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此言,郑青山松了口气,随即又追问:
他的语气中充满自信。
得益于从毛熊造船厂引进的专业设备,加上三艘八万吨级战舰的建造经验,
在巨型战舰建造领域,其综合能力足以跻身全球前三。
同时开工建造两艘八万吨级的龙威战舰,便是最好的实力证明。
郑青山坚信,无论江院士提出何种建造需求,天南造船厂都有能力完成。
再大的技术难题,难道还能超过同时建造两艘大型战舰?
面对郑青山的自信表态,江轩宇没有直接回应,而是将目光投向造船厂的造船车间。
为了建造这两艘八万吨级的龙威战舰,造船厂对造船车间进行了大规模改造,
如今的车间已能容纳三艘龙威战舰并排停靠。
但即便如此,仍无法满足江轩宇对空天母舰建造的要求。
江轩宇指着造船车间,阐述自己的设想:
龙门吊等大型起重设备,采用单平台承重设计。
随着江院士的描述,改造后的造船厂图景在郑青山脑海中逐渐清晰——
几大车间的原有隔断被全部拆除,众多舱室连成一片,
整个造船厂将成为一个超大型的一体化造船空间。
并非他刻意追问细节,而是江院士提出的改造方案需要对整个车间内部空间进行重构,
如此大动干戈,可见这艘舰船的体量必定超乎想象。
即便强如灯塔国的福特级航母,仍处于设计阶段,尚未正式服役。
而江院士提出的新型航母,吨位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百万吨级别!
这是人类造船史上从未涉足的领域。
即便历史上第一艘专门设计的载机舰艇\"企业\"号,满载排水量也仅八十五万吨。
要知道,吨位直接关乎战舰的综合作战能力,
其技术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郑青山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
请您放心,用不了多久就能完成。
此前为建造两艘龙威战舰,车间已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改造,
有了那次经验,此次改造想必会更加高效顺畅。
然而,望着天南造船厂的外围结构,郑青山又犯了难——
按照江院士的描述,这艘百万吨级的新航母必定占用极大空间,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舰船体量越大,对造船厂出口的要求就越高。
若要拓宽至能容纳百万吨级航母通过的尺寸,必须对造船厂的主体框架进行结构性改造,
而这远比改造内部空间复杂得多。
若航母建造完成却因出口尺寸限制无法驶出造船厂,那将成为天大的笑话。
察觉到郑青山的顾虑,江轩宇开口询问:\"郑司令,是否遇到了什么难题?
在他心中,无所不能的江院士必定有解决之道。
听完郑青山的顾虑,江轩宇没有立即给出常规的厂房改造方案,
而是抬头望向天南造船厂的车间顶棚。
事实上,天南造船厂原本采用半露天式设计,
后来为了保密建造龙威号战舰,才搭建了临时顶棚,以防别国间谍卫星侦察。
搭建顶棚用了一天时间,拆除起来自然更加快捷。
现在的难题是航母无法从出口驶出,拆除顶棚又有何用?
说话间,他伸手指了指顶棚的方向。
这不是开玩笑吧?
看着江院士坚定的神情,郑青山愈发困惑——
他首先想到塔吊吊装方案:或许可以用巨型起重机将战舰吊起,从上方移出后再下水。
一些超轻型船只确实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转移,
但这是百万吨级的航母啊!
何种起重机能够承受如此惊人的重量?
这个想法很快被郑青山否决。
难道新航母真的会飞?
一个大胆的猜想突然浮现脑海。
为了验证猜想,郑青山试探性地比划了一个类似翅膀的手势:
听到这个回答,郑青山瞬间愣在原地,
会飞行的航母,还能称之为航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