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趁机占点油田!
十分钟后,西蒙的直升机卷起漫天黄沙,消失在达古格天空中。
一直站在指挥部门的宋和平脸上最后一丝公式化的笑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杀意。
“给脸不要脸的东西。”
他低声咒骂了一句。
这句话不是对西蒙个人的评价,是对那个远在万里之外的超级帝国整个官僚体系的终极蔑视。
dc特区的那些政客们以为凭借几句空头承诺、些许微不足道的援助,就能让他宋和平俯首帖耳,成为他们棋盘上一颗随时可以牺牲的卒子?
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
他转身重新回到指挥部,一把抓起桌上那部红色的内部通信器,按下通话键的动作干净利落。
“萨米尔,阿布尤,立刻过来见我!”
命令简短、直接,没有任何多馀的词汇。
不过一两分钟,指挥部那扇厚重的铁门被再次推开。
“老板!”
“宋先生!”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
宋和平没有半句寒喧,直接大步走到悬挂在墙壁上的巨幅军事地图前。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那个被无数圈圈点点标注的局域——基尔库克油田区。
“美国人跟我们谈崩了。”
宋和平说:“既然他们敬酒不吃吃罚酒。以为没了他们那点可怜的支持,我们就会寸步难行。”
他的目光扫过萨米尔和阿布尤:“萨米尔,你手下的‘解放力量’主力所有能机动的营连,是否已按预案秘密集结到位?装备状况、弹药储备、士气体能,我要确切的数字!”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阿布尤,“阿布尤,基尔库克如果我没记错,以前是你驻守的地盘?你是否还有勇气和决心去亲手夺回?”
“基尔库克”这个名字瞬间点燃了两人眼中的精光。
“早就准备好了!老板!”
萨米尔上前一步:“第一、第三突击营,重火力支持连,以及所有的迫击炮小队、反坦克小组,均已按计划前出至基尔库克以东的缺省攻击出发阵地。所有重装备都已完成最后的伪装,弹药储备足够支撑三天的高强度作战,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他快速而清淅地汇报着,每一个数据都烙印在脑海里。
“宋先生!”
阿布尤更是激动:“我麾下的小伙子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你下命令吧!”
“好!”
宋和平眼中最后一丝尤豫彻底消散。
“根据波斯人提供的情报确认,寇尔德人武装联盟的主力包括他们最精锐的战士现在都被牢牢地黏在阿格拉那个血肉磨坊里进退两难,动弹不得!根据我们内线传回的最新消息,基尔库克后方兵力极度空虚,防守薄弱得就象一张浸了水的草纸!留守的除了少数二线预备役,就是地方警察,缺乏重武器,指挥系统混乱,警剔性极低——他们根本想不到,我们会在这个时间点发动致命一击!”
他看着萨米尔和阿布尤的脸说道:“我要你们,立刻激活‘雷霆’计划!集结所有能动员的兵力,就在今夜,连夜发动向基尔库克进攻!不要任何试探性攻击,不要吝啬弹药!直接给我用最猛烈的炮火准备,撕开他们的防线!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多路穿插,分割包围,拿下基尔库克所有的油田区、泵站、储油罐和关键交通枢钮!”
接着,他的语气加重道:“记住!动作一定要快!如闪电般迅猛!下手一定要狠!如雷霆般无情!我要在华盛顿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看着卫星图片的老爷们,明天早上端起他们的第一杯咖啡之前,就看到基尔库克易主的新闻!”
“是!保证完成任务!”
萨米尔和阿布尤异口同声,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凛冽杀意。
宋和平并没有停留在指挥部里空等。
在萨米尔和阿布尤离开后,他立刻转移到达古格城中另外一个备用指挥所里。
狡兔三窟。
美国人不蠢,不得不防着点。
万一基尔库克被占领后,对方打算采取激烈的手段斩首自己,那也要让他们找不到目标。
进入新的备用指挥中心后,他首先召见了负责通信的团队。
“从现在开始,这个新指挥中心保持最高级别的无线电静默。所有单位启用备用通信频率和加密协议,在基尔库克战斗打响前十五分钟开始恢复通信链路对接,连络前线部队的所有信息都通过原指挥部的总机进行中介,明白?”
“是,老板请放心,这事交给我!”
技术负责人做出了最干脆最肯定的答复。
接着,他联系了深入敌后的侦察小组。
“‘夜鹰’小组,报告你们观察到的目标局域最新动态。守卫换岗时间、巡逻路线、固定火力点位置,尤其是油田设施内部的安保情况,我要最详细的更新。”
耳机里传来压低的声音:“报告指挥官,目标局域一切正常,未见异常增兵。晚班巡逻队刚刚经过,下一班预计在两小时后。泵站a区左侧探照灯故障,尚未修复。油库c区外围铁丝网有约五米破损,未被注意我们认为,夜晚十点左右为最佳攻击窗口。”
“很好。继续保持隐蔽,在攻击开始后,你们负责引导首批精确火力。”宋和平冷静地下达指令。
与此同时,在基尔库克的北部地区,“雷霆”行动的庞大战争机器开始悄然加速运转,每一个齿轮都在精准地啮合。
在基尔库克以东的荒凉戈壁沙丘旁,后勤队伍在紧张忙碌着。
弹药被一箱箱搬上卡车,燃油加注口发出嘶嘶的声响,医疗队检查着最后的急救包和担架。
萨米尔的参谋们则在地图和前线的无人机传回实时画面进行最后的推演,确认主攻方向以及预备队的投入时机。
宋和平通过加密数据链,接收着来自各个单位的准备报告。
他仔细审阅着攻击串行、火力配系图以及占领后的防御部署方案。
他甚至亲自过问了工兵小组的准备情况,向他们强调:“除非你们守不住基尔库克,否则绝对不允许破坏油田!那是我们的战利品,也是我们未来的筹码!如果对方真的反攻,而被迫撤离的时候,那就全炸了,一个别留给他们!”
时间终于来到了夜晚十点。
伊利哥北部,基尔库克地区。
深沉的夜幕笼罩着这片富含石油的土地。
广袤的油田区里,只有零星几点来自巡逻队手电筒和少数岗哨探照灯的灯火,在无尽的黑暗中孤独地闪铄。
大部分寇尔德守军,包括他们的精锐部队其实早已被紧急抽调到南边阿格拉那个绝望的绞肉机战场,留守在此地的,多是一些年龄偏大或训练不足的二线预备役部队、缺乏重武器的地方治安警察,以及少数主要负责防止盗窃和破坏的油田设施安保人员。
他们指挥系统松散,各部之间连络不畅,也压根就没有想到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致命的危险会从他们相对安全的侧后方——达古格和苏莱曼尼亚方向袭来!
凌晨2点整。
凄厉得令人头皮发麻的火箭弹破空声,毫无征兆地划破了死寂的夜空!
咻——咻——咻——!
那声音如同无数死神同时挥舞镰刀时带起的、撕裂布帛般的尖啸,由远及近,瞬间充斥了整个天地!
紧接着!
轰!轰!轰!轰!轰——!!!
一连串剧烈的爆炸声在寇尔德守军分散的营地、关键的路口检查站、通信中转站、以及至关重要的油库、泵站和配电中心附近接二连三地炸响!
第一波火箭炮复盖精准得可怕,显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情报积累和精密计算。
冲天的火光和翻滚的浓烟张牙舞爪地将大片天空染成一种病态的暗红色,彻底照亮了原本沉睡的大地和惊恐万状的人脸。
“敌袭!敌袭!全体进入战斗位置!!”
一个刚从睡梦中被震醒的寇尔德士兵甚至连头盔都没戴正,抱着他那挺老旧的pk通用机枪,连滚带爬地冲出低矮的营房帐篷。
当他借着爆炸产生的火光看到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的“解放力量”民兵以及那些开着加装了重机枪和无后坐力炮的皮卡的阿布尤旅武装人员时,他整个人都懵了,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
这根本不是“1515”武装的人!
这是伊利哥人和同属一族的寇尔德人!
“怎么回事?!不要慌!大家不慌!进入阵地,开始战斗!”
一个寇尔德前线小头目声嘶力竭地对着无线电呼喊,试图收拢惊慌失措的士兵,想要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然而无线电里充斥着噪音、杂音和其他单位同样惊慌失措的呼救声、咒骂声。
一切都太晚了。
进攻者的准备充分得令人绝望。
在进攻串行的最前端,是萨米尔精心挑选的突击队。
他们利用爆炸产生的混乱和烟雾作为掩护,以娴熟的小队战术快速接近寇尔德人的阵地。
精确射手占据了制高点,用狙击步枪冷静地点名暴露在外的机枪手和指挥官。
爆破手则使用火箭筒和炸药包,逐一清除路障和坚固火力点。
天空中,几架小巧的商用改装无人机幽灵般在夜空中盘旋。
它们避开了稀疏的防空火力,将实时的高清画面和热成像信号冷静地传回后方的指挥车和炮兵观察员手中。
这些“天空之眼”为后方的迫击炮阵地和机动火箭炮小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坐标指引。
往往寇尔德人刚刚在一个位置组织起零星抵抗,不到一分钟,精准的迫击炮弹或者火箭弹就会如同长了眼睛一样落下,将抵抗的火花瞬间掐灭。
阿布尤旅的武装皮卡队则发挥了他们高机动性的优势。
这些被称为“技术卡车”的简陋战车象一把把烧红的尖刀,利用开阔的地形和道路网络,以惊人的速度迂回、穿插、切割,疯狂地冲击着寇尔德人本就薄弱且惊慌失措的防线侧翼和后方。
车上的重机枪喷射出长长的火舌,将试图集结的守军士兵成片扫倒;无后坐力炮则对着任何疑似指挥所或车辆集结点的目标猛烈开火。
“顶住!一定要顶住!快!快向埃尔比勒总部求援!我们需要空中支持!需要装甲部队支持!快!!”
前线的寇尔德指挥官在充斥着爆炸声、枪声、惨叫声和无线电噪音的频道里,发出绝望而徒劳的呼喊。
他甚至能听到电话那头埃尔比勒总部同样混乱和不敢置信的声音——“你们确定是‘解放力量’和阿布尤旅?不是‘征服阵线’?这不可能!”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更加密集的炮火复盖。
很多寇尔德士兵甚至还没完全从睡梦中清醒,就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密集扫射中稀里糊涂地成为了俘虏,或者永远地失去了生命。
大部分人至死都没能完全搞清楚攻击他们的究竟是谁,来自何方。
一些地堡和坚固工事进行了顽抗,但在武装皮卡冲近后,被阿布尤旅的战士用集束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逐一清除。
基尔库克地区那本就脆弱的防御体系在这突如其来的致命一击之下,像被巨大铁锤砸中的玻璃,哗啦碎了一地。
在短短两个小时内。
整个基尔库克东部防线便彻底土崩瓦解,萨米尔和阿布尤旅指挥的五千名士兵开始不断向西推进,一路横扫如入无人之境。
而在基尔库克防区内的寇尔德武装部队则是另一种景象——通信中断,指挥失灵,各单位各自为战,所有武装人员就跟被狼冲入了圈里惊吓到的羊羔一样,全乱了。
部署在东在线的三个寇尔德营级单位很快便被分割包围或歼灭,大部分直接一枪未开便缴械投降。
求月票!求月票!新的一个月,开门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