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已经上初中,个子窜高了不少,思想也更加独立。
一次晚饭时,他忽然问:“爸爸,你现在当市委书记了,是不是权力更大了?会不会有人来巴结你,给你送礼啊?”
儿子的问题如此直接,让王江涛和周绘敏都愣了一下。
王江涛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儿子:“金山,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爸爸告诉你,也请你监督爸爸,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守住底线。咱们老王家,世代清白,这个门风,不能在你爸爸这里坏了。”
王金山似懂非懂,但看着父亲严肃而坚定的眼神,他用力点了点头:“爸爸,我懂了。我以后也要象你一样,做个清白正直的人。”
周绘敏在一旁,温柔地看着父子俩,眼中满是欣慰和骄傲。
十一月初,裴一泓以副省长的身份到宁川调研经济工作。
这是他就任新职后第一次回到宁川,王江涛全程陪同。
看到宁川在王江涛的带领下,发展势头不减,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裴一泓非常满意。
“江涛,看来我把宁川交给你,是交对人了。”裴一泓感慨道。
“你这市委书记当得,比我想象的还要沉稳老练。”
“你可别夸我,我这是萧规曹随,沿着你定下的路子往前走。”王江涛谦逊地说。
调研期间,两人也就省里的一些宏观政策和局域发展问题交换了看法。
裴一泓透露,省里正在研究制定支持像宁川这样的领先城市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能级的政策,鼓励宁川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探索,为全省提供更多经验。
十二月,岁末年终。
宁川市预计将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经济保持稳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新年临近,王江涛和裴一泓商量,决定两家人一起在宁川过年,既是团圆,也是庆祝。
除夕那天,王江涛和周绘敏早早地把父母从金山县接了过来。
裴一泓夫妇、裴川和王颖也都过来了。
三家人,老少三代,齐聚在王江涛在宁川的住处,虽然略显拥挤,却格外热闹温馨。
王泽和林云看着儿孙满堂,其乐融融,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裴一泓的夫人和周绘敏在厨房里大显身手,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
王江涛、裴一泓和裴川则在客厅里边喝茶边聊天,从国家大事到家长里短,无所不谈。
王金山和裴一泓的小女儿则成了玩伴,屋里屋外跑来跑去。
看着这热闹团圆的景象,王江涛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满足感。
回首过去几年,从金山到宁川,从县长到市委书记,一路走来,有奋斗的艰辛,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压力的考验。
但无论位置如何变化,他为民服务的初心未曾改变,清廉自守的底线未曾逾越。而家庭,始终是他最温暖的港湾和最坚实的后盾
年夜饭桌上,大家共同举杯。
裴一泓动情地说:“今年对我们两家来说,是个团圆年,也是个喜庆年。看到孩子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我们做父母的,最是欣慰。来,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我们小家的幸福美满,干杯!”
王江涛接着说道:“也为了裴省长在新的岗位上再创佳绩,为了宁川的明天更加美好,为了我们所有人的健康和快乐,干杯!”
清脆的碰杯声,伴随着欢声笑语,在温暖的房间里回荡。
窗外,宁川的夜空被绚丽的烟花点亮,预示着更加充满希望的新的一年。
2005的春天,汉江省委大楼会议室内的气氛却异常热烈。
又是一年过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工作汇报会正在此间举行。
各地市d政一把手齐聚省城,向省委常委会汇报一年来的工作。
作为新晋的宁川市委书记,王江涛第一次以一方主官的身份坐在这个庄重的会议室里。
他穿着一身深色西装,里面是熨烫平整的白衬衫,没有系领带,保持着几分朴素的底色。
与周遭一些意气风发、谈笑风生的同僚相比,他显得格外沉静,目光平和地注视着正在发言的其他地市领导,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句。
当主持会议的省委书记赵安邦点到宁川市时,王江涛从容起身,走到发言席。
他没有携带厚厚的讲稿,只有几页提纲挈领的要点。
“尊敬的各位省委领导,同志们。”王江涛的声音沉稳有力,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
“下面,我代表宁川市委、市政府,汇报我市2004年的工作情况及未来展望。”
他没有罗列繁琐的数据,而是从宏观视角,清淅勾勒出宁川发展的脉络。他重点阐述了宁川如何在巩固汉江第一强市地位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追求快到谋求好,从注重量到提升质。
“在过去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要素驱动模式难以为继。今年以来,我们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局域协同、绿色低碳三大战略。”
王江涛侃侃而谈,将宁川经济走廊的提质增效、科技创新港的成果转化、京-宁协同创新示范区的突破、以及智慧城市和民生改善的具体举措,娓娓道来。
“我们感到,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看gdp的堆头,更要看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绿色含量和幸福含量。我们追求的是有就业的增长、有收入的发展、有质量的效益、有蓝天的gdp、有安全感的幸福。”
他的汇报,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蕴含着一种超越单纯经济指标的价值追求。
没有空话套话,字字句句落在实处,展现出一个成熟主官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前瞻思考。
会场一片寂静,不少地市领导露出深思的表情。
当王江涛结束汇报时,省委书记赵安邦没有立刻让下一位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