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五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具深意。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不仅是自然,还有这片历经变革终于步入正轨的江山。
持续数年的新政如同春雨,涤荡了积弊,催生了新芽。
北疆都护府传来奏报,第一批移民屯垦的百姓已适应塞外生活,与归顺的胡人部落相处渐睦。
江南税赋连年稳步增长,市舶司新开的海外贸易航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
而最为人称道的是,去岁科举取士,寒门子弟占比已逾六成。
大量新鲜血液注入朝堂,使得政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秦易深知,这煌煌盛世的图景,绝非他一人之功。
那些在深宫之中,于幕后为他运筹帷幄、稳定内廷、甚至直接参与国策制定的女子们。
她们的智慧、坚韧与付出,是支撑这庞大帝国稳步前行不可或缺的力量。
是时候,给予她们应有的名分与尊荣,也让那些命运与原轨迹早已截然不同的“金钗”们,在这全新的时代里,找到各自安身立命的归宿。
这一日的大朝会,气氛格外庄重肃穆。
寅时刚过,文武百官便已按品阶序列于太和殿前广场,身着崭新的朝服,屏息凝神。
当晨钟敲响,宫门次第洞开,百官沿着御道缓缓步入大殿时,都能感受到一种非同寻常的意味。
九龙鎏金宝座之上,秦易身着玄黑底绣金龙十二章纹衮服。
头戴垂十二旒的冕冠,珠玉遮挡后面容看不真切,唯有一股沉凝如岳、掌控乾坤的帝王威仪弥漫开来,令人心生敬畏。
例行政务禀奏之后,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
秦易缓缓开口,声音透过冕旒,带着金石般的质感,清晰地传入每个臣子的耳中。
“朕自承天命,御极已有五载。这五年来,内抚黎庶,外靖疆场,革故鼎新,推行新政。幸赖祖宗庇佑,文武用命,万民协力,方有今日海内初定、百业渐兴之局面。”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过下方。
“然,治国安邦,非朕一人独力所能及。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此乃朝廷法度,亦是激励贤能之道。今日,朕要对一些于社稷有功之臣,予以封赏,以彰其绩,以正视听。”
他首先看向文官班列中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林如海。
“文华殿大学士、左都御史林如海。”
“老臣在。”林如海手持象牙笏板,稳步出列。
“卿家学渊源,品行端方,为官数十载,清正廉明,堪为士林表率。自朕推行新政以来,卿不避艰险,力排众议,于肃清吏治、整顿纲纪居功至伟。更难得者,为国育才,教养出贤德之后,佐朕内廷,功在社稷。特晋封卿为太师,文渊阁首席大学士,总领内阁事务。赐丹书铁券,可免三世死罪,爵位忠睿公,世袭罔替,以酬卿之殊勋。”
这道封赏,可谓文臣之极。
太师乃三公之首,文渊阁首席大学士是实际上的宰相,公爵世袭更是莫大荣宠。
林如海闻言,纵然宦海沉浮数十载,也不禁老泪纵横,深深跪拜下去,声音哽咽。
“老臣……老臣何德何能,蒙陛下如此天恩!唯有效死以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接着,秦易的目光投向武官队列最前方,那两个如同山岳般沉稳的身影。
“征北大将军韩铮,龙骧卫大将军、京畿兵马都督周仓。”
“末将在!”
两人声如洪钟,甲胄铿锵,出列行礼。
“韩卿勇冠三军,谋略深远,北定草原,犁庭扫穴,解朕北顾之忧,功在千秋,特封镇国公,世袭罔替,加授太子太保,赐免死金牌一面,图形凌烟阁。”
“周卿忠勇无双,宿卫宫禁,屡建功勋,朕之安危,赖卿保障,特封武国公,世袭罔替,加授太子少保,赐免死金牌一面,同图形凌烟阁。”
两位大将激动万分,重重叩首。
“谢陛下隆恩!臣等誓死效忠陛下,护卫大周江山!”
封赏完文武重臣,秦易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更加深沉而富有情感,其中蕴含的郑重让所有臣子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脊背,凝神细听。
“然,朕今日更要着重封赏的,是几位常被世人忽略,却于国于民有着不世之功的功臣。她们身处宫闱,其智慧、胆识与匡扶社稷之贡献,丝毫不逊于在朝任何一位栋梁之臣。朕,不敢或忘。”
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知道,重头戏来了。
“皇贵妃,林氏。”
秦易的声音清晰而缓慢,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尊崇。
“朕与皇贵妃,结发至今,相携走过风雨。朕于困顿迷茫时,她总能以慧心点拨;朕于焦躁难安时,她总能以静气安抚。新政之推行,军国之大计,她虽深处后宫,然其见解卓识,常令朕有茅塞顿开之感。朕尝言,得此知己,乃天赐朕也。”
“林黛玉,德配天地,才贯古今,性情高洁,母仪天下。特颁旨:晋皇贵妃林黛玉为超品圣悦皇贵妃,位同副后,掌凤印,统摄六宫。赐见君不拜,乘鸾舆,仪仗同帝,与朕同尊!其父林如海,教女有方,再加赐黄金万两,田庄三处。”
这道旨意,石破天惊!
几乎将黛玉的地位抬到了与皇帝并肩的程度,这是历代后宫从未有过的殊荣!
珠帘之后,黛玉身影微微一动。
在女官搀扶下起身,隔着帘幕向御座方向深深一福,虽未发一言,但那姿态已表明一切。
殿内群臣,无论心中作何想法,此刻皆躬身齐声道:“恭贺圣悦皇贵妃!”
“贵妃,贾氏探春。”
“臣妾在。”探春的声音清越而镇定。
“尔见识超卓,胆略过人,明察时势,有经世之才。于朝政机要,每有建言,皆切中肯綮;于军事谋划,参赞军机,功不可没。尤在平定江南、分化北疆诸策上,独具慧眼,挽狂澜于既倒。特晋封为毅贤贵妃,赐协理朝政之权,可随时入御书房参赞机要,所奏之事,无论巨细,直达天听!另,赐金牌一面,可随时调阅六部非机密文书。”
探春肃然行礼,英气勃发。
“臣妾领旨谢恩!定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为社稷效力!”她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向前台,施展毕生所学。
“贵妃,薛氏宝钗。”
“臣妾在。”
宝钗仪态万方,端庄出列。
“尔沉稳干练,精于筹算,知人善任。总揽‘皇家商号’及内务府商事以来,建立章法,剔除弊端,使国库收入连年增长,军需粮饷得以充足保障,于新政财力支撑,居功至伟。特晋封为庄慧贵妃,总领户部钱法堂事宜,监管天下盐铁茶马专卖,位同尚书!赐可于宫外设立办事衙署,便于处理商事。”
宝钗深深下拜,眼中闪烁着被认可的激动光芒。
“臣妾谢陛下信重!必当兢兢业业,不负圣恩!”
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实权,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抱负。
“恭妃,平氏。”
“奴婢……臣妾在。”
平儿依旧带着一丝谦卑,恭敬出列。
“尔性情温婉,办事稳妥,细致周全。将六宫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核减用度,成效显着,为天下节俭之表率。多年来,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特晋封为淑恭贵妃,仍协理六宫,总理宫内一切用度核查、人员调度及宫女太监之管理赏罚。赐可节制内务府各司之权。”
平儿含泪叩首,她始终如一的忠诚与细心,得到了最高的肯定与回报。
对于其他几位金钗,秦易也给予了符合她们心性的妥善安排。
迎春天性温婉,不喜纷争,册封为静妃,赐居最为宁静的“萱草堂”。
拨给风景秀丽的皇庄两处,保其一生富贵清闲,可专心莳花弄草。
晴雯性情率真,心地纯善,诞育皇长子,劳苦功高。封为慧妃。
惜春心向佛法,性情孤洁,早已看破红尘,特旨允其带发修行于皇家寺院栊翠庵,册封悟真仙师,一应供奉优渥,使其可彻底脱离俗务,潜心于绘画艺术与佛法义理之中。
湘云豪爽豁达,活泼烂漫,不耐宫规束缚,秦易特赐其自由身,许其自行择婿。
后由黛玉亲自出面,为其择定一位出身寒门、性情磊落、颇有诗才的新科进士。
秦易赐下丰厚嫁妆,并擢升其夫为翰林院侍讲,湘云得以跳出宫墙,过上她向往的洒脱自在、诗酒风流的生活。
妙玉身份特殊,性情更为孤高冷傲。
秦易尊重其方外之人的身份与选择,特旨拨款重修城外清幽的牟尼院,赐其居住。
并册封妙真元君,保持其超然物外的地位,不涉红尘俗务。
至此,金陵十二钗正册中,除早已病故的元春、被休弃后病死的王熙凤、以及命运已然了结的宝玉相关者外。
其余诸钗,皆在这景和新朝中,找到了各自的最佳归宿。
她们终究是跳脱了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册窠臼。
在这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里,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迥异于前的光彩,真正实现了“万艳同辉”。
她们的命运轨迹,与这新兴王朝的脉搏一同跳动,共同绘制成了这幅盛世华章中,不可或缺的、温柔而坚韧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