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整编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那股刮骨疗毒般的痛楚与新生般的躁动仍在军队肌体中流转。高岩深知,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雄厚国力的支撑。在挥向外部强敌与内部积弊之前,他必须先对自己掌控的这片土地、这些资源、这方人心,有一本清晰无比的账册。于是,一场覆盖军政府控制区全境的、旨在摸清家底、评估实力的系统性盘点,在高岩的亲自督导下,全面展开。其成果,最终汇聚成一份沉甸甸的《戊戌年春军政总览》,呈于总司令部案头。
这份总览,不再仅仅是模糊的“兵强马壮”或“民心可用”,而是以尽可能详实的数据和冷静的分析,勾勒出这个新生政权的真实轮廓与力量边界。
一、 军事砥柱:初具规模的战争机器
二、 内政根基:百废待兴中的艰难塑形
三、 经济命脉:脆弱的自给尝试
四、 外交困局:虎狼环伺下的孤立求生
合上厚厚的总览文书,高岩久久沉默。这份家当,比之初创时已雄厚百倍,拥有了与列强周旋、甚至局部抗衡的资本。但短板同样明显: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财政拮据,金融体系脆弱;外部环境极其恶劣,几乎处于孤立状态;内部整合远未完成。
“我们有了一支可战之兵,有了一个初步的架子。”高岩对王奎、李德明等核心人员说道,“但这根砥柱,还不够粗壮,根基还不够深厚。未来三到五年,将是我们能否真正立足、乃至影响国运的关键。”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长江流域。
“内部整合与军工建设,一刻不能放松。但破局的关键,或许不能只盯着北方。南方……那里的财富、人才与更为复杂的力量格局,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机遇,也带来更大的风险。”
砥柱初成,然风雨将至。下一步,是继续深耕北方,积蓄力量,还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寻求打破困局的机会?高岩的决策,将决定这支力量未来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