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内容正在手打中,当您看到这段文字,请您稍后刷新页面看是否已经更新,如果长久未更新,请通过下面反馈联系我们!
特殊时刻,请大家多多收藏支持:() 三月天
“家底薄,困难多,这是事实。”高岩打破了沉默,走到沙盘前,“但我们毕竟有了一个起点,有了几把能伤人的‘小刀’,和几面能挡风的‘盾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这把‘小刀’更锋利,让这‘盾牌’更坚固,甚至,在未来,要锻造出我们自己的‘重剑’!”
他结合访德见闻与思考,提出了下一阶段海军建设的核心思路:
第一,坚持‘不对称发展’。短期内,继续重点投入潜艇和鱼雷艇等造价相对低廉、却能对敌方主力舰队构成威胁的“刺客”型装备。同时,大力发展和完善水雷战、岸防体系,构筑近海“禁区和“堡垒”。
第二,夯实‘造船根基’。集中力量确保‘蓝海造船所’按期建成投产,并以此为核心,培养本土造船人才,消化吸收德国技术,力争在三年内,具备独立设计和建造一千五百吨级防护巡洋舰的能力。
第三,强化‘耳目与神经’。为关键舰艇加装无线电台,建立更完善的海上侦察与预警网络(包括发展沿海观测气球和简易水上飞机)。陈念恩的通讯部需将海军通讯列为优先保障方向。
第四,优化‘人才血脉’。扩大“船政学堂”规模,设立轮机、航海、枪炮、水雷等专科。加强与德国的海军人员交流,选派更多军官和技术士官赴德培训。建立严格的海军操典和训练大纲。
第五,探索‘战法创新’。研究以潜艇为核心,配合鱼雷艇、水雷和岸炮的联合打击战术(“狼群”雏形与“岸岛链”防御),发挥体系作战优势。
“我们的目标,不是在明天就去挑战英国皇家海军。”高岩环视众人,语气坚定,“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打造一支能够有效控制黄海、渤海主要水域,足以威慑日、俄,使其不敢轻易犯我海疆的区域性海上力量!让这瀚海之上,有我华夏稳固之初砦(zhài,堡垒)!”
会议结束后,高岩在林启贤的陪同下,再次登上了“镇海”号巡洋舰。这艘略显老旧的战舰,此刻在他眼中,却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他抚摸着冰凉的舰炮,眺望着远方无垠的大海。
“启贤,路还很长,也很难。”高岩轻声说道,“但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走下去。这艘船,还有码头边那些小鱼小虾,就是我们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们会成长为真正的艨艟巨舰,驰骋在这大洋之上!”
林启贤肃立敬礼:“必不负总司令所托!”
瀚海初砦已立,虽简陋,却是一个古老民族重新走向海洋的坚定宣言。未来的风暴必将更为猛烈,但执着的建设者们,已然在这片蓝色的疆土上,打下了第一根坚实的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