知失态,

忙压低声音,却难掩激动:

“诸位快来看此卷!

论漕运之弊,如老吏断狱,直指要害!

所提三策,看似大胆,细思却极有道理!

尤其这‘折色’与‘官督商运’,

若操作得当,确能解眼下之急!”

几位同考官围拢过来,

传阅之下,无不色变。

有人击节赞叹:

“此人竟能将商事之道用于国计,

思路之开,前所未见!”

也有人疑虑重重:

“‘商运’?岂非与民争利?

恐滋流弊……”

“不然,你看其所言‘官督’,

重在监督规制,非全然放手……”

争议声中,这份试卷被毫无疑问地列为“荐卷”,

送到了副主考面前。

副主考阅后,亦是沉吟良久,

目光闪烁,最终批下“见识卓绝,

胆略过人,然事涉重大,

需慎酌”的评语,

将其置于待呈送翟銮的那一摞卷子的最上方。

夜深人静,至公堂内只剩主考官翟銮仍在挑灯夜阅。

当他拿起那篇“地字叁佰贰拾柒号”的漕运策论时,

起初神色平静,

但很快,他的眉头微微蹙起,

随即越皱越紧,阅读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他看到的不再是华丽的辞藻,

而是锐利如刀的分析;

不再是空泛的议论,

而是缜密如网的逻辑;

不再是畏首畏尾的保守,

而是充满魄力的创新!

读到精妙处,

翟銮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轻轻敲击,

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当看到“三成损耗”、“标准化”、“三联单”等词时,

他竟忍不住以手抚卷,

低声重复:

“竟能如此……竟能如此计较?”

及至看完,他默然良久,

忽然猛地一拍桌案!

“啪”的一声脆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吓得门外值守的胥吏一个激灵。

“好!好一个‘以利导之,以规制之’!

好一个‘省无用之耗,

增国库之实’!”

翟銮抚卷长叹,脸上尽是激赏与震撼。

“此子非但学问渊博,

更具经世之实才!

观此策论,非深谙钱谷、洞悉人情者不能为!

其才岂止于一翰林词臣?

当为户部、工部之选也!”

他拿起朱笔,在那份试卷上郑重地画了一个圈,

沉吟片刻,又在一旁空白处写下两个小字:“经魁”。

这意味着,在他心中,

此卷经义策问之高,已堪为此科之首!

然而,激动过后,

翟銮看着那大胆至极的改革建议,

尤其是“官督商运”和“折色”,

眉头又渐渐锁紧。

这些举措,牵涉太多利益,阻力定然巨大。

“锋芒太露,不知藏拙……

也不知是福是祸。”

他喃喃自语,将试卷小心地收入一个特殊的匣中。

无论如何,一颗耀眼的新星,

已在这江南贡院的至公堂内,

于无声处,迸发出了震惊主考的光芒。

九天鏖战,尚未结束,但胜负的天平,已悄然倾斜。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明现代来回穿 为龙之道 石女的痛 我夺舍了大唐太子 疯批病娇强制爱夜夜掐腰诱吻娇宠 凡尘斩魔录 快穿之生娃系统不靠谱 转生魔女:捡个龙崽当女儿 娱乐圈:喜欢我的男人都很倒霉 深山里的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