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沿海州县贴出告示:朝廷设市舶司专卖硫磺,私贩者斩!师故意放走几个倭寇俘虏,让他们\"意外\"得知\"官硫磺囤放处\"。
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五十艘倭船果然偷袭乍浦港。
更可怕的是,港外突然出现数十艘改装过的战船——船头装着可抛射石灰包的投石机!
混战中,倭寇旗舰突然爆炸——原来是混入倭船的细作点燃了劣质硫磺。此战焚毁倭船三十七艘,生擒倭寇八百余人。
捷报传回京城,龙颜大悦。但叶明接到的圣旨却出人意料:命他就地整顿市舶司,试行\"海关新制\"。
调查暗中展开。顺着银钱流向,线索指向一位意想不到的人物:致仕多年的前兵部尚书徐光启。
更令人震惊的是,徐府管家竟与日本细作有往来!
叶明却注意到另个细节:所有线索都经徐府后花园的茶室中转。格,今晚随我去探探茶室。
月黑风高夜,两人潜入徐府。茶室看似普通,但其其格发现地砖有回声。
撬开地砖,竟是条密道!密道尽头藏着间密室,墙上挂满沿海布防图,桌上还有与倭寇往来的密信。
正要撤离,密道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徐光启举着油灯站在洞口,身后是十余名家丁。
话音未落,其其格突然吹灭油灯。黑暗中箭矢破空,紧接着是刀剑相交之声。
等灯光再亮时,徐光启已被顾慎制住——原来北境水师早已包围徐府!
话未说完,老人口中突然涌出黑血,顷刻气绝。
徐光启的死在京城掀起轩然大波。皇帝震怒之下,下令彻查徐府,竟在书房暗格中发现与沿海十三家商行的往来账册。
这些商行明面经营丝绸茶叶,暗地里却为倭寇提供补给。
账簿显示,仅去年一年,十三行就以修筑炮台为名,向商贾征收白银二十万两。
但实际用于海防的不足十分之一,余款皆通过永昌银号洗白分流。
新政颁布后,东南商界哗然。
这日,叶明正在市舶司核算盐引,忽闻门外喧哗。
来者是钱塘县老农陈阿大,状告当地米行压价:\"说好新米一石二两,临收时只给一两!老汉不肯卖,他们竟放火烧田!
叶明细问方知,这些米行皆属十三行旗下。他们一边压价收粮,一边囤积居奇,待青黄不接时高价售出。
钱塘江上,运粮船络绎不绝。船头,注意到所有粮船都插着\"沈\"字旗。
拦下一艘查验,舱中果然只有表层铺着米袋,底下全是沙石!
叶明当即下令彻查沈家粮仓。这一查,竟查出百万石存粮!足够江南百姓吃上一年!
沈家自然不肯罢休。
三日后,十三行东联名上书,弹劾叶明\"与民争利,扰乱市集\"。
朝中舆论哗然。持叶明的李文尚书都来信劝诫:\"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叶兄慎之!
新政推行旬日,效果显着。但叶明发现,仍有农户不愿售粮。
叶明连夜计算,发现若任其发展,不过三年,江南田地将尽归沈家!请朝廷,设立\"平准仓\",春借秋还,只取一分息。
圣旨批回那日,叶明亲自下乡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