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赵女士的关心和支持。”王江涛不动声色。
“绘敏她们这个活动,是民间文化交流性质,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在筹备。”
“汉江和汉东文化底蕴都很深厚,相信依靠自身的力量,完全能把活动办好,展现出地方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当然,如果你的朋友有兴趣来观摩指导,我们也是非常欢迎的。”
他这话既婉拒了赵小惠所谓的帮忙,不给对方搭人情的机会,又保持了礼貌和开放姿态。
电话那头的赵小惠显然没料到王江涛会拒绝得如此干脆,沉默了一下,随即又笑道:“王省长太客气了,我也是想尽一份心嘛。”
“既然王省长有信心,那我就不多事了。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王江涛淡淡回应。
挂了电话,裴一泓转过身,笑道:“这位赵大小姐,手伸得可够长的。”
“看来赵瑞龙那件事,她心里还是有点不痛快,想继续牵线搭桥。”
“难怪赵瑞龙如此纨绔,他这位姐姐的纵容功不可没啊。”
王江涛摇摇头:“随她去吧,文化展的事情,绘敏她们能处理好。”
“我们集中精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赵小惠的这通电话,似乎只是一个信号。
没过两天,王江涛接到宁川试点工作组负责人的汇报,说是在推进员工持股方案时,遇到了一些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
有部分中层干部担心自身利益受损,对改革持观望甚至抵触态度。
更蹊跷的是,隐隐有流言传出,说这次改革是上面的拍脑袋工程,搞不好会象某些地方一样,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员工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些流言蜚语,传播渠道隐蔽,但指向性明确,显然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王江涛敏锐地感觉到,这恐怕不是简单的改革阵痛。
联想到赵小惠之前的电话,以及赵瑞龙在宁川投资被拒后可能产生的不满,他怀疑是否有人利用宁川试点遇到的正常困难,在进行舆论炒作,试图干扰改革进程,给他制造麻烦。
“沉住气,不要自乱阵脚。”王江涛指示工作组。
“改革遇到阻力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把政策讲透,把方案做细,保护好大多数职工的利益。”
“对于不实传言,要正面引导,用事实说话。”
“同时,密切关注舆论动向,有情况及时报告。”
他意识到,宁川试点这块试验田,不仅承载着改革的希望,也成为了各方势力角力的焦点。
能否守住这块阵地,将直接关系到他在汉江省乃至更高层面的声誉和影响力。
为了掌握第一手情况,稳住试点局面,王江涛决定再次亲赴宁川。
这一次,他没有大张旗鼓,只带了必要的随行人员,轻车简从。
然而,他的行踪似乎并未能完全保密。
车队刚进入宁川地界,就发现通往市区的必经之路上,聚集了数十人,拉着横幅。
人群不算特别多,但堵在路中间,阻碍了交通,引得过往车辆纷纷侧目。
随行的宁川市领导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连忙落车前去交涉。
王江涛坐在车里,面色沉静。
他看得出,这些人组织性很强,不象是自发的行为。
秘书小陈有些紧张:“王省长,要不我们改道?”
“不用。”王江涛摆摆。
“既然来了,就要面对。下去看看。”
他走落车,宁川市委书记和市长正在焦急地劝说人群散去。
看到王江涛过来,人群出现一阵骚动。
“王省长来了!”
“我们要见王省长!”
“请省长给我们一个说法!”
王江涛走到人群前方,没有拿扩音器,洪亮的声音却清淅地传遍现场:“乡亲们,职工同志们,我是王江涛。”
“大家有什么诉求,可以选派代表,我们坐下来慢慢谈。”
“堵路解决不了问题,还影响其他市民的正常出行。”
“请大家保持冷静,相信政府一定会依法依规,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
他的镇定和诚恳,让喧闹的人群稍微安静了一些。
这时,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人挤到前面,激动地说:“王省长,我不是来闹事的。”
“我是原来宁川重机厂的,我叫李大山。”
“当年要不是您推动改制,我们厂早就垮了,我们这些老骨头早就没饭吃了,我相信您!”
老工人转身对着人群喊道:“大伙儿别被有些人忽悠了,王省长是真心为咱们老百姓办事的。”
“他在宁川的时候,给咱们修路、建学校、搞园区,现在搞改革,肯定也是为了咱们好。”
李大山的话,引起了不少围观市民的共鸣。
很快,又有几位市民站出来声援。
“对!王书记是好人!”
“我们相信王省长!”
“别堵路了,让王省长进去工作!”
局面瞬间逆转。
那些堵路的人,在越来越多的市民谴责和劝解下,显得势单力薄,很快便悻悻地散去了。
王江涛紧紧握住李大山的手:“老李,谢谢你!谢谢大家的信任!”
李大山眼框湿润:“王省长,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我们不怕改革,就怕改革改不好,把好端端的企业改垮了。”
“放心,老李,也请大家放心!”王江涛环视周围越来越多的市民,朗声说道。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更有活力,让职工的收入更高,生活更好。”
“我们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都会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确保公平公正,保障大家的根本利益。”
“绝不允许任何人打着改革的旗号损害国家和职工的利益。”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场小小的风波,有惊无险地化解了。
但它让王江涛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以及民心向背的至关重要。
背后搞小动作的人可以煽动一时,但无法蒙蔽长久。
他在宁川多年积累的声誉和信任,成为了抵御干扰最坚实的屏障。
在随后的调研和座谈中,王江涛深入试点企业,与管理层、职工代表、工会干部进行了多次坦诚深入的交流。
耐心解释改革政策,逐一回应大家关切的问题,并对改革方案中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了现场调整。
他的务实和真诚,逐渐消除了大家的疑虑,凝聚了改革的共识。
就在王江涛在宁川紧张工作期间,汉东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率领汉东省文化代表团,如期抵达宁川,参加汉江-汉东非遗文化展的开幕活动。
王江涛作为东道主省的领导,同时也是周绘敏的丈夫,于情于理都要出面接待。
开幕式结束后,高育良提出想到王江涛主导的宁川经济走廊和科技创新港去看看。
“学习借鉴汉江改革发展的先进经验。”
王江涛心知这绝非简单的参观,便亲自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