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听闻岭南桂州在李总督治下,政通人和,百业新兴,宛如乱世桃源,心中好奇,便想来此寻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若能若能有机会进入官学,学得一技之长,将来也好谋个生路,不负父母期望。”
她这番话半真半假,将自己的身世塑造得无比可怜,又将前来岭南的目的,归结为慕名而来个求学谋生,听起来合情合理,毫无破绽的。
同时将一个家道中落、孤苦无依、却依旧心怀向学之志的才女形象跃然纸上来博取李子渊的同情。
李子渊静静地听着,脸上适时地流露出同情和理解之色,心里面却是在嘀咕道。
“装给我装,老子前世,什么白月光,朱砂痣的见多了,你这才哪到哪?”
“原来姑娘身世如此坎坷”
不过李子渊自然不会揭穿她的心思,否则哪里还会有如此好玩的事情?
于是装作轻叹一声道。
“唉!世事无常,姑娘请节哀,不过姑娘能有此向学之心实属难得,这岭南官学确有其独到之处,无论出身,唯才是举,姑娘若真有心,或可一试。”
他没有大包大揽地承诺帮忙,只是给出了一个中肯的建议,这反而更显得他君子坦荡,不挟恩图报的品格。
柳筱筱心中微微一紧,对方没有立刻上钩,显示出其心志之坚定,但她并不气馁,反而觉得这样的目标才更有挑战性,也更有价值。
她抬起泪光点点的眼眸,看着李子渊,带着一丝怯生生的期盼问道。
“公子公子在城中似乎颇有人脉,不知不知可否为筱筱引荐一二?筱筱不敢奢求特殊照顾,只求一个公平考试的机会便心满意足了。”
她这个请求合情合理,既能测试李子渊对她的态度和帮助意愿,也能为她后续更深入地接近总督府,提供一个完美的跳板。
李子渊看着她那充满期盼又带着一丝不安的眼神,心中一阵冷笑。
狐狸尾巴还是忍不住要露出来了吧?
他沉吟了片刻,就在柳筱筱心中忐忑,以为他要拒绝之时,他才缓缓开口,语气温和地道。
“姑娘既有此志向,我若推辞倒显得不近人情了,官学近期确实有一次面向社会的招生考核,我可为你写一封推荐信,让你免去一些繁琐手续,可以直接参加考核,至于能否通过,那就要看姑娘自己的才学了。”
他没有动用权力直接安排入学,而是给了她一个“看似公平”的考核机会,并且只是写推荐信这种举手之劳,既展现了他的善意和能力,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感和原则性,分寸拿捏得死死的。
装而已,他李子渊不会吗?
柳筱筱闻言,心中顿时大喜过望!
成功了!
虽然只是第一步,但能拿到他的亲笔推荐信,意味着她不仅获得了接触官学的机会,更与这个男人建立了一种初步的纽带。
学不学的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以后她便能名正言顺地去找他了。
“多谢公子,公子大恩,筱筱没齿难忘!”
她激动地站起身,对着李子渊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甚至连声音都有些哽咽了。
“姑娘快快请起,举手之劳不必行此大礼。”
李子渊虚扶一下,然后淡然说道。
“待我写好推荐信,明日此时还在此地交给姑娘。”
“筱筱一定准时前来!”
柳筱筱连忙应道,眼中的感激和仰慕几乎要满溢出来。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后,大家都是千年的老狐狸,反正就是互飙演技罢了,最后李子渊再次如同前两次一样,在气氛最融洽的时候起身告辞离去。
看着李子渊离去的背影,柳筱筱缓缓坐回椅子上,轻轻抚摸着那本《岭南官学数学》,眼中的激动和感激渐渐沉淀化为一片冰冷的眼神。
“哼,李子渊,你果然对我起了兴趣。”
“只要我能进入官学,凭借我的才貌和手段,接近你的核心圈子将不再是难事。”
“到时候”
她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而走出书坊的李子渊,脸上的温和笑意也瞬间收敛,眼神变得深邃难测。
“柳筱筱,既然你这么想接近我,那我就给你这个舞台,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我倒要看看,你这出戏打算怎么唱下去?”
这个柳筱筱这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场有趣的游戏罢了!
数日后,总督府书房。
“大人,这是官学筹备处的简报,本次面向社会的招生考核,报名者逾三千人左右,经过初步筛选,合格者八百,其中不乏一些颇有才名的士子,甚至还有几位来自海外的番邦学子”
苏婉将一份文书呈上。
“海外学子?”
李子渊接过简报,随意翻阅着。
他推行官学,本就有有教无类和汇聚天下英才为他所用之意,有海外学子慕名而来并不意外。
“是,据登记,有来自高丽、安南、暹罗等地的,还有几个来自东瀛倭国的。”
苏婉补充道。
“东瀛倭国?”
李子渊翻动文书的手指微微一顿,眼神瞬间眯了起来,一丝若有若无的寒光从眼底闪过。
前世的一些记忆碎片,如同捞起来的沉渣,让他的心情莫名地阴郁了几分。
“是的,大人,一共有三人,据说是仰慕岭南新政与格物之学,不远万里渡海而来。”
苏婉并未察觉李子渊情绪的细微变化,而是继续汇报着。
“嗯,知道了。”
李子渊不动声色地将文书合上。
“明日便是终试?本督正好有空,便亲自去看看吧。”
“大人要亲临考场?”
苏婉有些意外,以往这类事务,李子渊最多只是听听汇报。
“怎么?难道我就不能去看看自己一手创办的官学吗?”
李子渊抬眼好笑地说道。
“是,我这就去安排!”
苏婉连忙躬身。
翌日一早,岭南的官学,最大的讲堂已被布置成一个十分庄严的考场。
八百名通过初试的学子正襟危坐,笔墨纸砚齐备,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能够进入终试,意味着他们离改变命运只有一步之遥,尤其是对于那些寒门子弟和海外学子而言。
讲堂一侧,设有观察席。
当一身常服的李子渊在苏婉和沈万三以及官学几位大儒的陪同下,悄无声息地步入观察席时,下方顿时引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
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过来,一个个全部充满了好奇,敬畏与激动,难道这就是那位传说中的岭南之主!
没想到如此年轻,却已是手握重权,独占岭南,搅动天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