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内容正在手打中,当您看到这段文字,请您稍后刷新页面看是否已经更新,如果长久未更新,请通过下面反馈联系我们!
特殊时刻,请大家多多收藏支持:() 三月天
第三节:星海初航
胶州湾深处,被列为最高军事禁区的“蓝海造船所”三号干船坞,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覆盖在巨大船体上的棚布被缓缓揭开,一艘线条优美、造型新颖的军舰,在无数工匠、工程师、海军官兵和少数被特邀观礼的高级官员注视下,静静展露出它的雄姿。
这艘被命名为“启明星”号的军舰,标准排水量三千八百吨,拥有高干舷和明显内倾的飞剪式舰首,两座粗壮的烟囱预示着强大的动力。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武备布局:舰首舰尾各一座封闭式炮塔,装备着双联装从德国引进技术、刚刚实现自产的105毫米45倍径速射炮;舯部两侧则密布着8门37毫米哈乞开斯式速射炮和4挺马克沁重机枪,构成了密集的近程防空反鱼雷网;舰体水线部分,则敷设了由汉阳钢铁厂试制的首批国产装甲钢。
“执政,各位长官,‘启明星’号防护巡洋舰,今日下水舾装!”海军司负责人林泰曾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它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超过七成的部件,包括主机、锅炉、主炮塔和部分装甲,均由国内工厂制造!它的航速、火力和防护,均达到同期世界同级舰的先进水平!”
高岩站在观礼台上,望着那艘在阳光下闪烁着灰蓝色光泽的巨舰,心潮澎湃。这不仅仅是一艘军舰,它是共和国工业能力的一次总检阅,是无数技术人员和工人心血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起点。
“很好!”高岩郑重地说道,“‘启明星’,意味着希望,也意味着指引方向。我们要让它的光芒,照亮共和国漫长的海疆!告诉造船所的同志们,共和国和人民,感谢他们的奉献!同时,加快后续舰的建造进度,‘启明星’级,至少要建成四艘,形成初步的舰队核心!”
与此同时,在旅顺的潜舰基地,“蛟龙-i”型潜艇的首艇“深渊四号”(沿用序列,实为新艇)正在完成最后的出航前检测。而在登州试验场,经过数次改进的“鹏程-i”型硬式飞艇,已经成功进行了首次载重长途飞行试验,从登州飞抵北京并安全返回,虽然速度缓慢,但其巨大的潜力和战略价值,已让总参谋部的将领们为之侧目。
天空与海洋,这片曾经任由列强铁舰横行的疆域,终于开始刻下属于中华的印记。
第四节:棋局之外
寇松勋爵的代表团抵达上海时,受到了符合外交礼仪但绝不热烈的接待。他们没有立即被允许前往青岛,而是被安排在黄浦江畔的豪华酒店,由外交部的司级官员进行前期接触。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共和国并不急于求得英国的完全认可。
在登州执政府内,高岩正在与核心幕僚分析寇松此行的真实意图。
“英国人放下了架子,但绝不会放弃利益。”高岩指着地图上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他们的底线,很可能是要求我们承认其在长江航运、部分铁路借款以及香港地位上的‘历史权益’,并试图离间我们与德国的关系。”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分析道,“适当满足其在经济领域的部分要求,以换取其在政治上的完全承认,以及在关税自主、法权收回等核心问题上的让步。同时,可以利用英德矛盾,迫使德国提供更优厚的合作条件。”
高岩沉思良久,摇了摇头:“不能仅仅在英德之间玩平衡。我们要看的,是更远的未来,是整个世界棋盘。”他站起身,走到世界地图前,“告诉寇松勋爵,我欢迎他的到来。谈判地点,就定在青岛。我们要谈的,不仅仅是一份双边条约,而是未来五十年,中华共和国与世界,尤其是与所有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如何相处的问题。”
他目光深邃,仿佛已穿透墙壁,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我们要让所有人明白,中国,不再是任何人棋盘上的棋子。我们回来了,并且,将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志和规则,参与这场伟大的游戏。”
【系统提示:国际格局出现重大调整(英国战略转向),外部压力与机遇并存。土地改革进入深水区,基层政权巩固面临考验。重工业与国防科技取得里程碑式突破(自产巡洋舰下水)。“破晓”效应生效: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显着提升,获得与国际列强平等对话的初步资格。警告:内部改革引发的社会阵痛将持续,平衡英德等大国关系需要极高政治智慧。】
东方的天际线,曙光已刺破重重云层,照亮了这片古老而又崭新的土地。破晓时分,万物复苏,却也寒意未消。高岩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