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让袁术意外惊喜之人,名为卫兹,字子许,陈留襄邑人。
说起卫兹这个人,其实在汉末三国时期,并不算特别出名的人物,无论是在三国志还三国演义中,都没有太多的记载,如果不是对三国真正熟悉的人,甚至对这个名字几乎不会有什么特别印象。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对于曹操而言,此人却是极为重要的一位,因为这卫兹正是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第一个真正的天使投资人。
如果不是在跟随曹操前去攻打董卓时,被董卓部将徐荣大败,早早战死沙场,这卫兹肯定会成为曹魏集团,位高权重、名扬天下之人
顺便说一句,曹洪将战马让与曹操,步行护着曹操逃跑,并说出那句“天下可以没有曹洪,却不能没有曹操”,就是在这一战之中。
袁术很清楚,自己哪怕截胡了曹操曹孟德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卫兹,也不过是给他使了个小绊子,增加点难度罢了,并不足以真正阻挡曹操的崛起脚步。
但凭借先知先觉的优势,暗中小坑曹操一把,还不担心会被曹操察觉,难免有一种恶作剧得逞的得意,皮一下,就很开心。
何况,只要真正收服了卫兹,就可以将人脉延伸进入到兖州,凭借卫兹陈留人的身份,将来借着这条线搞下去,还有机会去挖曹操更多的墙角。
反正历史上,曹操手下的人才最多,也不怕薅秃噜皮了。
翻阅完名单,再没有发现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人物,袁术也不再浪费时间,“乐隐先生,就请这些从事入堂一见吧。”
不一刻,三十几人鱼贯而入。
“参见中郎将”,行礼完毕,诸人分列两厢,神色各异,有一脸严肃,面沉如水的,也有额头见汗,难掩心中不安的。
何苗骤然身死,现在这堂上的中郎将袁术,历来名声可不怎么好,众人心有所忧,也是人之常情。
袁术此时也不准备对这些人进行什么安抚,反而准备再给这些人增加点压力,再上些强度,让这些人多恐慌几天,更方便未来将他们收归己用。
至于卫兹,袁术虽然心中颇为关注,但也没有区别对待,甚至没有特意去分辨辨识,哪个才是卫兹。
“诸位,车骑将军何苗身故的消息,你们应该已经听闻了。现在大将军手下的部将,更是控诉是车骑将军与阉宦勾结,害死了大将军。
此事关系重大,朝廷一定是要彻查的。
在朝廷派员接手此案之前,诸位就暂时不要离开这车骑将军了。”
袁术言下之意,就是要把这批人,全部软禁在这里,虽然没有象对待犯人一样,直接下狱,却也没有了自由之身,诸人心中自是不愿,只是形势比人强。
如今洛阳城中虽混乱,但这混乱形势似乎已接近尾声,大有重归秩序的趋势。
何进何苗虽死,当下秉政的却还是何太后,只要不是把何苗定成谋反族诛的大罪,他们这些从事、属吏即使会受到一些牵连,也应该并无生命之忧。
袁术如此要求,即使实际上是有些越权的,但至少还算客客气气,并没有疾言厉色,有辱斯文。
此时诸人群龙无首,与其抗言争辩,触怒眼前这个二世祖,被来个捆绑看押,还不如先委屈求全,接受软禁的处置。
“唯!”
“乐隐先生,诸位从事安置之事,就委托给你了。朝廷委派之人到来之前,诸位还是静待,莫要相互走动串联才好。”
安置好了何苗的从事,袁术一时之间也闲了下来。
这次洛阳变乱,袁术能够从中渔利之处,也就是何进、何苗身死后所遗留的资源。如今袁术几乎全盘接收了何苗遗留的资源,但何进大将军下属的北军和西园军,却不是此时的袁术,可以贸然多去插手的。
何进本身就是这次变乱的苦主和受害者,除了已经被控制在虎贲军中的吴匡、张璋二将,袁术并没有借口,去大将军府对那些何进部下狐假虎威。
何况,何进手下的从事、属吏,很多是真正的世家名士出身,即使在何进的手下,也是自主性极强,更不是此时的袁术,就能随意拿捏得住的。
接下来,就暂时先等着这次的洛阳之变,继续按着历史的剧本推进吧。
袁术心中思索之时,不由抬头虚空遥望向洛阳之西,这次洛阳变乱后半场的主角董卓,所在的方向。
袁术在等着董卓粉墨登场,却不知道此时的董卓,还没有得到洛阳变乱的消息,反而是在营帐之中,与几个亲信将校在大帐之中饮酒。
酒酣耳热之际,董卓手下大将李傕向董卓敬酒之时,畅想起了未来的锦绣前程,“君侯,我们此次来洛阳,乃是受大将军何进所召,您又与袁太傅颇有故旧,不日清除宦官功成,就该留在洛阳,登上三公高位了吧?
到时我们也可以继续跟在君侯身边,享受一下京都洛阳的繁华。”
董卓原本在与李傕对饮,闻听此言,四下扫视了一圈下座诸将,见多人露出了赞同微笑的神色,显然很是赞同李傕刚刚所言,不禁心中一叹,帐下诸将作战勇则勇矣,却几乎没有能够为自己献计的智谋之士。
一口饮尽杯中之酒,董卓才沉声言道:“
如今,天下已呈变乱之势,我辈武人,当以手下兵马为立身之基。
若是没了兵权在手,一旦逢遇变故,恐怕就会成为那刀板之肉了。今日忠明亦在,诸位莫忘了,十年之前,段太尉是如何冤死在这洛阳狱中?”
董卓所言的忠明,就是其帐下武将之一段煨,字忠明。
别看段煨官职不高,栖身在董卓帐下,但段煨还有一个哥哥,段颎,却是当年顶顶大名的武将,一举平定了凉州的百年羌乱,两次登上过三公中的太尉之职。
只是段颎的结局却相当让人唏嘘。
段颎平定羌乱后入京任职时,还是桓帝在位,因与士人文官集团不睦,颇为依附当权的宦官集团,甚至在党锢之祸中,亲自抓捕逼死了不少的党人名士,被士人看成了宦官的鹰犬爪牙。
灵帝亲政后,清除了一批前任桓帝遗留的宦官,在宦官王甫一案中,段颎被牵连其中,下狱后被逼饮鸩酒而死,亲族也被流放边地。
段颎丧命于十年之前,也就是公元一七九年,董卓帐下不少的武将,当年都曾在段颎麾下任职。
在这些凉州武将心中,段颎可以说是偶象般的存在。段颎之死,更是诸多凉州武将心中颇为不平之事。
听董卓提起段颎之名,帐下诸将一时均沉默无言。
席中的段煨,听到董卓提起兄长之名,想起兄长死后,若非董卓护佑,恐怕家族之人早已被这些士人清算诛杀殆尽,更是无奈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