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秋雨冲垮了安阳府西北角的一段城墙,露出内部腐朽的夯土和松散的石块。叶明站在坍塌处,手指摩挲着断裂面的痕迹,心中已有计较。
叶明微微一笑,从袖中抽出一卷公文:&34;世子刚送来的。;酌情修缮城防&39;,还拨了一万两银子。
叶明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早就写信跟顾长青商量过了,由他出面说服朝廷。
他蹲下身,用树枝在泥地上画出示意图:&34;我计划分三层修复:外层沿用传统条石,保持原有风貌;中层浇筑水泥混合碎石,增强坚固度;内层嵌入竹筋网格,防止开裂。
消息传开,安阳府顿时热闹起来。石匠们从采石场运来上等青石;水泥工坊日夜赶制新型号的水泥;农人则按尺寸砍伐老竹,剖成细条编织成网。
最忙的是铁匠铺——阿英的父亲张铁匠接到一笔大单:打造数百根特殊铁钉,用于固定石材。
李头儿抡锤猛砸,水泥层纹丝不动,反震得他虎口发麻。围观的工匠们发出阵阵惊叹。
面对潮水般的问题,叶明耐心解答。他特别强调新工艺与传统技艺的结合——石缝依然用桐油石灰填抹,墙面纹理保持古朴风格,只在内部结构上创新。
程武老将军全程旁观,从最初的怀疑到渐渐信服。当看到一段五丈长的新墙半天就完成基础加固时,他终于忍不住赞叹:&34;侯爷此法,省时省力又牢固,真乃&39;百年无忧&39;之策!
修复工程进展神速,但叶明的野心不止于此。他注意到安阳城墙的防御设计陈旧过时,决定趁此机会全面升级。
这个设计精妙绝伦:外瓮城侧重迟滞敌军,内瓮城才是真正的死亡陷阱。两道瓮城之间的通道故意设计成斜坡,消耗进攻者体力;城墙上的射击孔呈阶梯状分布,无死角覆盖整个区域。
更巧妙的是,叶明将防御设施与绿化工程完美融合。瓮城内侧也设置了种植槽,平时种满藤本月季,既美观又能快速清除;射击孔隐藏在花架之后;甚至连城门铁闸都设计成可升降式,表面爬满绿植,战时却能迅速落下。
程武亲自去试验场查看。只见新铸造的铁闸厚达半尺,表面泛着奇特的青灰色光泽。士兵们用绳索套住闸底,另一端拴在十头壮牛身上。鞭响牛吼,绳索绷直如弦,铁闸却纹丝不动。
随着工程推进,军民协作的场面越来越常见。守城士兵帮着搬运石料,工匠们则虚心请教防御要点。起初的隔阂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互相尊重。
另一边,园丁们正与弩手合作,将爬藤植物引导到特定位置,既不影响弩机转动,又能提供伪装。
老将军彻底服气了。他原本担心绿化会影响防御,没想到叶明考虑得比军人还周全。每一处美观设计背后,都有实用功能支撑。
一个月后,城墙主体修复完成。新筑的墙段比原来厚实三分之一,却因水泥的轻量化特性而不显臃肿。
城门处的双瓮城雄浑壮观,铁闸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最引人注目的是内侧墙面——绿意盎然的藤蔓间点缀着各色花朵,完全看不出这是一座军事要塞。
验收那天,顾慎特意从安溪赶来。他抚摸着光滑的墙面,又检查了隐蔽的射击孔,最后登上城门楼远眺。
叶明笑而不语。他更在意的是百姓的反应。每天黄昏,都有许多市民沿着城墙散步,孩童在瓮城平台上嬉戏,老人在绿荫下对弈这座曾经的冰冷防御工事,如今成了安阳府最受欢迎的公共空间。
叶明与武明堂对视一眼。这已经是第三次发现类似细作了。有人对安阳的城防异常关注。
夜幕降临,叶明独自登上新修的城墙。月光如水,洗练着坚实的墙体和茂盛的绿植。远处,城中灯火如星;更远处,是无尽的黑暗与未知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