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初林峰本可以去港岛。如果追求奢靡生活,凭他对未来的预知和系统,完全能独自闯出一片天。
可现在结了婚,他不再想那些。有了亲人、有了牵挂,人终究需要情感支撑。
如今有了妻子和亲人,在哪里生活不是生活呢?
烧好热水,林峰拎着水壶到客厅沏茶,把水壶放在煤炉子上。水汽慢慢蒸腾,弥漫在屋里。
林峰把许大茂的事说了,何雨柱笑了:“许大茂那小子急了!”
“我看是他自个儿不行,怀不上。”
于莉拍了他一下:“别瞎说!”
“嘿嘿……”何雨柱得意地笑,“等着瞧吧,阎解成媳妇要是再怀上,许大茂更急。”
何雨水有点担心:“林峰哥,要是我一直怀不上,别人会不会说闲话啊?”
“这倒是个问题。”林峰点头,“我们避孕的事外人不知道。嫂子,还有海棠,得靠你们帮忙。”
“我?”于海棠正嗑瓜子,停下来。
“你和嫂子在家时,多和二大妈、三大妈聊聊,把我和雨水避孕的事传出去。”林峰之前没在意,这大杂院二十多户,整条胡同人多口杂
各家各户的事儿,就算不住在一个院里,也藏不住。何雨水一直没怀上孩子,难免有人在背后议论。
所以这事儿不如自己先提。“我和雨水年纪还轻,不急着要孩子。再说,两家就老太太一位长辈,带孩子也是问题,索性先等等。”
“孩子一个个来,省心省力。”
其实林峰还有别的考虑。要是将来形势有变,孩子年纪到了,说不定得下乡。晚几年生,等恢复高考的时候,孩子估计才上初中。
何雨柱家第一个孩子年纪也不够下乡,将来就算找工作,一个孩子也容易安排些。
就是教育问题让林峰头疼。实在不行,只能在家自己教,兑换个教师技能也成。不读书肯定是不行的。
于莉点点头:“也是,咱们自己说明白也好,免得邻居们瞎猜。”
于海棠却不以为然:“管他们说什么呢?”
聋老太太开口:“人言可畏啊,还是主动说说好。不然传来传去,不知道传成什么样。”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雨水在街道工作,她们不敢传得太过分。自己解释清楚,能少不少麻烦。”
何雨柱最关心妹妹:“这事儿不能不重视。”
这话题没多聊,很快转到别处。主要还是说于海棠的事。
她现在工作眼高手低,找对象也挑,年纪虽然不大,想法却叫人发愁。
晚上,林峰烧好了炕,从厨房回屋,关上门进卧室。何雨水已铺好被褥,两人洗漱完钻进被窝。
“林峰哥,你说海棠这可怎么办?”何雨水问。
林峰知道些后来的事,可因为他的出现,很多事已经变了。剧里对于海棠交代得也不多。
但有个关键的人——杨为民。
他姓杨,是于海棠第一个对象。不过于海棠的人生有一段空白,毕竟她只是个戏份不多的配角。
她和何雨水是同学。何雨水高中毕业就工作了,那她呢?
后来她进了轧钢厂,也不是一毕业就去的。剧里说她是1965年新来的广播员。
在男多女少的轧钢厂,就算有女工,也多是粗壮能干活的。于海棠就成了厂花。
她肯定没上大学,不然出来就是干部身份,走行政岗了。
这么看来,估计是杨为民帮她进的轧钢厂。后来两人闹矛盾,于海棠要分手,本来分手也平常,她却躲着杨为民。
这里面恐怕不简单。而且,马上要起风了。
这么推断,杨为民应该和杨厂长有关系。他帮于海棠进了厂,可风向一变,两人对时局的看法不同,就出现了严重分歧。
于海棠挑选对象的标准依然让人捉摸不透,先不说杨为人怎么样,她原本听了何雨水的建议,准备考虑一下何雨柱,结果转头就被许大茂的甜言蜜语给哄住了。
后来过了很长时间她才再次出现,却已经离了婚!
林峰自然也提不出什么解决办法,只好说:“这事儿咱们插不上手,她家里都拿她没办法,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自己的路终归要自己走,她也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说到底,她就是眼光太高,心思又飘忽不定,非得等她自己吃一次亏,才会真正醒悟过来。”
何雨水靠进林峰怀里,轻声说:“还好我机灵……”
林峰笑了,一把将她搂进怀里。
……
新年过后,工厂复工,工人们纷纷回到岗位,秦淮茹也继续上班。她现在仍是乘公交车通勤,易中海倒也没吝啬,每个月不过是两张月票的钱。他和贾家走得越来越近,常在一起吃饭,看起来倒真象是一家人了。
只是日子依旧艰难,冬天雪下得少,不少省份旱情持续,灾荒仍在蔓延。
林峰收古董的动作更快了,每天清早都要去一趟琉璃厂。春节过后,出手老物件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八旗子弟过年时讲究排场,大手大脚花销,年后手头紧,只好变卖祖上载下来的东西。
林峰一个早上就能收进十来件好东西,不少人还专门候着他。大家都知道他早上会来,手里有粮有肉,是个大主顾。
林峰心里清楚,这样下去容易被人盯上,但他并不害怕。随着每日签到,系统里的粮食和肉类越攒越多,正愁没地方消化。
蔬菜倒还好,不那么显眼,毕竟做熟之后香味不重。鸡蛋每天至少消耗五个,大多是水煮的。
为了处理这些食材,林峰只好拿来换老物件,至少以物易物不算违法。
唯一的问题是:他的粮食和肉从哪来?
不过问题不大,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也没人见过他正脸。加之近两年严打,倒卖粮食和票证的人要么被抓,要么收敛了,琉璃厂这边反倒相对安全。
所以林峰一直安稳地做着交换,至今还没人找他麻烦。
他的随身空间也在不断扩展,现在已经达到一千立方米。林峰用意识将其划分成不同局域,所有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最大程度利用空间。
他不收古家具,太占地方。光是字画,就已经换到上千幅。
技能方面,他又兑换到一个七级放映员。系统似乎有点小气,他本想签到获得五级车工的技术,却一直没等到。
既然兑换的话,七级放映员也够用了——他本身已是四级,只需再补一级就行。
林峰不打算继续积攒技能点,时间还长,眼下还是把本职工作做好更重要。
林峰原本考虑过停止技术提升,但易中海与南易日益亲近的关系引起了他的警觉。他担忧易中海会为南南易排挤何雨柱。八级技工的实际影响力不容小觑,林峰决定调整自己的晋升节奏——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他选择用放映员技能兑换五级车工技术,融会贯通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却刻意保持与年前相同的作业速度。他计划用全年时间循序渐进,待到年末考核时再正式申报五级车工资格。这样的进度既符合他既往的成长轨迹,也不会引人疑窦。
春节复工后,车间主任再次找来:“林峰,车间车床又到维护周期了,这次你得多带些徒弟。”
“其他车间不需要我指导了吗?”林峰询问。
“你单人教程效率有限,去年培养的十几名技工将分散到各车工车间。”这样的安排意味着林峰将失去额外收益。不过考虑到厂里此前颁发的青年技术进步奖,他不便再提要求,以免显得贪得无厌。
“没问题,今天就开始吗?”
“对,争取上半年完成培训,后续维护工作就能轻松许多。”车间主任肯定道。
林峰从此脱离生产岗位,工作量由全车间分担。他精选了几名领悟力强的工人进行重点培养,采用分层传授模式——由骨干人员扩散教程,自己负责技术兜底。车床维护本无太高技术门坎,重在细心钻研与大胆实践。
时序流转至盛夏,于莉的预产期临近,林峰也即将迎来年度签到。这数月来的常规签到使藏品激增,古董交易量持续攀升。虽逢多地旱情导致粮荒,但物资流通阻滞等深层问题已超出个人能力范围。
“该送嫂子住院待产了。”晚餐后林峰看着于莉隆起的腹部说道。
何雨柱立即附和:“我也这么想,今晚就送医院。”
“我不想去,”于莉抿嘴拒绝,“医院太闷了。”
“必须去。”林峰态度坚决,“预产期就在这几天,万一我们不在家,海棠和奶奶怎么应付得了?住院不过几日功夫,让海棠送饭,家里不是还有辆自行车吗?”
聋老太太拍板道:“白天我陪床解闷,就这么定了!”老人家盼重孙已盼了许久。
何雨柱急忙补充:“我提早下班做饭送去,要不把收音机也带上?就怕医院不允许。”
于海棠也劝道:“姐,你就去医院住着吧,不然我可照顾不动你!”
“好吧。”于莉只得答应,“但奶奶您别太操劳了。”
“放心,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着呢!”老太太笑眯眯地说,“就陪陪你几天,我等着看曾孙出生,现在精神好得很!”
晚饭后,何雨水帮于莉收拾了行李。除了老太太留下,其他人都出了门,推着四辆自行车。
三大爷看着羡慕,问道:“傻柱,你们这是去医院?”
“是啊,我媳妇快生了,”何雨柱点头,“怕临时没人照顾,干脆先住院等着。”
“你家快添人了,再过几个月就能抱孙子啦!”
三大爷先是笑呵呵的,随后又愁容满面,“是啊,添丁进口啊……”
林峰几个人看着觉得好笑,毕竟韩春燕年后也怀上了。
大家出了院门,把于莉扶上何雨柱的自行车后座,其他人也纷纷上车,四辆自行车一路骑向医院。
办理好住院手续后,他们又陪了一会儿才离开。但何雨柱还是忧心忡忡,林峰安慰他说:“别担心,已经到预产期了,孩子发育完全,就算现在生也没问题。”
“医院有医生护士在,他们是专业的。你回去好好休息,明早送老太太和海棠过来。”
“行。”何雨柱这才稍稍安心。
路上,于海棠好奇地问:“生孩子是不是特别疼啊?”
何雨水也不懂,边骑车边问林峰:“林峰哥,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