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既定,工作室如同铺设了双轨的列车,在主游戏“创世20”与“星尘实验室”两条并行的轨道上,稳健而加速地前行。双轨之间,并非隔绝,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道岔”和“信号系统”,时有关联与呼应。
“创世20”项目组内,关于引入简单物理交互的讨论异常热烈。策划希望实现“风吹幡动”、“水流船摇”这样富有生机的效果,但这需要物理引擎的支持。而物理计算,恰恰是“星尘实验室”正在为建筑学院合作项目攻坚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次跨部门的联合技术评审会上,实验室的工程师详细介绍了他们为力学可视化而优化的轻量级物理模拟器。程序组长阿明立刻抓住了关键:
“这个模拟器的精度对于建筑结构分析可能只是入门,但用来处理游戏里的旗帜摆动、简单浮力,性能开销和稳定性看起来完全可行!我们能不能直接调用实验室优化后的这个模块?”
顾殇坐在会议桌一端,安静地听着双方的讨论。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让实验室的工程师评估将模块封装成主游戏可调用接口的工作量和技术风险。
评估结果令人惊喜。由于底层架构在“基石”计划中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模块的隔离和接口化并不困难。这意味着,实验室为了b端合作而进行的技术预研,意外地为c端主游戏的功能开发提供了现成的、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
“可以。”顾殇最终拍板,“实验室提供物理核心模块,主游戏组负责游戏层面的逻辑封装和表现层适配。接口标准由我统一制定。”
一道无形的“道岔”就此扳动,两条轨道在“物理交互”这个节点上,产生了第一次高效的汇流。实验室的技术沉淀,反哺了主游戏的体验进化;而主游戏的需求,也为实验室的技术验证提供了更丰富的场景。
类似的协同效应开始在其他领域显现。实验室为了与美术馆合作开发高精度数字展品导出功能,而深入研究的模型简化与材质烘焙技术,也被主游戏的美术团队借鉴,用于优化游戏内复杂构件的加载速度和表现效果。
叶羽琋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双轨协同”的巨大潜力。她推动建立了定期的“技术共享会”制度,让两个团队的成员能够互相了解对方的进展和难题,主动寻找可以相互借力的机会。
她欣喜地对顾殇说:“看来我们的双轨战略,不仅没有分散力量,反而开始产生‘1+1>2’的效应了。”
顾殇看着共享会上,实验室的博士认真地为主游戏的美术讲解材质压缩原理,而主游戏的策划则在向实验室的工程师描述玩家对“可互动物件”的期望场景,那种跨领域的、略显生涩却又充满建设性的交流,让他微微颔首。
“生态,”他言简意赅地评价道,“就是这样形成的。”
双轨并行,并非各自为政,而是在统一的战略蓝图下,相互滋养,共同进化。实验室如同探路的先锋,在主航道之外开辟新的技术路径,并将探索的成果输送回主基地;而主游戏则如同坚实的后方,为先锋提供资源和验证场景,并将用户最真实的需求反馈给前方。
这辆行驶在双轨上的列车,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效率和韧性,向着“星尘”生态化的未来,全速前进。轨道延伸之处,皆是星辰照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