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后次日清晨。
韩玉神情郁闷走进书房。
张勤正给杏儿喂米糊,见他从布包倒出几件铁器。
半截锯齿链节、崩齿的铜齿轮,还有根弯扭的轴杆。
“王铁匠试了七炉钢,链片总淬裂。”
韩玉捏起片带裂纹的链齿,“需得熟铁包钢芯,咱们的夹钢术还欠火候。”
他又指齿轮:“这斜齿咬合不住,手工刻不出毫厘之差的纹路。”
张勤接过链节对光细看,裂纹如蛛网。
他取纸笔画示意图:“若改链传动力杆传动的呢?就像水排的连杆。”
韩玉摇头:“试过,木杆易弯,铁杆又重。前日李匠人做的那架,转三圈就卡死。”
杏儿突然抓向齿轮,张勤忙抬高手。
孩子哇哇哭起来,苏怡闻声进屋,见状笑道:“你爷俩倒像,都跟铁疙瘩较劲。”
她顺手捡起崩齿的齿轮。
“这物件精巧,倒似承乾殿下玩的七巧板。”
张勤忽怔住,取过齿轮在纸上拓印齿痕。
韩玉凑近看:“郎君有法子?”
他摇头:“先停链条车。让格物坊改做独轮手推车——那个只需一根横轴。”
又添画几笔,“车轮包铁皮防磨,车斗用竹编减重。”
早餐后片刻,他亲自与韩玉一同到格物坊。
格物坊。
王铁匠正对着一堆废链发愁,炉边散着几十个变形链节。
张勤拾起个完好的链片:此物若用失蜡法铸呢?
老匠人苦笑:蜡模难雕这般精细,浇铸时又易生气泡。
他指着烘炉旁的陶范,试过翻砂法,链节卡死在范里掏不出。
韩玉拉过辆半成品自行车。
木制车架已成型,但传动处空着。
张勤转动踏板,链条空转时发出哗啦声。
滚珠磨不圆,装进轴套就卡死。他演示着将钢珠放入铜套,果然转动两下便停滞。
暮色中,张勤将废链投入熔炉。
火光映着他沉思的脸。
这时代缺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基础工业体系。
他吩咐韩玉:明日开始,带学徒专攻轴套打磨。等我们能车出圆如满月的轴杆,再试链条。
踏足格物坊其他区域,见有铁匠在尝试打造弹簧刀。
张勤驻足细看钢片弹力,忽对韩玉道:先从简单物件练手。打制些剪刀、门铰,把钢口淬硬功夫练扎实。
张勤截住话头:好比婴孩学步,总得先爬稳当。
出了格物坊,张勤并未立马回城。
他先参观了下附近的养猪场,隔着一里地就闻见熟料气息。
赵二狗正指挥雇工起粪,猪圈比去岁扩了五倍。
新砌的砖圈里,肥猪拱食的动静震得食槽哐哐响。
“按郎君教的轮养法,这茬猪崽五个月能出栏。”
赵二狗掰着指头算,“豆渣混酒糟,比纯粟米长膘快。”
张勤蹲下查看猪蹄,没有烂蹄病,圈底的石灰防潮见效了。
忽见有窝花斑猪崽窜过,韩椿笑:“这是白猪与黑猪杂的,性子最野,但肉瘦。”
申时末转至永业田,单独挂牌柑橘园的二十亩飘着异香。
老圃朱六捧着簿册禀报:“按您画的杂交,柚树和蜜橘嫁接的三十株,成活了二十八。”
他引至一排矮树前,“这甜橙树三年挂果,皮薄多汁,就是籽多。”
张勤拈起落果细看:“需再与无核橘交配。”
他取竹签拨开花瓣,示范授粉:“雌蕊沾雄粉时,要避风。”
朱六恍然大悟:“怪道去年坐果少,原是蜜蜂乱传粉!”
忙唤徒弟取纱罩护花。
最奇是北坡的柑树。
果实似橙而扁,皮松易剥。
张勤剥开一瓣递过:“此乃甜橙与蜜橘回交所得,汁多无渣。”
朱六尝后瞪眼:“比贡橘还甜!该起个名儿。”
张勤笑指果形:“形似铜钱,叫‘金钱柑’罢。”
暮色中,张勤策马回城。
怀中揣着新采的杂橘枝条,盘算着明年试种脐橙。
身后永业田里,赵二狗正安排人明日给杂交橘树系红布条标记。
晚风仿佛送来猪场隐约的哼唧声,混着橘园清香,倒像把农桑本业扎进了黄土里。
是夜,他在《格物笔记》写:“链条之难,在于百节同功。
需先解精钢冶炼、标准度量、车床改进三事。”
写完吹熄灯回房,听见杏儿梦中呓语,恍惚似在说“车车”。
次日张勤从书局坐堂回宅,玉田乡的橘子杂交有所进展,便决定将其梳理成册,记为《橘子记》。
在书房铺开宣纸,炭笔勾勒出树状图谱。
顶端并列三枚果形:肥硕的柚子、扁圆的宽皮橘、凹凸的香橼,分别标注元祖三老。
苏怡磨墨时笑问:这橘柚还有祖宗之说?
正是。张勤连线柚与橘,绘出酸橙果形。
此乃长子,酸涩宜入药。又引酸橙接香橼,生出椭圆柠檬:孙辈柠檬,可制醒酒汤。
林儿爬过案几,小手拍在柠檬图上,沾了满掌墨迹。
三日后张勤亲自携稿至永业田,朱六正给香橼树嫁接。
见图谱骇然:这般杂配,岂不违了天地纲常?
张勤执刀示范环割术:你看香橼皮厚如甲,与橘合,可得耐储之橙。
刀尖挑开树皮时,汁液溅出柠香。
最妙是杂交手法。
张勤取纱罩罩住甜橙花,用兔毫蘸取柚子粉轻弹:此术可得葡萄柚,果大如婴首。
朱六试尝新摘的杂种果,咂嘴道:酸中带苦,倒是解腻。
忽有蜂群扰花,张勤急令学徒燃艾驱蜂:异花授粉便前功尽弃!
寻一房屋,张勤当即将《橘子记》增补三卷。
张勤添绘性状遗传图,以朱笔标:柚皮遗传或为显性,橘甜或为隐性。
朱六指着新育的金钱柑:此果皮似橘,肉似橙,该算哪支?
张勤笑答:如混血胡姬,自成一派。
月下整理时,他特辟风土记章节:渭北宜植橙,岭南可种柠。
忽闻苏怡唤用膳,桌上有碟糖渍橘皮。
张勤拈起一片对光细看:此皮源自甜橙,方耐蜜炼。
窗外,嫁接的枝条正悄然愈合,似要将千年品种改良史,浓缩进大唐的月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