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一小时后,杨帆的老师已经收到消息。
《盲井》入选主竞赛单元的时候,赵老师给他画大饼,说获奖了就给他拉横幅。
那时候他们还想不到《盲井》还能获得仅次于金熊奖的银熊奖!
更想不到杨帆还能靠着《盲井》斩获柏林影帝!
要知道,杨帆才大一。
这可是他的教程成果!
学校慧眼识珠,是寻到千里马的伯乐!
这次老师的评级怕是有着落了。
他也没顾得上柏林与国内的时差,想着直接打个电话过去。
这时候才发现手机里没杨帆的电话号码。
“李芯,你是班长,怎么也没杨帆电话?哦,你有他舍友电话?你找他问问……”
通过几个班委,他才终于找到了杨帆的电话。
“老师,杨帆出什么事了吗,大过年的,怎么找他找得那么急?”
“待会再说,先挂了。”
李芯没想到老师卸磨杀驴,什么话都没套出来。
这才年初四,怎么这么风风火火的,不会是犯什么事了吧?
心痒痒的,立刻就拨通了了杨帆舍友的电话。
……
杨帆在庆功宴上接到老师的电话,连忙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接听。
他专门开通了国际漫游,就是为了防止有什么突发事件,怕亲友联系不上自己。
“老师,新年好……”
在老师确认消息无误后,给杨帆来了十几分钟的勉励与叮嘱,
并承诺他,上班后就给他申请横幅去,一定要让他回国的时候风光大……
呸呸呸……
风风光光,排面拉满……
……
安静也很快收到了剧组的喜讯。
但是她的脸上没有喜悦,特别听到杨帆拿了柏林影帝后,她先是狂喜,然后开始嚎啕大哭。
她知道,杨帆拿了影帝后,自己与他的距离就更大了。
他们不可能还有什么未来。
也许,就此留在家乡,不再回首都了。
……
“《盲井》成最大黑马!李杨处女作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国内首位柏林影帝诞生!”
“《盲井》打败《大腕》、《幸福时光》,李扬导演横空出世!”
“李扬打败小钢、张老谋子,成柏林电影节黑马。”
“最年轻的柏林影帝,下一个夏雨,原系电影学院文学系大一新生!”
瞎写!
杨帆才知道,标题党这么早就开始流行了。
什么打败《大腕》,打败《幸福时光》,打败老谋了与冯大导?
纯鬼扯!
他们都没入围主竞赛单元,没得同台竞技,何来打败一说。
吸引杨帆关注的是另外一篇文章:
“《盲井》编剧杨帆为大一新生,李扬自曝他们是联合导演!”
李扬在领奖时说了什么,杨帆是一点印象都没,脑子都在宕机状态呢。
只记得李扬有提过他名字。
“感谢……
特别是我们的编剧兼主演,杨帆先生,他是这部电影灵魂的深度参与者,甚至是隐形的陀手……
他完全有资格作为‘联合导演’署名,
但是他太谦逊,就算他坐在现场,也不愿意一起上来,怕分走这个奖项的一丝一毫的聚光灯……”
杨帆看完就呆在那里,心里唯有感谢二字。
……
远在杨城的杨父接到了在香江的电话,那是杨帆的七姑:
“新年好啊,老杨,阿帆最近在忙什么?
我听朋友说,有个叫杨帆的,在柏林电影节拿了个影帝?
真的是阿帆?会不会是同名同姓?
什么?你们也不知道,他没跟你们说?
那估计是弄错了!你们家阿帆是文学系的吧?又不是学表演的,影帝跟他怎么会扯上关系?
啊?他真的去了欧洲?
那估计八九不离十了,我看了那海报,虽然化了妆,但是也有五分相似……”
杨父挂了电话,信息量太大,还没缓过劲来,李老师一根粉笔飞中杨父脑袋,他才反应过来。
“问你话呢?他七姑说了什么?什么柏林,什么影帝的?跟我们家阿帆有什么关系?”
杨父表示自己也听蒙了,把粉笔拣了起来:“要不打电话问问儿子……”
“国际长途,电话费很贵的……”
……
事后,团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关于杨帆作为编辑加主演,您还说他算是这片子的导演之一,请问您可以解释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可以具体说说吗?”
“就好象高山流水的伯牙与子期,这电影的原着我看过,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种不吐不快的气,压在我的胸口。
那时候,我就有了想把它拍成电影的想法。
后来通过朋友联系上原着作者刘先生,才知道影视改编权早就被卖了。
那时候郁闷了很久。
去电影学院找杨帆的时候,又搞了个乌龙,我以为他是老师,直接去了教师办公室。
我还纳闷,才大一,对这种现实题材的小说,怎么也有兴趣。
一聊才发现,他对小说的理解很深,也很懂电影。
他半个月就把这小说给改编成了剧本。
我一看之下,直拍大腿,——这不就是我想要拍的故事吗?
要知道从小说到剧本,从剧本,都有着巨大的不同,看完他的剧本和分镜,我对电影的成片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了。
后来他很慷慨,让我拍了,前提是他要当主演。
哈哈,开玩笑的,他一文学系的,很挺害羞,是我忽悠他来当主演的。
那时候我寻思着,他来当主演,片酬不得省一半!”
“哈哈……”媒体被他连连逗笑。
“拍摄第一天,他给了我一份分镜脚本。这脚本给了我许多帮助,给所有的剧组人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里面很多拍摄的建议,包括机位、灯光,甚至其他演员的表演方式。
那时候我就纳闷了,一个文学系的,怎么懂这么多。
而且他的分镜画得非常详细,厚厚的一大da!”
李扬用手比了比。
“所以导致我第一次执导,觉得怎么拍戏这么容易,半个多月就把所有的戏都拍完了。
跟我老师教我的完全不一样,跟我之前跟着其他导演拍的也完全不一样。
拍完我才反应过来,太顺利了,这不是常态!”
李扬看着安静的众人,继续说道,
“没想到,最让我惊喜的,还是后期的时候。
他对每个画面都有准确的判断和预期,剪起来非常顺畅。
通常我们都会剪几个版本对比。
但是按他建议剪的时候,我和剪辑常常看了第一个版本,就会觉得,这片子就得这么剪。”
杨帆当时就站在旁边,媒体立刻把麦克风转向他问:“李导说的都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