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应酬不可少,但也不必过于在意——毕竟现在他们是求着林峰合作,将来想必也是如此。
林峰虽然即将退休,但在技术领域仍会持续贡献,既致力于培养研发团队,也会继续提供技术支持。
……
婚礼圆满落幕,林、何两家人虽有些疲惫,却难掩喜悦之情——又一位晚辈的终身大事尘埃落定。
红姑自此正式入住林家,与林毅一同生活在西厢房。而随着红姑的安顿,何落晴的婚事便成了新的焦点。
林乐尚在求学,年纪尚轻,婚事不必着急。但何落晴已年方二十三,比林毅还年长两岁。
于莉开始为女儿的终身大事焦虑。眼见何落晴整日与徐静平一同经营蜀香园,却始终未见她带男友回家,于莉难免心急。
在座众人听着母女对话,也不禁为这事发愁。男孩成家容易,女孩的婚事反倒让人操心。
林峰虽无良策,却始终持开放态度,对林乐也是如此——姻缘事,让孩子们自己寻觅。
故而,他并未多言。
港岛那边还需再办一次喜宴,林毅与红姑得提前回去筹备。
林峰颔首,想来小两口已有周全打算。
傍晚时分,一家人大多聚在厨房忙碌,馀下的则陪着何大清看电视闲聊。
满室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沐浴时分,男眷一处,女眷一同泡热水澡。港岛虽也有澡堂,但红姑没想到家中竟也这般讲究——水池、躺椅、香茗、点心一应俱全,令人惬意非常。
对于四合院生活,红姑方才开始体会。虽提前一个多月来到四九城,但婚前一直住在酒店,今日才算正式开启四合院的生活篇章。她既满怀新奇,又暗自忐忑能否适应。
然而这般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正是她心向往之的。尤其是沐浴后通体舒畅的感觉,更让她满心欢喜。
红姑清晨醒来,发现丈夫林毅已经不在身边,心里略微有些紧张。倒不是担心丈夫不见了,而是怕自己起得太晚。
她急忙穿好衣服走到中庭,发现全家人都在那里做着奇怪的动作。林毅看到新婚妻子,立刻停下动作走了过来,问道:“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红姑脸色微红,小声问:“我是不是起晚了?”
由于婚前两人并未一起生活,红姑并不清楚林家每天早上的固定活动。林毅笑着解释:“不晚,一般人家不会起这么早。这是我们家的习惯,每天早上都要打一遍五禽戏。”他详细解释了五禽戏的具体作用。
红姑恍然大悟,问道:“那你能教我吗?”
“当然可以,来!”林毅牵着红姑的手,带她走到林峰等人身后,开始一点一点地教导。林峰、何雨水和林乐都已经结束了晨练,他们却还在继续。
林峰没有打扰这对小夫妻,带着妻子和女儿去了隔壁,帮何雨柱准备早餐。
红姑一时半会儿还学不会全部动作,毕竟每个姿势都要做到位,但她觉得很有意思。全家人一起锻炼身体,还能保持健康,这让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回港岛后,也要让娘家人学习五禽戏。如今家里经济宽裕,两栋公寓楼的租金每月都有大笔进帐,足够支撑家庭开支。两个妹妹已经工作,父亲的裁缝铺仍在经营,弟弟的学业也有了保障,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身体健康。
不一会儿,林乐跑回来叫他们吃饭,小夫妻这才一起往隔壁走去。
……
白天,林毅没有跟随父亲去工作,而是带着妻子在四九城闲逛,熟悉环境。他们特意去了前门大街附近,虽然在这里住了不少时日,周围街坊朋友也很多,但结婚时只是匆匆见过,现在正好仔细逛逛。
而此时,林峰家里来了位客人。徐慧珍突然到访,让林峰感到有些意外。
“林峰,有笔生意想问问你要不要参与?”徐慧珍一如既往地直入主题。经过她的解释,林峰明白了事情原委。
原来小酒馆的老主顾弗拉基米尔回来了,带来了一笔以食品和生活物资换取工业品的生意。北方的老大哥国内局势混乱,经济状况不佳,急需食品和生活物资,这些东西在那边可以换到不少好东西,特别是批货和工业品。
徐慧珍显然看到了其中的利润,但她低估了风险。如今倒爷虽然兴起,但都是小打小闹,而徐慧珍打算进行大规模贸易。
“看来你已经做出决定了?”林峰反问道。
“没错,陈雪茹会和我一起干。你呢?”徐慧珍问道,“你现在家大业大,还看得上这点利润吗?”
林峰确实已经不感兴趣了:“既然你知道我看不上,那这次来是为了家电的事吧?”
林峰摇头道:“徐慧珍,听我一句劝,这买卖最好别做。”
徐慧珍一怔,“为什么?”
“那边的情况你清楚吗?”林峰问。
“弗拉基米尔都跟我说过了。”徐慧珍就是太容易相信别人。
林峰劝道:“外国人跟我们不一样,他们的话别全信。说穿了,他不过是个中间人,根本做不了主。现在那边形势很乱。”
“倒爷是有,可都是小打小闹。你要做大规模贸易,至少得找个有实力的将军合作,不然一点保障都没有。”
“再说了,你虽然欠柱子哥不少钱,但这并不急。你的酒店前景很好,完全没必要急着赚快钱。”
“一步一步来,照样能发展起来。”
徐慧珍沉默了。林峰的话她不能不当回事,他一直判断准确,从没出过错。
他不看好这笔生意,那自己还要坚持吗?
但徐慧珍这些年也没失过手。她自认虽比不上林峰,可林峰靠的是技术,不完全懂商业。
“我会好好考虑的。”徐慧珍没有直接放弃自己的想法,“我先走了。”
“行。”林峰不再多劝。有些亏,不吃一次她是不会明白的。两家虽是朋友,也算亲家,说太多反而不合适。
徐慧珍回到酒店,在办公室和丈夫蔡全无、大女儿徐静理商量起来:“林峰不看好这事,你们怎么看?”
蔡全无先说:“我听你的。”
他一直支持妻子,默默站在她身后,这次也一样:“赔就赔了,大不了从头再来。”
这是他的真心话,他了解自己妻子的性格。
徐静理却有些尤豫:“妈,林叔说得对,我们确实不了解那边的情况。”
徐慧珍点头:“是这样。所以我打算跟弗拉基米尔去那边实地看看。”
“我陪你。”蔡全无立刻说道。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陈雪茹也参与了进来,她采购的是日用品,而徐慧珍进的是食品。
眼看夏天就要到了,连东北的气温也开始回升。
有些人对此表示赞同,认为林氏院线的扩张有助于将港岛电影业发展壮大,使亚洲地区的发行更加顺畅,不再局限于单纯出售电影版权。
在海外放映并参与票房分红,利润空间远胜于以往的买断模式。
过去不少影片被发行商一次性买断,即便在海外市场票房火爆,制片方也无法分得收益,着实令人心痛。
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林氏院线干涉过多。他们本身不制作电影,也不参与行业内的具体活动,仅仅承办放映业务,电影行业的兴衰与他们何干?
还有一批人持观望态度,毕竟这种模式前所未有。过去院线市场混乱,尤其是邵氏与嘉禾之间的敌对关系,限制了电影放映的潜力。
如今林氏院线刚刚激活,首批放映影片已经选定,大家都在静观其变。
无论如何,林氏院线依然按照自己的步调推进。开业当天,红姑带领管理层与嘉宾在一家旗舰影院举行了剪彩仪式。
经过试映筛选出的六部电影,题材各异,于所有影院同步上映,其中还包括一部在小厅放映的艺术片。
观众最先被吸引的并非电影本身,而是影院的全新布局:门外是绚丽的灯箱海报,入口处设有服务台,售卖周边商品、零食饮料,并配备了舒适的休息区。
其次是多片同映的模式,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各类题材齐聚,多元化放映令人目不暇接。
最后是放映厅的新规:厅内禁止吸烟,影厅规模虽缩小,但银幕与音响效果大幅提升。
座椅更为舒适,扶手设计可放置饮料零食,极大提升了观影体验与便利性。
扶手甚至可收起,方便情侣依偎观影,尤其在欣赏爱情片时更显贴心。
这些变化让观众倍感满意。即便影片质量参差不齐,影院本身的革新已足以令人欣喜。
票价方面变动不大。林峰主张电影票不应定价过高,应远低于其他娱乐消费。
尤其在培养观影习惯的阶段,电影更应作为一种平价娱乐存在。
当时港岛平均月薪约三千元,但这一数字存在水分,实际许多底层劳动者月收入仅一千多港币。
若将票价定为几十元显然过高,十几元更为合理。
林峰认为,后来港岛电影票飙升至一二百元实在离谱,虽与当地消费水平有关,但也阻碍了大众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