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的周日午后,林峰和何雨水乘车直奔大前门。这次何雨柱没跟来,在家照看孩子。
两人走进小酒馆,徐慧珍和陈雪茹已经在了,她们的丈夫也陪在一旁。
许大茂笑着开口:“林峰,咱们可好久没见了吧?”
“是啊,有阵子没见了。”林峰点头。自从搬出大院,他们见面机会就少了,倒是许大茂常常见到何雨柱——领导放电影时,许大茂常去一食堂蹭酒喝。
林峰和何雨水挨着坐下,三对夫妻围坐一桌。酒菜已经摆好,林峰给自己和何雨水倒上酒,举杯说:“咱们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先干一杯,再说正事。”
“好!”徐慧珍等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林峰说道:“你们应该也听到风声了,政策方向又变了。你们以前的店铺可以重新承包回来,自己经营,这次不再设公方经理。”
许大茂好奇地问:“林峰,这是街道办的事,你这是替雨水当说客来了?”
“说客?”林峰摇头,“用不着。我知道徐老板和陈老板不会错过机会,她们肯定会响应政策,拿回经营权。”
陈雪茹没说话,徐慧珍先开口了:“林峰,你为什么这么想?”
“二位能走到今天,眼光不会差。这笔帐也好算,剩下的就是胆量——前门大街上,谁比你们二位胆量大?”林峰没有过多称赞,只强调了她们的胆识。毕竟她们后来甚至敢去北边当倒爷。
许大茂又问:“那你今天找我们,是为了什么事?”
“打个招呼。我也准备承包,等谈妥了,我就从工厂辞职。”林峰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除了何雨水,其他人都愣住了。“你?”许大茂语气里透着难以置信。
“对。”林峰点头,“我早就开始准备了,这两年一直在研究火锅底料、蘸料,还有各式火锅配菜。我和柱子哥两家合伙,开一家火锅店。”
“目前由我来负责经营,柱子哥提供了配方,这算作技术入股,我投入资金,我们各自占一半股份!”
“嘶……”徐慧珍吸了一口气,“你早就预料到现在的情况了?”
“其实这并不难推测,你们想,虽然前十年有过动荡,但真正混乱的只是最开始几年,到后来大家发现生计困难,不是还得回去工作吗?”林峰分析道。
“现在实干派重新掌权,一方面在清理过去的问题,另一方面必然要查找新的出路!”
“大规模改革开放需要试点,政策不可能一步到位,但个体经济可以先行一步,而前门大街就是最好的地点!”
“我们国家目前经济困难,穷则思变、变则通达,但基本制度不会改变,所以要在此基础上摸索适合我们的道路。”
“前几年可能会有一些波折,但只是政策上的微调,大方向不会改变,所以谁先行动,谁就能步步领先!”
“这样的机会我不会错过,这些年我一直坚持学习,餐饮行业只是我的跳板,我真正看重的是重工业领域,不过这方面开放还需要时间,我可以先积累资金。”
林峰说完自己的想法,“今天请你们来不是要劝你们,而是希望你们帮忙劝劝其他人。另外现在政策放宽了,肯定有人打算离开国内,如果附近有房子出售,记得告诉我一声。”
“我打算在前门这一带买一套四合院。”
徐慧珍转头看了看蔡全无,蔡全无微微点头,徐慧珍这才开口:“我会承包小酒馆,关系好的几家我可以帮忙劝说。”
“但我不能保证一定能成功。”
林峰满意地点点头,“这就够了,有我们三家带头,我相信后面会有更多人动心!”
“毕竟您二位名声在外,你们敢行动,别人也会多一些信心,再加之我是雨水的丈夫,她宣传起来更有说服力。”
“到时候心动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事基本上就成了……来,我们喝酒!”林峰再次举杯。
直到下午三点多聚会才结束,林峰付了酒菜钱,和何雨水骑车离开。
剩下的两家人各自散去,徐慧珍和蔡全无回到小酒馆后院,聊了起来。“全无,林峰这眼光真是厉害啊!”
蔡全无点头,“确实,何雨水在街道这些年一直不参与什么事,结果你看现在?直接当上了街道班主任,正科级干部!”
“而且现在负责这么重要的工作,林峰自己承包一家,加之咱们和陈雪茹,一下子就把事情带动起来了。”
“这看似困难的任务,变得简单多了,何雨水说不定过几年就能升到区里了!”
徐慧珍微微点头,“看来以后得保持好关系。”
另一边,陈雪茹夫妇回到家中,陈雪茹往沙发上一躺,把鞋踢掉,许大茂走过来把鞋摆好。
接着他沏了茶放在茶几上,这才脱下外套坐下。
“大茂?你原来是林峰的邻居,你了解这个人吗?”陈雪茹略带醉意,但仍在想着事情,开口问道。
许大茂思忖片刻,“他这人我其实不太熟,以前他成绩好,要不是他母亲生病,应该能上大学。那时候他就是个闷葫芦,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后来进厂上班,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工作,我和他没什么来往。不过他母亲去世之后,他倒是变了不少。”
“但他在学习方面确实厉害,之前就已经是八级车工了,现在当车间主任都够格,只是他一直没有这个打算,看来早就想离开厂里了。”
陈雪茹听着,对林峰渐渐有了个印象,“看来确实该帮着劝劝其他人,这事还能卖个人情。”
“你之前就打算承包吗?”许大茂问。
“没有,”陈雪茹摇头,“之前只是些传言,事情没定下来,怎么可能做决定?”
“不过听到消息后,我确实心动了。把店拿回来,重新开绸缎庄,那是我家祖产,能收回来当然好,而且绸缎生意我熟啊!”
“前门这一片,谁能做得过我?”
“明摆着赚钱的事,我怎么可能不动心?”
“对了,”陈雪茹坐起身,“要是重新开张,你也辞职回来帮我吧。”
许大茂点头,“家里你说了算,你让我辞我就辞。”
陈雪茹眼波流转,含笑看着许大茂,“抱我去卧室。”
林峰与何雨水回到家,孩子们都在后院学习。
冉秋叶和她父母仍在这里上课,学生还多了些,林峰也给他们加了工资。
恢复高考后,何落升18岁,不是读书的料,刚高中毕业,正跟着何雨柱学厨艺,准备继承何家的手艺。
何落晴15岁,学习不错,一直没落下功课,现在还在读初中。林毅14岁上初中,林乐11岁上小学。
“怎么样?谈妥了?”何雨柱问。
“谈妥了,”林峰点头,“今天见到许大茂,他倒是让我有点意外。”
何雨水说:“他现在确实挺安分的,让人想不到。”
何雨柱笑了,“他生不了孩子,要是闹腾,离了婚他怎么办?”
“那倒也是,这样也好。不过这人还是得提防点,以后我们还要在那边做生意。”林峰清楚,许大茂现在这样也是无奈。
他本性会不会改,还不好说。以后陈雪茹生意做大了,许大茂会不会变?
该防的还得防。毕竟陈雪茹后来好象也开了酒楼,虽然和林峰的方向不同,但也说不准。
如果他们看林峰的火锅店赚钱,会不会也学着开?
火锅店技术门坎不高,尤其是川味火锅。不过林峰的原料几乎零成本,这点别人比不了。
林峰无法长期依赖外部资源,必须打造自己的原材料基地,这样既能持续壮大,也能避免引起注意。
单靠一家店面还好,但如果未来店铺增多,大量原材料的来源就成了问题。因此,创建自己的原料基地是长远之计。系统化的种植和养殖出产,可以融入其中,这也就意味着需要配套的加工厂。
“果然还是您二位有远见,这么快就理清了思路!”有人赞叹道。
陈雪茹微微一笑,“也不全是,我们也是提前收到消息。何主任的丈夫我们……”
肉类经过冷冻后,可发往各地,甚至能包装成品牌销售。久而久之,消费者会对品牌产生信任,所以品质必须过硬。
说到底,他现在必须为子女铺路。自己已四十多岁,再奋斗十几年,这些产业都要交给孩子们,届时和何雨水一起退休。
手上的产业要分别交给几个子女,而且资产不宜集中管理。规模过大并不适合国内环境,特别是未来的重工业,还可能涉及国防采购领域。
有些事需要提前筹谋,一方面要杜绝任何违法行为,避免予人把柄;另一方面,经营要分散,甚至可以将部分资产布局在境外,就象他计划将博物馆设在港岛那样。
此外,要尽可能深耕实业,拥有大量员工,影响产业链的上下游,这些都是有效的防护手段。
眼下不过是未雨绸缪,接下来还需稳扎稳打。
……
几天后,林峰去厂里办了离职,引起一片哗然。“铁饭碗”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杨厂长也尽力挽留他。毕竟林峰还年轻,才44岁,又是八级工,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
但林峰态度坚决,杨厂长只好为他办理了离职手续。
与此同时,前门街道这边,何雨水开始组织宣传,召集原来的私方经理开会,传达上级的新政策。
大多数人还在尤豫,只有徐慧珍和陈雪茹当场表示愿意承包——一个接手小酒馆,一个继续经营绸缎庄。
会后,不少人涌到小酒馆,问她俩为什么如此果断。
徐慧珍手脚麻利地给大家上酒上菜,笑着说:“这小酒馆本来就是我经营的,它行不行,我还不清楚吗?”
“就是!”陈雪茹接话,“我陈雪茹本来就是做绸缎生意的,如今重新做起来,前门这一片,谁是我的对手?”
“你们就不担心政策再有变动吗?”有人问道。
徐慧珍笑了起来,“你是怎么想的呢?”
“店铺早就公私合营了,本来也不是我们的了,而且当初大家都拿了钱的。”
“现在承包,经营一天就赚一天,还担心什么政策变动?就算政策再改,大不了回到现在的样子。能赚一天是一天,我凭什么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