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思忖着,看来他们两家人确实该搬了。继续留在这儿,主要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但其实问题不大,完全可以聘请冉秋叶,把补习费提高些就是了。
“这事明天再说吧,把二大爷、三大爷都叫上,您看行吗?”林峰问道。
易中海点点头:“行,明晚让南易做几个菜,咱们边喝边聊。”
“好。”
林峰推车回到家,何雨水已经给他备好了热水。洗漱完毕,林峰在客厅坐下:“咱们两家该搬家了。”
三人都愣住了。何雨柱问道:“你不是说先不搬吗?”
林峰解释道:“之前确实是这么打算的,但老刘家的事把房子问题挑明了。”
林峰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我本来想再等等,现在看来没必要了,直接搬走吧。把房子卖给他们,以后这里的事就跟我们没关系了。”
“你们觉得呢?”
于莉说:“我无所谓。而且那边两个院子总不能一直空着,搬过去生活也方便,有厕所和浴室,我倒是挺期待的。”
何雨水说:“咱俩上班更近了,就是我哥远了点。”
何雨柱一挥手:“我一个大男人怕什么?不行就坐公交车。”
“柱子哥辞职吧,先来店里和我一起干。这样咱俩都不用太累,也省得你每天跑远路。”林峰说,“不过大领导那儿你还得去,毕竟我们要开分店还得靠他帮忙。”
“现在开店不容易,找店面挺困难的。”
何雨柱思忖片刻,于莉在旁边劝道:“辞了吧,家里也不缺你那点工资。”
“好,那就辞了。”何雨柱终于松口。他本就不太在意工作,食堂主任这个位置也并未让他留恋。
“明晚我早点回来,请三位大爷喝一杯,把事儿说清楚。等那边工程结束,咱们就搬。”决定一下,何雨柱心里反倒泛起些许不舍。
何雨水轻声说:“林峰哥,真要走了,突然有点舍不得。”
林峰握紧她的手,温声道:“住久了自然有感情。不过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比现在更好。”
“恩。”
……
第二天林峰回来得很早。店里的事交给了一名店员。最近他观察下来,挑了几个不错的年轻人。
他雇的不少是知青,回城后找不到工作,就来林峰这儿当服务员。这些吃过苦的年轻人,干活越来越踏实。
他们大多读过初中、高中,不算文盲,又都下过乡历练过。
林峰推着自行车进前院,三大爷还在院子里侍弄花草,这习惯多年未改。“林峰回来啦?南易那边已经在准备了,咱们一会儿好好喝两杯!”
“行。”林峰点头。
饭桌摆在易中海家。在座的有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南易、林峰和何雨柱。
易中海年纪最长,举杯开口:“咱们也好久没一块儿喝酒了,这第一杯,一起干!”
众人举杯相碰,一饮而尽。
林峰放下酒杯,开口道:“昨天二大爷家的事儿,把房子的问题带出来了。我本想晚点再说,既然说到这里,我就直说了。”
“我原打算把后院老太太的房子卖给二大爷,中院的卖给易大爷,前院南易那间就过户给三大爷。”
“我和柱子哥在前门那头买了两个院子,正在修整。”
三位大爷听了纷纷点头。这样安排确实妥当——贾家也住中院,占的是南边一间。
如此一来,易中海他们三家就集中在了中院,各占一处。当然院里还有些零散住户,不过房子都不大。
“我之前不想搬,是想着冉老师能给孩子补课。现在搬也无妨,我想请冉老师做家教,每周来一次。”
“报酬方面,我会按数给的。”
南易摆摆手,“这都好说。”
“那是自然,你肯把房子卖给我们,已经够意思了。”易中海说道。
“就这么定了!”刘海中接着说,“另外,许大茂中午来过,他家的房子也卖给我们。”
阎埠贵心里高兴。之前他并不知情,如今能买到房子,家里总算宽敞些了。
“林峰,谢谢你还惦记着三大爷,我敬你一杯!”阎埠贵举起酒杯。
大家喝得不多,一瓶酒见底,南易和何雨柱聊着厨艺,易中海则请教饭店经营的事。
阎埠贵专心地吃菜喝酒,刘海中一直沉默,却仔细听着易中海和林峰的对话。
他心里盘算着:自己是不是也该想办法赚点钱?
要是有了钱,那两个儿子会不会回来?
刘海中有点贪心了,开口问道:“老易,你们开的饭店,我能入一股吗?”
“恩?”易中海一愣,随后说:“老刘,这事我做不了主,再说开饭店不一定挣钱,生意有赚有赔。”
“而且这是给南易开的店,让他有份事业。你都这岁数了,还想赚钱的事?”
刘海中道:“我就琢磨,要是我有钱了,那俩儿子说不定会回来。”
林峰看了看刘海中:“二大爷,您可别这么想。您的钱都是留给刘光齐的,文书上写得明明白白。”
“您赚了钱给刘光齐一家花,没问题;但要给另外两个儿子,那可不行。”
“怎么?我的钱我还不能做主?”刘海中不高兴了。
林峰笑了笑:“您要是这么做,到最后刘光齐也不管您了,那时我可帮不上忙——我那时已经搬走了。”
刘海中愣住了,沉默下来。
易中海叹气:“老刘,现在就光齐在身边,你可别再让他寒心。要是连他都不管你,你怎么办?”
林峰接着说:“二大爷,您这么多年想当官却当不上,为什么?”
“因为没文化!”
“您三个儿子闹到今天这步,又为什么?”
“还是因为没文化!”
“这亏您吃了一辈子。”
“还不听劝!”
刘海中怔住,随后无言。确实,他这辈子吃亏就吃在文化太低。他一直自称高小文化,可高小不过是小学。
下乡知青至少是初中文化,他那点水平根本不够用。
“您现在有房,不缺钱。想赚钱我不反对,但必须和光齐一家处好关系。”
“现在您也算三代同堂了,还想要更多?真赚了钱,那俩儿子回来,也是冲着钱回来的。”
“您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我懂了。”刘海中勉强点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林峰最后说:“我就说这么多。以后您再有麻烦,我也不在这儿住了,轮不到我管。”
酒足饭饱,林峰与何雨柱起身告辞。阎埠贵高高兴兴回家,刘海中却心事重重。
他必须认清现实:现在身边只有二儿子,要是连他们也气走,就真没人管自己了。
……
时间慢慢过去,房子顺利过户。林峰每天盯着两个院子的施工进度,一直到年后。
林峰一家、何雨柱一家,都是四口人,今天搬家。
其实需要搬运的物品不多,主要是些衣物,其他东西林峰都已重新置办齐全,而且那边还新添了电视机。
两家虽然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房子紧挨着,面积也更宽敞,生活上方便不少。
两家八口人先聚在林峰家中,由林峰介绍新家的格局,前院设有厨房、浴室和厕所。
“哟,真宽敞!居然还有个池子!”何雨柱走进浴室,高兴地说。
“以后泡澡可就舒服多了,就差个人搓背了!”
于莉瞥了他一眼,“让你儿子给你搓吧!”
“嘿嘿,还好我们两家都是一儿一女。”何雨柱笑着说道。
林峰接着说:“以后男同胞在这边洗,女同志去你们家洗,互不眈误,也省得烧两次水,天天洗都没问题。”
“说得对!”何雨水点点头,“这样确实方便不少,可惜四合院不是连着的,否则中间开道门就更好了。”
接着林峰带他们去看厕所,“后面预制板底下是沉淀池,挖得比较深,一年清理一次就行,选在冬天清理,气味也不会太重。”
“沉淀完的废水直接排进下水道,很方便。”
“是不是所有四合院都能这么挖啊?”何雨柱问。
“咱们自己家当然可以,但大杂院估计不行,毕竟厕所紧挨卧室不太合适。”林峰摇了摇头,“等以后科技进步了,还能再改造。”
将来可以换成塑料做的化粪池,那样更干净卫生,不过目前条件有限,就算林峰有加工能力也不行,因为满了还得用专门的车来抽。
随后他们又看了锅炉房和暖气系统,“烧锅炉稍微麻烦点,不过每天晚上加热一次就行,不用烧开,保持45度就很暖和了。”
“锅炉上有温度表,以后屋里再也不会有煤烟味,也不用烧炕了。”
“啧啧,林峰你太厉害了!”何雨柱连声赞叹。
“这可不是我发明的,北方将来供暖都会这样。随着科技发展,取暖设备也会越来越多。”林峰没有居功,“你们家的布局和这边一样,屋里没做全封闭隔断。”
“现在取暖不是问题,所以用了半开放的设计。”
搬进新家后,生活似乎没有太大变化,只是院子大了,打扫成了问题。不过林峰有办法,他让何雨水去街道找生活困难的人家。
每周请人来打扫三次,这样既不用为两个大院的卫生发愁,也能帮助那些困难家庭。
何雨柱辞去了轧钢厂的工作,来到火锅店与林峰一起经营。林峰也向他传授一些管理理念。
另外,他们也在商量将来是否开一家谭家菜馆,这毕竟是何家的祖传手艺,而且何落升已经在学做谭家菜了。
这门手艺总要传承下去,何雨柱也征询林峰的意见。
林峰认为,何雨柱既然拥有蜀香园一半的股份,完全不必为钱发愁,想做什么就尽管去做。
单独经营一家谭家菜馆,由于它的特殊性,需提前预订,直接限定每日菜品数量,只接受预约。既然谭家菜本就价高,索性将这份昂贵发挥到极致。
普通家庭很难负担得起,所以每天不必做太多,甚至可以转型为私房菜。
何雨柱听了,觉得这主意不错,既能不荒废手艺,又不用太劳累,不必整天困在厨房里,以后就做私房菜好了。
“依我看,可以专门买一座四合院来改造,将中院的正房、东西厢房都改成餐厅,继续用半开放式的隔断。一进门是餐厅,左右分别是客厅和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