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80章 金陵引路函,芳心各悄然

第80章 金陵引路函,芳心各悄然(1 / 1)

沭阳县学的书房内,

墨香与旧纸特有的沉郁气息交织。

赵明远端坐案前,

神色比平日更显凝重几分。

他提起一支狼毫小笔,

在一封素笺上落下最后几行字,

吹干墨迹,小心封入函套,

这才长长舒了口气。

“玉衡,”

他将信函推向桌案对面的苏惟瑾,语气沉缓。

“乡试之难,尤以南直隶为最。

非惟才学,亦关眼界、人脉与点拨。

你于沭阳,已臻极限,若欲更上层楼,

需见更大世界,听更高明之士论道。”

苏惟瑾双手接过信函,

触手微沉,心知这薄薄一纸,分量千钧。

“此乃我写给金陵国子监博士文徴明先生的信。”

赵明远解释道。

“文先生,字征仲,号衡山居士,(此时文徴明已经34岁,没有中举,但是才名响彻江南。这里为了剧情需要给他安排的南京国子监博士身份。)

乃姑苏文林先生之长公子,

家学渊源,自身亦是书画大家,

尤精篆刻,于经史之道造诣极深。

其人性情豁达,不慕荣利,

如今在国子监潜心学问,教化监生。

他与我乃同年秀才,有几分交情。

你持我信函前往,

他或能看顾一二,

若能得他些许指点,

胜过你闭门苦读半年。”

文徵明!

超频大脑瞬间调出相关信息:

文氏家族,吴门书画领袖,

文化界的泰山北斗。

文徴明本人,不仅承袭家学,

更是公认的篆刻鼻祖,

其学问、艺术修养皆属顶尖。

这等人物,在文化圈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赵教谕这份人情,送得实在太重!

“先生厚恩,学生…学生何以为报?”

苏惟瑾起身,深深一揖,言辞恳切。

赵明远摆摆手,捋须道:

“不必如此。

见良材美玉而欲琢之,乃师者本性。

你只需谨记,金陵之地,

繁华迷眼,亦是非丛生。

谨言慎行,专注举业,莫负我等期望便是。”

“学生定当铭记先生教诲,绝不敢忘!”

怀揣着这封沉甸甸的荐信走出县学,

苏惟瑾只觉得前路豁然开朗。

一条通往更高学术殿堂的捷径,

已在他面前悄然铺开。

他即将赴金陵求学的消息,

如一枚石子投入平静湖面,

在小小的沭阳县漾开圈圈涟漪,

也悄然触动了不同人的心弦。

最先知晓的是芸娘。

这日苏惟瑾去陈氏书铺购置一些旅途所需的地理杂书,

结账时,芸娘低着头,

手指绞着衣角,声如蚊蚋:

“苏…苏相公,听说你要去南京了?”

“是啊,备考乡试,需去早些安顿。”

苏惟瑾温和答道。

芸娘飞快地抬眸看了他一眼,

又迅速低下,从柜台下取出一个精心缝制的靛蓝色布包,

塞到他手里,脸颊绯红:

“南…南京路远,天气潮热,

这…这里面是几双吸汗的布袜,

还有一小瓶薄荷膏,

蚊虫叮咬了能抹……

不,不值什么钱,

你…你带着吧……”

布针脚细密匀称,

薄荷膏透着清凉香气,

显然是花了极大心思。

苏惟瑾微微一怔,

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郑重接过:

“多谢芸娘姑娘,此物甚好,于我大有用处。”

见他收下,芸娘松了口气,

嘴角抿起一丝羞涩的欢喜,又慌忙道:

“路上……路上千万小心。”

便再不敢多言,

转身假装去整理书架,

只是那耳根的红晕久久未褪。

她的关切,是这般朴实无华,

却针针线线皆见真情。

王雪茹得知消息的方式则颇具她个人的风格。

她直接策马冲到苏家小院门口,

马蹄声嘚嘚,引得左邻右舍探头张望。

少女一身利落的骑射装束,

跳下马来,马尾辫一甩,

冲着刚出门的苏惟瑾便是一拳捶在他肩上

(力道控制得恰到好处,不疼,却够劲道)。

“好你个苏惟瑾!

闷声不响就要跑金陵去了?

那可是个好地方,

听说秦淮河上画舫如织,

美人如云,你可别光顾着看花了眼,

忘了读书正事!”

她柳眉倒竖,语气凶巴巴,

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与…

或许她自己都未觉察的淡淡失落。

苏惟瑾被她捶得哭笑不得,拱手道:

“王姑娘说笑了,

惟瑾是去赶考,岂敢懈怠?

秦淮风月,于我不过浮云耳。”

“哼,算你识相!”

王雪茹下巴一扬,

从马鞍旁解下一个小皮囊扔给他。

“喏,拿着!

我爹从卫所弄来的金疮药和解毒散,

效果比市面上卖的好十倍!

金陵人多眼杂,万一有个磕碰碰碰,

或者吃了不干净的东西,

都能应应急!

别还没考试就先躺下了!”

这份礼物,果然很“王雪茹”,

直接、实用,带着一股江湖儿女的豪爽气。

苏惟瑾笑着接过:

“多谢王姑娘,姑娘巾帼风范,

虑事周详,惟瑾佩服。”

“少拍马屁!”

王雪茹脸微微一热,翻身上马,

勒紧缰绳,最后丢下一句。

“好好考!要是中了举人回来,

本姑娘…本姑娘请你喝酒!”

说罢,一夹马腹,骏马嘶鸣一声,

载着红衣少女如一团火般远去了。

她的关怀,总是这般飒爽直接,

带着不容拒绝的热度。

而赵文萱的反应,

则如她其人,含蓄而雅致。

赵教谕归家后,

大抵与女儿提了此事。

隔了一日,苏惟瑾收到一个小书僮送来的锦盒。

打开一看,里面并非金银俗物,

而是两本线装手抄册子,墨迹犹新。

一本扉页上娟秀小楷写着《南都风物小记》,

详细记录了南京的气候饮食、

街巷布局、坊市特点、

甚至各色物价水平,

显然是精心搜集整理所得。

另一本则是《近科南闱墨选精要》,

竟是亲手抄录的近年优秀乡试文章,

并在页眉行间,

用细笔写下了许多精到的批注,

点出文章妙处与可借鉴之法。

册子最末,附着一枚素笺,

上是赵文萱那清丽脱俗的字迹:

“闻君将至金陵备考,

略备薄礼,聊助行色。

金陵文华之地,然亦多浮华,

望君慎独守心,潜心向学,

早传捷音。

妹文萱谨奉。”

没有当面赠送,唯有墨香传意。

这份礼物,价值远超金银,何其用心!

何其知心!

完全契合苏惟瑾当下最迫切的需求,

无声地诉说着支持与理解,

更有一份超乎寻常的默契与期待。

苏惟瑾抚摸着那细腻的纸张和工整的批注,

仿佛能看到那位清丽少女在灯下伏案疾书、凝神思索的模样。

他小心收起锦盒,心中感念莫名。

这份情谊,沉静而深厚。

三份心意,三种风情,皆系于一人之身。

苏惟瑾自嘲似的一笑。

情感模块虽显克制,

却并非毫无波澜。

行期将近,苏惟瑾心中最放不下的,

仍是妹妹苏婉。

这日,他特意请来了七叔公到家中,

苏婉也安静地坐在一旁。

“七叔公,”

苏惟瑾神色郑重,

向老人深深一揖。

“侄孙不日即将启程前往金陵,

此行短则数月,长则半载。

家中诸事皆可放下,

唯独舍妹婉妹,年纪尚小,

侄孙实在放心不下。

恳请叔公看在同族血脉,

看在侄孙为您、为族中略尽绵薄的份上,

在我离乡期间,代为看顾婉妹。”

七叔公闻言,立刻拍着胸脯,

语气斩钉截铁:

“惟瑾,你这话就见外了!

婉儿不仅是你的妹妹,

也是我苏正廉的侄孙女!

以前是叔公糊涂,

让你们兄妹受了委屈。

你放心,只要我老头子在一天,

就绝不让婉儿再受半点欺负!

吃穿用度,一应事务,

自有你七奶和族里照应,

断不会短了她半分!

你安心去考你的功名,

家里一切有我!”

苏惟瑾心下稍安,

又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十两银子,

递给七叔公:

“这些银钱,作为婉妹日常用度,

若有急事,也可应个急。”

七叔公却连连摆手,有些着恼:

“收回去!快收回去!

你这是打你叔公的脸吗?

供养自家孩子,还要你出钱?

你赶考路上处处要用钱,自己留着!

婉丫头的事,族里难道还管不起?”

见七叔公态度坚决,

苏惟瑾只好收回银子,

再次躬身道谢。

他又转向苏婉,温声叮嘱:

“婉妹,哥哥不在家,

你要听七叔公和七奶的话,

照顾好自己。

有事就去找大山哥,

或者去书铺寻芸娘姐姐,知道吗?”

苏婉眼圈微红,却用力点头,

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异常坚定:

“哥哥放心,婉妹会好好的,

会听话,等着哥哥高中归来。”

她走上前,轻轻拉住苏惟瑾的衣袖,

小声补充。

“哥哥在外,也要万事小心,

按时吃饭,不要熬太晚……”

他收拾行囊,那靛蓝布包、

小皮囊、锦盒,皆被妥善安置。

七叔公忙着张罗盘缠,

族中兄弟羡慕地前来送行,

絮叨着“惟瑾哥中了举人莫忘了拉拔兄弟”之类的话语。

沭阳城的轮廓在身后渐渐模糊。

苏惟瑾立于船头,长风拂动他的青衫。

前路,是六朝金粉之地,

是天下文枢之所,

是更广阔的舞台,也更汹涌的暗流。

名师在望,芳心暗系,功名在前。

少年的金陵征途,于此启航。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今天也没有被顾客吃掉 未曾遇见的你 重生:至尊魂师 谁敢动我的乖仔 开挂的人生从投胎开始 带崽暴富后,死去的男人突然回来了 女帝,县令是假的,县城也是假的 谁懂啊?不近女色的总裁求着要亲亲 凡人修仙:从八十岁筑基开始 九霄剑主凌尘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