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还宫,似乎之前那场惊心动魄、血流成河的变乱,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但朝中的各位公卿大臣都知道,此事绝对没有那么容易轻松完结。
原本洛阳城中的权力格局,已经被彻底打破,在新的稳定权力结构重新确立之前,随时都可能发生新的剧烈变化。
尤其是带领着凶悍的西凉兵马,强势硬闯入了洛阳的董卓,更是给朝中的的权力重新分配,带来了新的更大不确定性。
董卓护送天子返回皇宫,自然参加了几份所下紧急诏书的草拟与讨论,只是此时的董卓却一改之前在城外的跋扈鲁莽之态,静静立在群臣之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董卓是真正的枭雄之辈,之前洛阳城外的一番看似鲁莽跋扈之举,不过是为了树立起足够的威压形象,恐吓一下诸位朝中公卿大臣,使得没有人敢于阻拦自己带兵进入洛阳罢了。
说起来,董卓的行事手段,倒与后世那位花旗大统领,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如今既然已经立身在了朝堂之上,董卓反而并不急于一时。
接下来如何行动,还要等对洛阳城中的情况,了解清楚之后,再做决断。
自何进在南宫被杀以来,这洛阳城中的乱局,已经延续了四日,期间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休息,上至天子太后,下至朝中公卿,均是疲惫不堪。
处理了几件不能耽搁的紧急事务,诸公卿也就离开了皇宫,各自回家休息。
董卓也赶紧回到了自己的军营之内,一进军营,董卓就急急吩咐,“去把三将军请来。”
昨日董卓领兵在城外之时,董旻就已经趁机出城,与董卓汇合,并粗略的汇报了洛阳变乱的过程,只是其时人多口杂,又忙于查找天子刘辩,董旻的汇报只是讲了个大概,来不及详细解说细节。
董旻早就等在着军营之内,听到董卓传唤,赶紧进入大帐之内。
董卓脱去了甲胄,坐于胡床之上,见到董旻到来,马上开始追问:“叔颖,这几日洛阳之变故,你且与我细细再次讲来。”
董旻就开始从何进被杀开始,将连日来发生的大事,又一一重新讲述一遍。
这一讲就是半个多时辰,其间董卓一直仔细倾听,更是不断追问一些细节。
董旻也知道现在是紧要关头,并不敢添油加醋,只是将自己所得到的情报,一一讲出,遇有些模糊之处,也言明自己的猜测补充之想。
董旻本就是董卓留在洛阳刺探情报的,这几日也一直派出手下人马四处打探消息,倒是能够将整个变乱的过程,基本还原了一个大概。
直到董旻讲述完毕,董卓才感叹一声:“如此说来,此次洛阳的变乱,是走投无路的十常侍与大将军何进火拼起来,闹了个两败俱伤。
鹬蚌相争,黄雀在后,却被汝南袁氏捡了一个便宜?”
“正是如此。
如今袁隗身为太傅,统领群臣;袁基身居九卿;袁绍掌司隶校尉,又得党人奉为首领;袁术亦被封为后将军,何进何苗所遗留的大部分兵马,已落入了袁术袁公路之手。”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众多,早就权倾朝野。
如今何氏外戚、宫中宦官皆已败亡,若非吾及时赶来洛阳,恐怕这大汉朝廷,就要落入袁氏掌控了。只要袁氏再选一族中女子,入宫立为皇后,袁氏专权,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袁氏之事,稍后再议,还有一更紧要之事,我却要来问你。”
“兄长请讲。”
“适才你言道,车骑将军何苗,是由你与何进部将亲手攻杀于北宫之外,此言可真?”
“不敢欺瞒兄长,何苗却是由我亲自领兵攻杀。其时,还有袁绍、袁术二人在侧。”
“你怎如此胆大妄为?竟敢擅自攻杀车骑将军何苗?”
此时,帐内只有兄弟二人,董旻说话也没有了顾忌,
“兄长龙骧虎步,鹰盼狼顾,以扫除凉州叛乱之功,威震寰宇。
然兄长手握大兵,功高至此,早已经深受皇家之忌惮。灵帝在日,就曾几次欲谋夺兄长兵权。幸得灵帝骤然崩逝,才稍解眼前之困局。
灵帝逝后,何进拥立其亲甥为天子,链接汝南袁氏为盟友,以党人名士为羽翼,先是扫除灵帝母族董氏外戚,后又谋图彻底诛杀宦官,其专权之心,已毫无遮掩。
莫看在诛宦之时,何氏欲借兄长刀兵之利,刻意对我董氏加以笼络,然若何进诛宦功成,恐怕第一个需要压制的,就是兄长。
想那何进,不过是南阳屠户出身,文无治国之能,武无安邦之力,不过凭借女人幸进,窃据大将军权柄罢了。
大汉依例,皆由外戚任大将军掌天下兵马。何进虽然身死宦官之手,但只要何苗尚在,就依然是继任大将军的不二人选。此人诚为兄长注定之敌也。
吾冒不韪,亲身攻杀何苗,实为兄长入洛阳,扫清未来之障碍。”
“汝之所言,我自然明晓。
然,当日,袁绍、袁术皆在侧,却只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既不拦阻,也不相助,何故?
此借刀杀人之计也。
如今何苗身死,其姊何太后、其母舞阳君尚在,日后若追查此事,欲为何苗报仇,吾等又该如何应对?”
董旻头脑也算灵活,日前杀了何苗之后,不久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只是苦于没有应对之策。
此时听到董卓问起,只能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沉声答道,“若真如此,吾愿以命相抵,决不连累兄长。
我董氏之崛起,皆仰赖兄长之能,吾有今日之位,亦全靠兄长提携,如今能够以区区一命,换得兄长大敌之命,已无憾矣。”
一番“慷慨陈词”的同时,董旻也在悄悄看向董卓的脸色变化。以董旻对董卓的了解,真到不得已之时,董卓绝对做得出丢车保帅之举。
董卓勃然作色:“此何言也?
汝亲身攻杀何苗,使得何太后身边再没有了可以信赖的臂助之人,更对朝廷大权的掌控能力严重削弱,如此大仇,岂是牺牲你一个董旻,就能轻易揭过的?
汝亲身攻杀了何苗,我董氏与何氏即已结下了血海深仇,再难共立于这天地之间,只要何太后大权再次稳固,势必要尽诛我董氏,以报今日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