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第153章(1 / 1)

林峰随后说:“另外,港岛面积有限,经济体量也受制约。对港岛的年轻人来说,内地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世界人口持续增加,未来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想要生活得更好,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另一方面要找准方向。”

“内地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对人才的须求非常大。你们完全可以考虑到内地发展。”

“港岛能容纳多少人呢?”

“作为国际都市,外来人口会不断涌入,竞争将非常激烈。未来港岛房价只会继续上涨。”

“你们必须提早做好准备。”

……

节目录制结束后,林峰让亚视复制一份交给廖一远,由他转交央视。内地播出由央视负责剪辑,港岛则由亚视自行处理。

周一很快到来,港岛几乎万人空巷,大家都等着收看林峰的访谈。

虽然林峰公开露面的次数不多,但他的影响力却大得惊人。

李长江此时也坐在家中,和儿子们一起看电视。

象他这样的港岛沃尓沃,其实也关注内地动态。他曾考虑去内地收购土地并囤积等升值。

但内地的土地有三年必须开发的规定,让他无法长期囤地。而且每块土地用途都有严格限制,如今投资房地产利润不高,他不太愿意投入。

投入大、回报低,这样的投资对他不具吸引力。但眼下很多港商都前往内地投资,如果他不跟上,未来在内地的地位可能会被削弱。

林峰今天谈的内容,一方面是稳定民心,另一方面是给底层民众提醒,但对李长江这样的沃尓沃来说,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林峰一般不会特意指点这些富商,因为他们大多缺乏爱国情怀,只看重利润。林峰自然不会在意他们的得失。

真正心系国家的,早已去内地投资,未来自然收获无限回报。

与此同时,央视也播出了林峰的访谈节目,用完整时段全面呈现了这次对话内容。

林峰在国内已经颇有名气,他旗下的4s店和蜀香园遍布各地,新闻报道中还详细介绍了他名下的资产状况。

短短十年之间,林峰将事业做到今日规模,并填补了国内多个领域的空白。尽管他只是一名工人,还是八级工出身。

这样的成就令人震撼,实在难以想象,却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林峰如今的身份,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他旗下企业将利润分配给员工,工人通过劳动实现富裕,从而对工作更加充满热情。

这正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不仅追求生产和利润,也要培养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工人和企业利益绑定在一起,大家自然会主动维护企业利益,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

当然,企业需要活力,员工也要积极进取,而不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互相推诿,这也与制度设计有关。

当前国内民营企业大多仍是家族模式,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才能实现真正的企业化运营。

节目播出后,影响不断扩大。林峰的观点未必人人认同,但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鼓励每个人自己去探索。

他依然采用这种模式,提醒所有人自己去分析和理解。

央视甚至调取了他上一次的访谈录像,准备再播出一期节目,并有意借鉴此类形式。

只是目前国内名人资源有限,多元化难度较大,总不能采访领导吧?

于是央视计划调整方向,采访老一辈艺术家,节目定名为《艺术人生》。这一方案获得上级批准,对今后娱乐行业也产生了间接影响,此为后话。

……

春节过后,林峰来到林氏医科大学,开始为教授们授课——他不教程生,而是教老师。

他讲的内容并非基础知识,而是针对教授们提出的具体问题,由林峰负责讲解和答疑。

教授们虽已达到一定水平,但依然会遇到难题。林峰不会重复讲授基础,所有基础知识都需要他们自行补充。

此前林峰修订的教材,他们已经自学完毕,补充了大量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随后他们参与各项科研项目,跟随林峰学习,如今都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平,遇到的问题也更加复杂。

林峰离开近一年,他们积累了不少问题,正好借此机会集中解决。同时,也到了确定新研发方向的时候。

研发中心不能一直闲置,各人已找到研究方向,需要林峰把关,确认方向的正确性。

林峰每天到校授课,教授们集中听课两小时,这让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

大家对这位林峰先生充满好奇——学校是他创办的,教授们竟然都来听他讲课,可见他的水平之高!

今年学校开始招收第四批学生,本科阶段即将满员。接下来将着力硕士培养,两年后激活博士招生。

林峰手下的助教队伍相当充足,这得益于他从各处成批引进人才,每个团队一来就能立刻投入研发工作。在他的指导下,项目进展迅速,而且他大方地分出了百分之二十的专利分红权,一年下来,大家都收获颇丰。随着市场不断扩展,他们的收入还会继续增长。新项目即将激活,成果一旦落地,又会带来可观的收益。

虽然林氏医科大学成绩亮眼,引得猎头公司频频上门,但至今没有一个人被挖走。他们甚至把家人也接了过来——林峰不仅提供住房、高额薪资,还有丰厚的分红,谁愿意离开呢?况且,港岛这座国际都市本身就充满魅力,美食多样,环境宜人。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能持续提升自己。过去,这些人水平并不突出,所以在竞争中曾处于劣势,但现在进步飞快。林氏私立医院以服务富裕人群为主,病人不多但收入高;而林氏慈善医院则提供大量临床病例,这对医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林峰投入巨大,未来他们还计划前往内地,那里病例资源更为丰富。眼下因教程人员不足,他们暂时无法离开,但等到硕士、博士生数量增加,助教晋升为副教授或教授后,人手就会宽裕许多。林峰招聘的教职员工多在四十到五十岁之间,团队中年轻人更多,储备力量充足。

预计七年左右,就能培养出一批博士生,经过几年临床实践,很快就能成长为优秀的医生。学校采用英语教程,与国外医学体系接轨,同时学生来自港岛本地和内地公费生,都掌握国语,整体水平很高。林峰招生标准严格,成绩不佳的学生无法进入,生源质量有保障,国家对此也大力支持。

……

“乐乐,你回内地一趟,把医院的资质申请下来。”四月的某天晚饭时,林峰对林乐说道。

“爸,你打算在国内开医院?”林乐问。

“对,明年第一批本科生就要毕业了,他们需要实习的地方。光靠港岛的两家医院不够用,”林峰解释,“先选四个城市建林氏医院,模式和港岛一样,以后再逐步扩展。”

“好的。”林乐点头应下。

林峰又转向林毅:“小红的预产期快到了,直接安排去医院吧。”

林毅看了看红姑,答道:“行,提前去也好。”

何雨水接着说:“自家医院方便,就让家里厨师过去给她做饭。”

“执行战术动作测试!”地面塔台发出指令,空中的j10样机随即展开一系列战术机动。

飞行员应声回答,而后开始进行战术动作测试。此时样机已不止一架,后续样机也陆续制造完成。

测试项目被分散安排,由于设计相同,测试可以分开进行。同时,加油机也已制造完成,正在进行测试。

三家航空集团分别进行样机测试,之后将展开联合测试和训练。由于时间充裕,测试并未像客机那样安排得极为紧凑。

林氏航空集团已经成立,新建的炼钢厂也已投入使用,无需再从四九城运送钢材。

只有电子设备仍从四九城调运。林峰没有自建电子设备厂,而是由合作的研究所负责生产。这些研究所不仅具备研发能力,还拥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林峰并不打算包揽所有环节。他提供设备,让合作方生产、学习并研发,从而提升整体科研水平。

由于芯片供应充足,各类电子设备制造能力得以具备,还带动了其他产业,例如计算机制造。

私人企业目前难以进入这一领域,但国家具备相应实力。通过集成部分研究所和工厂,参照林峰的模式,直接成立计算机生产集团,并将责任明确到个人。

改革了过去国企机构臃肿的模式,确保管理自上而下清淅高效,杜绝设立不必要的部门,每个人的职责都具体明确。

为此,他们还邀请林峰亲自指导。林峰毫不客气,对架构进行了全面梳理,并确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此外,生产线设计也直接采用了先进技术,使用大量自动化设备。毕竟这类高精度产品的许多部件无法依靠人工制造。

林峰在四九城的工业区已运行十年,周边住宅区早已建成,配套设施完善,甚至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

林乐回国后,立即在此地创建了林氏医院。这家私立医院同时也是林氏集团的指定医疗机构,所有员工均可在此就诊。

虽然并非完全免费,但集团员工享有折扣。待医保政策出台后,工人看病基本无需自付费用。

此事林峰未曾提起,但林乐首先想到了这一点,令林峰十分满意。林乐已能独当一面,随后与韩春明对接,确定具体的优惠和福利措施。

工人们对此感到高兴。林氏医疗一听便是大老板的产业。有了住房、学校,现在又有了医院,大家生活十分便利,成为四九城条件最优越的工人群体。

员工工作热情高涨。如今计划让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因为可以享受内部优惠价,相当于成本价。

‘l’型高配版最受欢迎,价格适中。林峰下属集团的员工均能负担,因为他们待遇高、福利好,且住房无需花钱,工作满十五年即归个人所有。

十五年期限针对基层岗位。集团管理层房屋产权已完成过户,完全属于个人,每年仅需缴纳物业费。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龙阙执念师 全职高手之一如既往 穿越后在青青草原追寻平安喜乐 魂穿民国大小姐,我靠直播赚翻了 世仇联姻,夫人是嫁过来掀屋顶的 重生之我在斗罗大陆放火 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 HP:什么时候才能和斯教睡觉? 同时攻略五男神,我成了全网公敌 洋甘菊也会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