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渊站在芙蓉舫前,望着江面上灯火通明的画舫,心中却无半分旖旎,老张头识趣地退到一旁,目送着自家大人踏上通往画舫的跳板。
“木公子来了。”
老鸨早已认得这位出手阔绰,气度不凡的客人,连忙躬身相迎。
李子渊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画舫内觥筹交错的场景。丝竹声,欢笑声,劝酒声交织在一起,与方才在通判衙门肃杀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柳大家可在?”
他问道。
“在的在的,柳大家特意吩咐过,若是木公子来访,直接请到她的雅室。”
老鸨谄媚地笑着,在前引路。
穿过熟悉的回廊,来到那扇雕花木门前,老鸨轻轻叩门。
“柳大家,木公子到了。”
门内传来轻柔的脚步声,门被拉开,露出柳飘絮那张倾国倾城的容颜,今日她未戴面纱,穿着一袭淡青色长裙,更显清雅脱俗。
“木公子。”
她微微欠身,目光在李子渊脸上停留片刻,似是察觉到了什么。
“公子今日似乎心事重重。”
李子渊苦笑一声。
“柳大家果然慧眼如炬。”
两人在雅室内坐定,柳飘絮亲自沏茶,茶香袅袅中,李子渊之所以喜欢来这里,是因为这里让他觉得能放松身心。
“可是为了赵家之事?此事已在桂州传得沸沸扬扬,都说总督大人明察秋毫,为民除害。”
“除害?”
李子渊摇头,不屑道。
“不过是拔除了一颗毒瘤,但土壤里的毒素还在。”
柳飘絮美眸微动。
“公子指的是”
“官场积弊,世家盘根错节,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李子渊端起茶杯,目光深邃。
“今日我处置了一个赵德财,明日还会有张德财,王德财冒出来。”
柳飘絮沉默片刻,轻声道。
“公子志向高远,但改革非一日之功,大胤积弊百年,非一朝一夕可改。”
“正是如此才令人忧心。”
李子渊叹了口气道。
“我欲在岭南全面推行免费官学,培养新式人才,逐步替换旧式官员,但”
“但财力不足,人才匮乏,阻力重重。”
柳飘絮接话道,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李子渊惊讶地看向她。
“你如何知道?”
柳飘絮嫣然一笑。
“公子忘了飘絮的身份?万象楼观风使,对这些自然有所了解,况且,公子推行的新政,飘絮一直在关注。”
她起身走到书案前,取出一卷书册说道。
“这是飘絮近日整理的岭南各州财政状况,或许对公子有所帮助。”
李子渊接过书册,仔细翻阅,越看越是心惊。
这卷书册不仅详细记录了各州县的财政收入,支出,甚至还分析了税收结构,民生状况,甚至指出了几个潜在的财源。
“这”
他抬头看向柳飘絮,眼中满是感激。
“这份资料太珍贵了。”
柳飘絮微微摇头。
“飘絮不过是尽些绵薄之力,公子欲行大事,飘絮愿助一臂之力。”
她顿了顿,又道。
“关于公子方才所说的商业人才,飘絮倒是有个人选可以推荐。”
“哦?”
李子渊眼睛一亮。
“说来听听。”
“此人名叫沈万三,原是江南商人,因战乱流落至岭南,他经商有道,尤其擅长货殖之道,在江南时便已富甲一方。”
柳飘絮娓娓道来。
“如今他在桂州开了间绸缎庄,虽规模不大,但经营得法。”
李子渊顿时十分惊讶。
“沈万三,这名字倒是耳熟,该不会是前世那个沈万三吧?”
但是不可能啊!
李子渊穿越过来,可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穿越的这个时代,并非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古代时空,而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
不过,李子渊倒也不在乎他是哪个沈万三的?反正只要能为他所用就行。
“公子若是有意,飘絮可代为引荐。”
这时候,柳飘絮说道。
“不过此人性格古怪,不喜与官场中人打交道,公子若以总督身份前去,恐怕”
“我明白。”
李子渊点点头。
“那明日我便微服前去拜访他。”
两人又聊了许久,从财政改革谈到人才培养,从商业发展谈到民生改善,柳飘絮见识广博,对各地风土人情、经济状况了如指掌,让李子渊获益良多。
“时候不早了。”
李子渊起身告辞。
“今日多谢柳大家指点迷津。”
柳飘絮送他到门口,轻声道。
“公子心怀天下,是万民之福,若有需要,飘絮随时恭候。”
离开芙蓉舫,夜色已深。江风拂面,带着几分凉意。老张头见李子渊出来,连忙迎上前。
“大人”
“回府。”
李子渊目光坚定。
“明日还有要事。”
回到总督府,书房内灯火通明,苏婉还在处理公务,见李子渊回来,连忙起身相迎,却是嗅到了李子渊身上淡淡的水粉味。
这让苏婉一愣,一股嫉妒之情缓缓升起,想到这段时间,李子渊总是带着老张头前往一个地方,虽然李子渊没有说,但是苏婉自然有办法弄清楚。
想必李大哥又是去见柳飘絮那个狐狸精了!
不行,不能让那个狐狸精得逞!
苏婉的心中多了一种急迫感,不过身为成熟女人的她,自然不会做出争风吃醋的事情来,而是装作无事的样子,笑吟吟地说道。
“李大哥,赵家产业已经清点完毕了,这是清单,您看看。”
她递上一份文书道。
“另外,周文彬的案子,按察司已经介入调查。”
李子渊接过清单扫了一眼,眉头微皱。
“赵家的产业比想象中要多啊!”
“是的。”
苏婉点头道。
“除了绸缎庄,还有米行、当铺、酒坊等,遍布桂州各地。初步估算,总价值超过五十万两白银。”
“五十万两”
李子渊沉吟片刻。
“这些产业暂时由官府接管,继续经营,所得利润,三成用于免费官学的推广,三成用于道路修建,四成充实府库。”
“是。”
苏婉记录下来,又问道。
“关于接任通判的人选”
“暂时先空着吧,暗中由你处理,等找到合适的人选再说。”
苏婉略显惊讶,但很快恢复平静。
“是,李大哥。”
“对了,还有一事。”
李子渊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岭南地图道。
“我打算在岭南全面推行免费官学,你先做个预算,看看大约需要多少银两。”
苏婉仔细计算片刻,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大人,若是全面推行,每年至少需要八十万两白银,这还不包括校舍修建,教材印制等一次性投入。”
“八十万两”
李子渊揉了揉太阳穴。
“现在府库能拿出多少?”
“最多三十万两。”
苏婉无奈道。
“这还是动用了赵家充公的银两。”
“差得远啊。”
李子渊叹了口气。
“看来得想办法开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