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渊本来正摩拳擦掌、厉兵秣马,准备在东夷好好大打一场。
他甚至提前做好情报工作,派人暗中渗透,就是要将整个东夷国一网打尽。
却没想到,他还没正式出兵开战,对方就准备投降了!
这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无力感,让他恼火至极:“东夷狗贼,真是欺软怕硬,半点骨头都没有!”
杨世平等军中将领也是大为愤怒,对着东夷一阵破口大骂。
这可是他们的军功,就这么没了,谁能甘心?
这时,张宇光心中一动,忽然建议道:“殿下,要不我们现在派人去追杀东夷使者?大不了伪装成流寇强盗,半路将他们杀了!”
“只要降书没送到朝中,我们就当没这回事,继续进攻东夷!”
不得不说,还是张宇光这个老油条有想法、敢想敢做。
直接偷偷摸摸把人杀了,这的确是条妙计。
陈渊听得目光一亮,很快点头赞同:“好主意!”
“管他什么东夷使者,反正我们没见过!”
“等我们打下东夷之后,东夷人要是说他们早想投降,那也绝对是诡辩,不值得采信!”
反正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谁会听一个败者说废话?
只要他们先斩后奏把东夷打下来,之后就什么都好说。
陈渊越想越觉得可行,立刻神情振奋,挥手下令:“这样!张将军,这件事你亲自去做,务必要办得妥妥当当,不能出任何岔子!”
“属下遵命!”张宇光大声应诺,立刻出门而去。
而听到这些话,原本还跪在地上的东夷使者早已吓得屁滚尿流。
他不敢作声,一个劲地往外爬。
陈渊却冷冷看了一眼,只是挥了挥手:“来人!”
“把这个东夷奸细拖出去,斩首示众!”
这种事,当然不能留任何活口。
不论这东夷使者如何求饶,很快就被士兵拉了出去,砍掉脑袋。
陈渊安排完这些,便来到军营检查部队,看看是否做好战斗准备。
东夷人都准备投降了,显然没多少抵抗意志,兵贵神速,要快点打进去,才能早点取得战果。
“启禀殿下,后勤物资已经准备妥当,军粮也充足,士兵们都已休整好,随时可以大军出征!”
杨世平和萧长天陪同陈渊巡视完整个军营,大声说道。
他们在范阳休整的这段时间可不是白白度过的。
虽然派去东夷打探消息的人手还没回来,但己方的准备已做到万全,要打随时可以开打。
陈渊想了想,还是犹豫了一下,没有即刻点头:“不能急,越是到关键时刻,越是不能着急。”
“许忠良被我派去河西处理闻香教的事,暂时还没回来;张宇光去追杀东夷使者,也还没结果。”
“我们对东夷的情报,还没做到了如指掌。”
“所以现在该耐心等待,默默积蓄力量,等他们回来,才是全军出动的时刻!”
兵者,生死之事,不可不察。
陈渊并没有因为急着打下东夷而失去理智。
历史上多少本可打赢的仗最终失败,就是因为轻敌和大意,陈渊可不会犯这样的错。
“殿下英明!”
众人对此也无话可说,只能赞同陈渊的说法。
好在,他们也等不了多长时间了。
许忠良和张宇光应该很快就会回来。
三日后。
衣服上还带着点点血迹、满脸疲惫的许忠良赶了回来,有些惭愧地向陈渊请罪:“殿下,属下无能!”
“我在河西城设下埋伏,虽然围住了不少闻香教成员并将其全部斩杀,却始终没找到闻香教圣女的踪迹。”
“后来经过审问,才知闻香教圣女不知又有什么计划,已经跑去京城,属下实在鞭长莫及”
许忠良一五一十把做事过程说了一遍。
按照陈渊的指示,在河西大杀一场,剿灭了数千闻香教成员,可谓血流成河。
可最关键的圣女却不知所踪,此行实在称不上完美。
“又让她给跑了?”陈渊有些恼火,“这个妖女,难道真是狐狸精变的不成?”
“真是够机敏的,这样都抓不住她!”
其实,这次的事还真不能怪许忠良,更不是陈渊的计划不好。
而是机缘巧合。闻香教圣女董如玉已转变计划,不想再跟陈渊敌对,直接跑去了京城。
她人都不在了,许忠良又怎么能抓得住?
没办法,现在陈渊不能费太多精力在这事上,只能暂且放下。
“闻香教圣女!你给我等着!”
“我就不信你能逃脱一次两次,还能逃脱十次八次!”
“等我收拾完东夷,就算你逃到天涯海角,也一定要把你抓回来,关进马厩里,让你沦为战马之奴,被万千战马蹂躏而死!”
陈渊恶狠狠地说道。
这个闻香教圣女实在太恶心人,陈渊对她的惩治想法,也越来越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起码要等到抓到人再说。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东夷。
“只希望去追杀东夷使者的张宇光,别再出什么幺蛾子。”
陈渊默默想着。
可人生不如意之事,往往十之八九。
东夷人大概也知道,他们跟陈渊之间有不可化解的血仇,陈渊绝对不会容许他们轻易投降。
所以,他们不仅派出的使者队伍悄悄绕过了范阳,就连送降书之人也是兵分几路。
有做过简单伪装、明面上赶路的。
也有悄无声息偷偷赶往太康京城的。
就连东夷盖上玉玺的求降国书,也写了好几份,想尽一切办法,非要交到太康帝手中不可。
张宇光只追杀到了明面上的一路,将其当场全部屠杀干净,缴获了一封国书,便迅速赶回范阳。
而他却不知道,另一路暗中的人,正偷偷带着国书来到了太康京城,并且和四皇子的人接上了头。
来人直接跪在四皇子面前,态度恭敬地哀求道:“东夷罪臣,拜见四皇子殿下!”
“我等奉大王之命,愿意举国投降,请四皇子殿下从中斡旋,使我东夷免去一场兵戈之灾。”
“如此,既能让东夷少生杀戮,也能为四皇子殿下争取一场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