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碾过铺满落叶的泥土,发出沙沙的轻响,最终在一栋融合了现代简约与自然木质风格的二层小楼前停下。
这里便是那一点灯火的源头,一家名为“见山”的民宿。
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风穿过林间的呼啸与远处不知名虫豸的低鸣,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
凌笑推门下车,深深吸了一口这带着凉意的空气,连日来处理基金会各项事务所带来的疲惫似乎都被涤荡一空。
瑞雯,或者说苏雯,已经无声无息地站在他身侧,她那身职业套装与这山野环境格格不入,但她本人却像幽灵般融入了夜色。
民宿老板是一位看起来颇有风骨的中年男人,话不多,办好入住后便将空间完全留给了他们。
房间内部的陈设雅致而温馨,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和模糊的星空,一切都美得像一幅静态的画。
“先生,已经为您检查过房间,没有窃听或监视设备。”苏雯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仿佛只是在报告天气。
“知道了,你也去休息吧。”凌笑摆摆手,将自己陷进柔软的沙发里,随手抄起桌上的平板电脑。
难得的清静,他想看看外界对曙光基金会这阵子的大动作有什么新的反应,顺便也浏览一下其他新闻。
然而,这份闲适很快被打破。
网页加载的圆圈固执地转动着,图片半天刷不出一张,视频更是想都别想。
平板电脑右上角的wi-fi标志,三格信号像个害羞的姑娘,时而露一下脸,时而又彻底消失。
“啧。”凌笑不耐烦地皱起了眉。
他可以忍受物质条件的匮乏,却难以忍受信息时代的“孤岛”体验。
这种感觉,就像思维的高速公路被堵得水泄不通,令人烦躁。
他尝试着挪动位置,走到窗边,又走到门口,信号强度没有任何改善。
这种原始的、物理层面的挣扎让他感觉有些可笑。
“连个网都搞不定……”他低声嘀咕了一句,放弃了物理挣扎,转而在意识深处连接上了那个无所不能的存在:“系统,献祭掉这个民宿范围内‘无线网络信号不稳定’的负面状态!要求不高,稳定满格就行。”
冰冷的机械音几乎是瞬间就在他脑海中响应:“指令接收。目标锁定:特定区域内电磁波传输受环境及设备限制引发的衰减与干扰状态。状态献祭中……献祭完成。”
紧接着,一行备注文字浮现在他的意识里:“备注:宿主,从逆转大型稀土矿脉的永久性生态污染,到增强单一建筑物内的wi-fi信号,您的能力应用范围之广,着实令本系统数据库的‘优先级排序’模块感到些许混乱。”
凌笑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无视了系统的吐槽。
这次献祭消耗的点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连他总点数(当前总点数:4,068,500点)小数点后的零头都算不上。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平板电脑,屏幕右上角的wi-fi图标已经牢牢地显示为满格,网页加载流畅得如同丝绸划过指尖,4k视频的进度条可以随意拖动而没有任何缓冲。
凌笑满意地点了点头,正准备沉浸在信息的海洋里,一个柔和但毫无情感波动的声音在他身旁响起。
“先生,基金会第一阶段的综合报告已经整理完毕。”
不知何时,苏雯已经站在他身后。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数块巨大的虚拟光屏在凌笑面前的空中悄然展开,将房间的墙壁映成了淡蓝色。
清晰的数据流、图表和影像资料在屏幕上无声地滚动。
建设进度报告占据了最核心的位置:“‘万校计划’首批一千所曙光小学已在全国各贫困地区全面开工,施工进度远超预期。其中,一百一十二所小学主体结构已完工,进入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所有项目均采用最高建筑标准与环保材料,其建设速度与工程质量双双创下了国内同类项目的历史记录。”
屏幕上随之切换出一组组对比图片。
一边是孩子们在破旧漏风的土坯房里上课的旧照,另一边是拔地而起的崭新校舍,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塑胶跑道。
一张特写照片里,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趴在刚刚安装好的玻璃窗上,咧着嘴笑着,缺了门牙的嘴笑得格外灿烂,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这些无声的画面,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冲击力。
另一块屏幕则展示着社会各界的反响。
教育界,从最初普遍的质疑与观望,到如今的震惊与敬佩。
数十位国内顶尖的教育专家联名上书,希望能参与到曙光基金会的师资培训项目中,无偿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间舆论场,“曙光基金会”这个名字已经与“良心”、“效率”和“奇迹”牢牢绑定。
无数民众自发地想要为这个从不公开募捐的神秘基金会捐款,却始终找不到渠道,这反而更增添了它的传奇色彩。
最高层面的反应也出现在报告中。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此连续召开了数次内部专题会议,会议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研究“曙光现象”。
最终形成的内部基调十分微妙:“积极关注、审慎合作、学习其高效透明的运作模式”。
一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早已秘密成立,但调查的重点,已经从最初的“严查资金源头与背景”,悄然转向了“如何借鉴其模式,并引导这股强大的力量为社会做更多好事”。
就在凌笑审阅报告的同时,另一段被截取的情报信息在角落里以文字形式播放着,像一段无关紧要的画外音。
“……疯了,简直是疯了!我们把他们所有项目承建商的供应链都快翻了个底朝天,从钢筋的批号到水泥的标号都查清楚了,每一笔钱都干干净净,都是正常的商业结算!可问题是,付钱的那个总账户,它的资金来源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我们查不到任何上游信息!”一个声音带着极度的疲惫和抓狂。
“头儿,还有更邪门的事,”另一个年轻些的声音接话道,“您还记得上次提到的那个被列为永久性污染区的废弃稀土矿吗?最新一期的卫星遥感和环境监测数据显示……那里的土壤和水源重金属污染指数,在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突然……突然降到了安全标准线以下!这跟曙光基金会有没有关系?完全没有线索!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到底是神还是魔鬼?!”
凌笑的目光从那段文字上扫过,眼神没有丝毫波动。
这些他早就预料到了。
他挥了挥手,所有的虚拟屏幕瞬间消失,房间又恢复了原有的温馨宁静。
他重新靠回沙发,端起旁边已经凉了的茶水喝了一口。
世界的纷纷扰扰,调查员的抓狂,那些被他间接改变命运的孩子们的笑脸,此刻都化作了背景。
对他而言,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重新拿起平板,流畅的网络让他心情舒畅。
他随意点开一个本地的新闻聚合页面,打算看看这个偏僻的地方有什么趣闻轶事。
一行刚刚更新的、不太起眼的推送标题,从屏幕底部弹了出来。
车轮碾过碎石,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在为这片静谧的夜色伴奏。
那一点灯火在视野中逐渐放大,最终勾勒出一栋两层高的木结构民宿,温暖的光晕从窗户中透出,驱散了林间的阴冷。
一位面容和善的老板娘迎了出来,带着歉意解释道:“小伙子,我们这儿山里信号不好,基本上是与世隔绝了,无线网络也时断时续的,你多担待。”
凌笑只是温和地笑了笑,点头表示理解。
拖着行李箱走进朴素而干净的房间,他关上门,几乎是习惯性地打开了手机。
果不其然,信号图标上显示着一个刺眼的“x”。
他嘴角微扬,心念一动,一股无形的波动以他为中心悄然扩散开来。
手机屏幕上,那沉寂的信号格瞬间从零飙升至满格,旁边无线网络的标志也亮起了最强的光芒。
搞定。
凌笑舒适地靠在床头,打开了笔记本电脑,熟练地登上了“曙光基金会”的官方网站。
这还是他一时兴起,用系统提供的技术框架搭建的平台。
页面设计简洁,但内容却日益丰满。
首页上,一张张照片滚动播放着: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坐在崭新的教室里,捧着新发的图书聚精会神;破旧的校舍旁,新的多媒体教室已经挂牌;一位年轻的支教老师在项目留言区写下长长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激动与希望……
每一份项目报告,每一笔资金流向,都清晰透明。
在最新的动态里,他看到基金会资助的“移动信号塔”项目已经完成了第一批次的安装调试,覆盖了三个之前被称为“信息孤岛”的乡镇。
下面的评论区里,有当地年轻人发来的第一条朋友圈截图,配文是:“感谢曙光,我们村终于通网了!”
看到这里,凌笑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满足感。
这是一种混合了“顺手解决小麻烦”的舒心和“亲手推动大事业”的成就感。
他侧过头,对着空气轻声说道:“看来,我们的小‘曙光’,确实点亮了不少地方。”
耳麦中传来瑞雯清冷而精准的声音:“报告,根据最新数据,基金会已直接或间接改善了超过十五万人的学习与生活条件,网络覆盖项目预计下季度将拓展至五个新的区域。”
夜深人静,民宿外星光璀璨,林间的蛙鸣虫叫取代了白日的喧嚣。
凌笑享受着超高码率的在线电影,觉得这种感觉好极了。
超凡的能力,既可以如此“自私”地让自己在任何角落都能拥有流畅的网络,也能如此“无私”地让成千上万的孩子有书可读,有网可用。
这种“公私兼顾”的体验,让他觉得自己所拥有的这份奇遇,变得愈发真实而有意义。
他关掉电影,调出了一张巨大的电子地图,开始规划下一个目的地。
或许,可以去一个信号更差,但自然风光也更极致的地方?
比如雪山深处,或是无人区的边缘。
反正,现在他有了【信号增强】光环,整个世界都成了他的“信号舒适区”。
系统一如既往地在后台默默运算,优化着他身体的各项机能数据;瑞雯则像一位永不疲倦的秘书,整理着从全球网络中筛选出的海量情报。
这一人,一系统,一智能人工智能,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生活的基石,安静而强大。
就在凌笑的手指划过地图西南角,考虑着那片壮丽的原始森林时,瑞雯的声音突然响起,语气中带着一丝罕见的凝重。
“凌笑,收到一条通过三重加密、无法追踪源头的紧急通讯请求,优先级:最高。”
凌笑的目光瞬间从地图上移开,神情变得专注。
他平静地问:“接进来。”
没有声音,也没有图像。
一段简短的数据流直接投射在他的视网膜上——那是一组不断跳跃变化的地理坐标,最终稳定在了一个他从未关注过的区域。
坐标下方,只有一个字,孤零零地悬在那里,像一枚烧红的烙铁,瞬间烫平了他心中所有的闲适与惬意。
刚刚还在规划的诗与远方,顷刻间被这个指向未知的坐标所取代。
他猛地合上电脑,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眼神变得锐利如刀。
“瑞雯,”他沉声命令道,“规划最快路线,我们立刻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