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
香炉袅袅!朝会钟声刚歇,文武百官按品阶列立,今日百官气氛比往日凝重沉默许多!
站在这里的官员,神色各异,有暗藏兴奋,有忧心忡忡,有意气风发,但无一例外。
百官的目光皆相互打量,
李世民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见一时竟无一人开口,百官尽在那里眉来眼去。
李世民也不急,就这么平静地等着,只是让他有些奇怪的是,太子李承干为何不在!
终于就在诡异又安静的气氛下,文官列中有人率先没忍住,直接开团,开团前他先目光扫过众人,示意着同僚们记得跟啊!
此人正是清河崔氏出身、现任兵部侍郎的崔敦礼。
崔敦礼手持笏板,躬身时声音故意带着悲愤:“陛下!臣崔敦礼,有本要奏!”
李世民颔首:“讲。”
崔敦礼声音响彻大殿:“臣弹劾太子!目无国法、草菅人命!”
崔敦礼猛地膝行两步,眼眶瞬间红透,声音带着哭腔:“陛下!臣那三个子侄,皆是清河崔氏的好儿郎啊!陛下得为他们做主啊!
崔洪自小熟读《孝经》,每日给老父端汤喂药从无间断,去年还因救落水孩童差点溺亡,
崔文在乡学教书,连寒门穷苦子弟都不收束脩,在臣乡里,百姓都叫他‘崔大善人’。
崔健这孩子更不用说,每日只知耕读,连踩死只蚂蚁都要念声阿弥陀佛!念往生经,送其投胎!”
说到这里崔敦礼趴在地面嚎啕,眼泪鼻涕糊了满脸:“可他们就这么被太子斩了啊!臣,家里八十岁的老母亲,
平日里身子骨就弱,一顿最多只吃半碗白米饭,多一口都咽不下!可昨儿听闻侄儿死讯,她坐在灵前哭了一夜。
等后厨端来饭,她竟端着碗不管不顾,呼噜呼噜连干了三大碗!臣在旁边都看愣了!”
崔敦礼泪流满面:“劝都劝不住啊,陛下!!臣真的劝不住啊!!您说这好好的一个人,得伤心到什么份上,才能把半碗的饭量,吃成三碗啊!
太子把人逼到这份上,哪里还有半点人心!求陛下为臣那冤死的侄儿、为臣那八十老母做主!”
李世民注视着还在卖力表演的崔敦礼,嘴角抽搐不停!不能笑!这是人命!帝王需要威严!
百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傢夥,让你开团,没让你瞎扯呀,你这瞎扯,让他们很难办呀!
就你崔家那三位歪瓜裂枣。
在百官面前透明的跟纸一样,竟然还有脸说出此番言论!简直就是臭不要脸!
“噗哈哈哈哈!”尉迟敬德忙捂住嘴,向崔敦礼大咧咧道:“抱歉,崔大人,本官想到了一些好笑的事情!绝对不是笑话你!”
随着此话一出,朝堂再次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中,隐约还能听到武将那边憋笑的声音!
见无人跟团秦王李泰向秦王府的中书舍人杜楚客挥手示意,
到他开始表演了!
杜楚客小跑进入殿,脸涨得通红,嗓门比崔敦礼还亮:“陛下!陛下!崔侍郎说的句句是实!臣臣也要弹劾太子!他不光杀了崔家三位贤侄,还杀了臣的好兄弟陈青啊!”
杜楚客往地上一跪,手拍着金砖直嚷嚷:“陈青啊!我的好兄弟!前日还跟臣约着去西市吃胡饼,说那家的羊肉胡饼脆得能掉渣!结果呢?就因为在醉仙楼劝了太子一句,头就没了啊!”
杜楚客突然拔高声音,眼睛瞪得溜圆:“臣那兄弟,就是长安普通家庭的孩子!平日里不仅要为县令大人准备吃食,还要慰问百姓!甚至还经常救助人间疾苦的姑娘!”
好傢夥,你管长安县令家的公子,为普通家庭的孩子,你管逛青楼叫做救济人间疾苦的姑娘,平日里怎么没有发现。午4墈书 追最辛章結杜相的弟弟竟也能如此胡扯。
说着说着,杜楚客也学崔敦礼抹起了眼泪,眼泪没掉几滴,声音却先颤抖起道:“陛下您想想!陈青要是活着,今儿说不定还能给臣带两个胡饼!
现在倒好,饼没了,人也没了!太子连个给臣带胡饼的兄弟都不放过,这心肠得多狠啊!”
杜楚客猛地叩首:“臣恳请陛下为臣的好兄弟做主!废了这连胡饼友都杀的太子,不然下次臣要是跟人约着吃包子,说不定太子还要将与臣约包子之人坑杀!”
闻言,李世民不敢置信的指着杜楚客,可以看出他已经在极度的忍耐了,平日里怎么没发现这些臣子中竟有这么多的人才。
位于李泰身侧的李恪,此刻狠狠瞪了身旁的李泰一眼,眼神直接就是说你的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对此李泰不语!只是捂脸!
这次竟连文官之中也难得的传出了几声憋笑声!然长孙无忌闻声往身后一瞥,狠狠的瞪了一眼,文官瞬间噤声。
李恪一派身后的世家坐不住了!崔敦礼与秦王李泰今日都不想当这出头鸟!
可他们世家可不想等!
担任特进〈唐代的一种荣誉官职〉的萧瑀整了整官袍出列:“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李世民平静地看了这位他名义上的妹夫,这次站出来是代表自己还是代表兰陵萧氏。
难道兰陵萧氏也选择了蜀王!想到此李世民对李恪多了许多不满!
然百官见萧瑀出列,纷纷收起了笑容,动真格的人来了!
萧瑀刚直,语气严厉道:“臣闻储君者,国之根本、民之望也,当怀仁心、修德业、明法度,方能承宗庙之重、系天下之安。
然太子,身居储位多年,所作所为却尽失储君本分,罪实难赦,臣谨昧死奏其三过!
其一:草菅人命,视法如无物!太子流连醉仙楼,无故斩崔氏三子、陈青等四人,视人命如草芥,百姓震恐,悖逆天理国法。
其二:耽于声色,流连烟花之地,储君当为天下表率,太子却沉湎声色、放浪形骸,既失皇家体面,更寒天下士子之心。
其三:居位无绩,陛下册立储君多年,屡授良师、委以监国,太子却漠不关心朝政,无一言裨益民生、一策关乎社稷,难当国本之任。
臣窃以为,太子不则民心,不德则辱宗庙,无纔则误稷。
今其恶行已彰,若仍居储位,恐日后必生祸乱,动摇大唐根臣恳请陛下俯察舆情、明辨是非,速下圣诏废黜李承干太子之位,另择贤明之子立为储君,以固国本、安万民!!”
萧瑀话音未落,司空长孙无忌朝李恪同时向身边几位官员递了个眼色。
很快,七八位大臣接连出列,有世家出身的,都是依附李泰、李恪两系的官员!
无一例外纷纷弹劾李承干言其“不孝”,违逆陛下教诲,
或言其“不礼”,轻慢东宫师长,或言其“不法”,践踏国法!
“陛下!太子恶行昭彰,若不废黜,恐难服众!”
“求陛下为天下苍生计,废储立新!”
“李承干不配为太子,请陛下圣裁!”
“臣等,请陛下废太子,以安国本!”众臣声浪此起彼伏,而更有大臣更是跪在地上,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陛下若不允,臣等便长跪不起!”
朝堂中大臣瞬间跪了一地!细数之下竟有六成官员下跪!
李世民指尖有节奏地敲击着龙椅,眼里第一次浮现了杀机。
就在这焦急万分的时刻。
只听宫外太监高声道:“太子殿下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