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靖良这次下手很重,没个十天半个月是别想下床。
“哎哟,哎呀,父亲,就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杖刑,好歹给儿子留个脸面吧!”封简言不仅要忍受皮肉之痛,还要忍受下人的窃窃私语。
“脸面?我竟不知你还有这种东西?你的脸面早就被你自己个儿,扔在地上踩的稀碎!何故问我来要!”封靖良只觉得家门不幸,竟生出这两个孽障!
没一会儿,人就被打昏了,底下人赶紧停手,“人晕了。”
封靖良狐疑道:“真晕了?莫不是装的?”老侯爷也与长子一样,并非对儿子不信任,实在是有前车之鉴。
“去将孙大夫叫来,只要打不坏,就给我继续打!”
封简言见躲不过去,睁开眼睛哭诉,“父亲,你这是想要儿子的命不成?”
老侯爷冷笑一声,“果真是装的!继续给我打!”噼里啪啦一通下去,过了一会儿,封简言没了声音。
下人们见状立即停手,上前试探,吓得手一缩,惊慌道:“老侯爷,这次果真晕了!”
“抬下去,让孙大夫给他治伤,告诉二房的人,从今儿起,没我的允许,不许他踏出府门半步!”老侯爷见差不多了,有条不紊的吩咐,直接禁了封简言的足。
这次老太太晕倒,身边必定要有人侍疾。可大娘子要管家,只能每日抽空来看看。这个重担就落在婶娘温氏身上,不过温氏是心甘情愿的,她宁可前去照顾老太太,也不愿意伺候夫君。
被打了的封简言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每日打鸡骂狗的,见此情形,就连几个姨娘也不想近身伺候,温氏只得让她们抽签,轮流排班。
堂兄封砚明也深受影响,以前他最喜欢下学回去吃好吃的,如今回去竟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一日,竟将年近五岁的妹妹封砚潼带到学堂。
“今日怎么带三妹妹来学堂了?”封砚敏一边问,一边叫三妹妹坐在她旁边。
封砚明垂头丧气道:“母亲每日都要去照顾祖母,父亲身上有伤十分心烦,家里也不清净,母亲让我先将妹妹带到学堂来。”
虽然身为晚辈不会轻易打探长辈的事情,更别说他们还都是长房的人。不过耳边多多少少刮过几道风,隐约知道二叔被祖父打了一顿,心情不佳。
“三妹妹来了正好和大姐姐,二妹妹做伴,咱们也能照顾着。”长辈的事晚辈怎好议论,封砚开立即打岔。
“正好今日下学后,咱们一起去靶场,带三妹妹见识一下弓箭。”谁都没想到,二妹妹封砚婉竟是最喜欢射箭的。
而老太太这里,她喝完药,将空碗递给在一旁照顾的温氏,轻声道:“这几日辛苦你了。”
温氏接过空碗,嘴角含笑,声音同样轻柔,“瞧母亲说的,这都是儿媳应该做的,更何况还有下人帮忙,谈何辛苦。”
“其实我也好的差不多了,你整日在我这里,没得眈误你房里的事。”老太太劝道:“更何况老二下不来床,潼儿虽说有下人照顾,但毕竟不周全。”
温氏一边给老太太打扇,一边宽慰,“母亲不用担心,今儿一早,我就让明儿带着潼儿一起去学堂了,那孩子也五岁了,是时候进学了。”
温氏宁可在这里照顾,也不愿意回去,老太太也不好勉强,听后感慨,“不知不觉,潼儿竟到了进学的年岁了。”
“好好学一些书也挺好,虽是女儿家不用科考,可也要知书识礼,想当初我就是对你大姐姐太宽容了,她不爱读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也没强求,这才使得她只会计较眼前的三瓜俩枣。”封简仪是她头生的女儿,如何不疼爱,只是到如今才真正明白惯子如杀子。
温氏听后笑而不语,只一味的打扇。
下了学,大家都各人忙各人的去了,只有长姐封砚敏,二妹封砚婉,以及堂兄封砚明三人陪着三妹妹一起去了靶场。
刚到靶场,冯四就已经在等着了,这是他的任务。平日郎君们都在学堂上课,只有下课或者射箭课才会来靶场。其中来的次数最多的要数二郎君和二姑娘,几位之中二郎君是射箭学的最好的,只是如今年岁小,力气弱,只能用小弓。
二姑娘来到场上,立即让人将自己的小弓拿上来,要给三妹妹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
‘叮!叮!’一连射出好几箭,虽然未中靶心,但也没脱靶,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说已经很了不起。
她射完看向封砚潼,语气中带着些许骄傲,“三妹妹,怎么样?你要不要试试,射箭很有意思的,等将来练好了,你还可以亲自给婶娘射只猎物。”
在封砚婉的鼓励下,三妹妹有些跃跃欲试,“那好吧,大姐姐要射箭吗?”
封砚敏也被说的有些心动,她让人找来弓也开始射起来,同时还时刻注意着一旁的俩个妹妹。
其实她本人对射箭一般,只是为了不让别人看轻,这才强迫自己学习。可强迫学习和真正感兴趣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最起码,二妹妹没用多长时间就已经追上她了。
二妹妹手柄手地教着,“侧身对靶,双脚与肩同宽,身体自然挺直,要站稳,然后搭箭,开弓,再瞄准,最后射出!哎呀,脱靶了。”
三妹妹毕竟是第一次学射箭,虽然站的很近,但还是脱靶了。
“没关系的,你毕竟是第一次射箭,很正常!”封砚敏在一旁宽慰。
二妹妹立即反应过来,夸赞道:“对呀,最起码你的姿势很正确,就按照这样多练习几次就好啦!”
三妹妹封砚潼这几日在家,总会听见父亲骂人和抱怨声,如今能和姐姐们一起射箭十分开心,此刻她与哥哥一样,不想回去。
几人直至天色渐暗时分才离开靶场,除了其馀三人,只有封砚敏的心情有些迫不及待。
幸而他们回去之时,母亲温氏也回来了,这让俩人的心情好了许多,因为只有温氏在时,封简言才会收敛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