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31章 才女侧目,教谕探虚实

第31章 才女侧目,教谕探虚实(1 / 1)

满场的寂静持续了足足十几息,

宛如时间都在那首傲骨铮铮的咏菊诗后凝滞了。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

震惊、难以置信、些许的羞愧,

以及更多难以言喻的探究。

最终,是刘老翰林那声带着颤音的赞叹,

打破了这诡异的沉默。

“好…好一个‘风霜其奈何’!

好一个傲骨铮铮的…秋菊!”

老翰林的声音在寂静的庭院中回荡,

也惊醒了尚在震撼中的众人。

一时间,各种复杂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场中那垂首而立的青衣小童身上,

只是这一次,

目光中的鄙夷和轻蔑已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惊疑、审视,

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帘幕之后,赵文萱缓缓坐回椅中,

但那双清澈的美眸却亮得惊人,

一瞬不瞬地透过纱帘缝隙,

紧紧盯着苏惟瑾。

她的心跳得飞快,

胸腔里涌动着一种发现宝藏般的激动与欣喜。

就是他!绝不会错!

张诚那首“庭下积水空明”虽意境空灵,

却总觉带着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疏离,

与张诚本人的俗鄙气质格格不入,

更像是超然物外的隐士偶得之句。

而方才这首咏菊诗,

语言直白如话,却字字千钧,

那股子从逆境中勃发、

于风霜里傲然挺立的坚韧与不屈,

分明是有着切身之感才能发出的铿锵之音!

这绝非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能有的心境,

更像是一个身居卑位、

却心志不堕的寒门学子借物咏怀!

再联想到父亲之前提及县试卷中那些突兀却精辟的务实之论…

一个清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念头在她心中疯狂滋长:

那张诚的功名,

恐怕真是…而这惊才绝艳的诗句,

恐怕亦是…

她不由再次望向场中那清瘦却挺直的身影,

目光灼灼,仿佛要穿透那身粗布青衣,

看清内里究竟藏着怎样的锦绣才华与不屈灵魂。

刘老翰林此刻心中的惊涛骇浪,

丝毫不比赵家女儿少。

他宦海沉浮、文坛执牛耳数十载,

见过的才子俊杰如过江之鲫,

但从未有一人,

能像眼前这小书童般,

带给他如此巨大的冲击和…困惑。

那首咏菊诗,看似简单,

实则大巧不工,

已得咏物诗之精髓——遗形取神!

更重要的是诗中蕴含的那股蓬勃昂扬的生命力和傲岸风骨,

这绝非单靠天赋灵光就能拥有的,

必然经过生活的磨砺与内心的坚守。

一个书童…怎会如此?

老翰林深吸一口气,

压下心中的激动,

昏花的老眼变得锐利起来,

仔细打量着苏惟瑾。

只见对方面对自己和满场士子的注视,

依旧垂眸敛目,姿态恭谨,

却无半分寻常下人的惶恐瑟缩,

那平静的神情下,

隐隐中蕴藏着与他年龄、

身份极不相符的沉稳与力量。

沉吟片刻,刘老翰林看看向了一直没有做声的赵教谕。

赵明远对着刘老翰林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开口,声音温和,

却带着不容错辨的探究之意:

“你这小童,唤作苏小九?”

“回先生,是。”

苏惟瑾躬身应答,声音清晰平稳。

“嗯。”

赵教谕抚须,目光如炬。

“方才两首诗,尤其是这首咏菊,

急智难得,风骨更佳。

老夫问你,你可知此诗…好在哪里?”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刁钻。

若是侥幸得之,必然说不出所以然;

即便真是自己所写,

能创作与能精准赏析,

亦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层次。

这是赵教谕在进一步试探苏惟瑾的深浅。

唰!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

孙志远也勉强从打击中回过神,

死死盯着苏惟瑾,

咬牙切齿地盼着他出丑答不上来。

苏惟瑾心中早有准备。

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题,

是决定他能否真正进入这两位关键人物视野的关键。

他再次躬身,

略作沉吟状(实则超频大脑已瞬间组织好最得体的语言),

然后抬起头,

目光清正地迎向赵教谕,

不疾不徐地开口,声音依旧清朗:

“回先生的话。

小人愚见,拙句俚语,不敢言好。

若说其中些许可取之处…”

他微微一顿,仿佛在组织语言,

实则将众人的好奇心吊到了顶点,

才缓缓道:

“或许在于‘真切’二字。”

“哦?真切在何处?”

赵教谕追问,兴趣更浓。

“菊之为物,秋深而华,

不与百花争艳于春,

独抗风霜于寒秋。”

苏惟瑾声音平稳,条理清晰。

“小人以为,咏物非止描摹形色,

更贵在得其神髓。

菊之神髓,便在这一‘傲’字,一‘耐’字。

傲对风霜之酷烈,

耐得住清寒与寂寞,方能绽放异彩。”

他说到此处,语气微微低沉,

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目光恰似看向了虚空中的某一点:

“这好比…好比世间寒门学子,

无锦绣华堂可依,无父辈余荫可庇,

如同野菊生于荒僻,

所能依仗者,唯有自身一点坚韧不拔之志,

一颗耐得住清苦寒凉之心。

纵外界风霜重重,恶语相加,

困境频仍,其心志不移,

其本性不改,则风霜…

又能奈我何?”

他巧妙地将诗的意境与自身“书童”(寒门学子)的处境结合起来,

一番解读,既精准地道出了咏菊诗的精妙所在,

又融入了自身真切的情感体验,

说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最后,他再次躬身:

“小人浅见,妄议诗文,请两位先生恕罪。”

全场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但这次的寂静,

与之前的震惊不同,

多了几分深思、动容,

甚至是…钦佩!

一个书童,不仅能有如此急才作出好诗,

更能将诗中的意境与自身处境融会贯通,

解读得如此深刻透彻,入情入理!

这已非凡才,简直是奇才!

孙志远彻底哑火了,

脸色灰败,变身成斗败的公鸡,

再也说不出半句刁难的话。

他知道,自己今天彻底栽了,

栽在了一个他从未放在眼里的书童手上。

张诚更是目瞪口呆,

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他完全听不懂苏惟瑾在说什么,

但看周围人的反应,

尤其是刘老翰林那赞赏的表情,

他知道…这奴才又出大风头了!

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既有躲过一劫的庆幸,

更有一种失控的恐慌和强烈的嫉妒。

帘幕之后,赵文萱激动得指尖微微发颤。

她看着场中那个侃侃而谈、

光芒内蕴的少年,

心中再无半分疑虑!

是他!一定是他!

不仅有惊世诗才,

更有如此见识与心性!

屈身为奴,必有隐情!

赵教谕久久无言,

他看着苏惟瑾,目光极其复杂,

欣赏、赞叹、疑惑、探究…

种种情绪交织。

良久,他才长长吁出一口气,

缓缓道:

“‘好比寒门学子…其心志不移,

其本性不改,

则风霜又能奈我何…’

说得好,说得透彻啊!”

老翰林的目光也变得深邃起来:

“想不到你小小年纪,

身处微末,竟有这般见识和心境。

难得,实在难得。”

他没有再追问诗是否真是苏惟瑾所作,

有些事,已不必再问。

他只是深深地看了苏惟瑾一眼,

仿佛要将这个青衣少年的模样刻在心里。

“今日诗会,倒是让老夫见识了…

何为真人不露相。”

赵教谕同样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然后挥了挥手。

“你且退下吧。”

“是。”

苏惟瑾恭敬行礼,

垂首退回到张诚身后,

再次将自己隐藏起来,

就好像刚才那个光芒四射的少年从未存在过。

但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

赵教谕那探究的目光,

赵文萱那灼热的视线,

都已牢牢锁定了他。

才女已侧目,教谕已生疑。

他的计划,又向前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场中诗会继续,

但经此一番波澜,

后续那些吟风弄月的诗篇,

都显得索然无味了。

所有人的心思,

似乎都还停留在那首咏菊诗和那个神秘的青衣书童身上。

风,起于青萍之末。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感化始祖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修仙:从捡到残破小塔开始 开局拜师妙音门,全员化身乐子人 帝王串串烧 规则怪谈:开局天赋是迷你小幽灵 从狐仙开始香火成神 别崩了,反派大人 至强龙尊叶辰 重回古代:分家,除族,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