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未因这些衍生作品的涌现而感到威胁或困扰,反而有一种见证种子发芽、森林成长的欣慰。
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个能够自我繁衍、自我进化的思想生态。
这,或许比单部作品的辉煌,意义更为深远。
《三体》所引发的科幻创作浪潮方兴未艾,其思想涟漪已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开始深度渗透进大秦联邦的社会文化肌理之中。
斯语,这位风暴的源头,却悄然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看似迥异,实则与他文化抱负紧密相连的领域——教育。
这一日,他受邀出席由联邦教育部与文化部联合举办的高层咨询会议,议题是“新时代人文素养与创新思维培养”。
与会者多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的官员。
斯语的出席,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标志着他的影响力已获得了主流体制最高层面的认可。
会议上,各位专家引经据典,探讨课程改革、经典阅读、艺术熏陶等传统路径。
轮到斯语发言时,他并未急于抛出观点,而是以一种沉静的语气,讲述了一个现象:
“最近,我注意到很多年轻人,包括一些中学生,在激烈地讨论《三体》中‘执剑人’的责任与困境,争论‘黑暗森林法则’是否适用于人类社会,甚至试图用书中的‘猜疑链’模型来分析一些历史事件和国际关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这让我思考,我们的教育,是否能够承接住年轻人被这类作品所激发出的、对宏大命题的思考热情?
我们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工具和引导,帮助他们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建设性的、而非仅仅是思辨性的能力?”
他接着说道:“《西游记》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叛逆的勇气,《三体》则点燃了他们探索未知、思考文明命运的火花。
这是极其宝贵的能量。但若缺乏引导,这种能量可能流于空谈,或陷入虚无。
我们的教育,不应仅仅满足于传授已知的知识,更应致力于培养他们驾驭未知、应对复杂性的心智模式。”
他提出了一项具体的建议:由言究堂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合作,遴选一批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优秀文艺作品(自然包括他自己的《西游记》与《三体》,但也绝不限于此),组织专家团队开发配套的“深度阅读与思维拓展”辅助材料。
这些材料不是简单的读后感指导,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将文学、历史、哲学、科学乃至伦理的视角融会贯通,学会批判性思考、复杂性理解和创造性表达。
“例如,在阅读《三体》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科技发展与伦理的边界,思考个体决策与文明命运的关系,甚至模拟一场‘面壁计划’的推演。
在阅读《西游记》时,则可以深入挖掘其神话背后的文化密码,理解‘心性修炼’的隐喻,对比不同文明的神话叙事。”
斯语阐述着他的构想,“目的不是让他们成为文学家或科学家,而是培养一种能够应对未来世界不确定性的‘通感’与‘智慧’。”
这番发言,超越了简单的课程改革建议,直指教育的内核——培养什么样的人。
它引起了在场许多有识之士的深刻共鸣。
尽管其中不乏争议和实施的难度,但其前瞻性与格局,赢得了多数人的尊重与认真考虑。
这次会议之后不久,一个由教育部牵头、言究堂深度参与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融合培育计划”试点项目,便在几所顶尖中学和大学悄然启动。
斯语被聘为该项目的首席顾问,但他将具体工作交给了言究堂组建的一个由年轻学者和优秀教师构成的专家团队,自己则退居幕后,把握方向。
与此同时,斯语授意言究堂音乐,启动了一个规模更大的“民族乐脉寻根与再造”工程。
不再局限于复原古谱,而是组织音乐家、文化学者和田野调查团队,深入边疆村落、古老部落,去采集那些即将失传的原生态歌谣、仪式音乐和独特乐器演奏技法。
梁音作为音乐总监,亲自带队前往西南边陲,记录一位百岁歌师口中的史诗吟唱。
这个工程的目的,并非为了猎奇或博物馆式的保存。
斯语在项目启动内部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要寻找的,是沉淀在这些最质朴声音中的民族情感、生命哲学和审美密码。
然后,用现代的音乐语言和传播方式,让这些沉睡的‘基因’重新活过来,成为我们当下文化创作不竭的源泉,回应《三体》所带来的那种宇宙级空旷感。”
当《三体》的宇宙社会学在年轻人中引发对文明冷酷前景的忧思时,一段来自雪域高原、苍凉而充满生命韧性的古老牧歌,经过问徵的重新编配,融入了空灵的电音背景,在华音网发布,其名曰《山河·回响》。
这仿佛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不能忘记脚下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厚重历史与生命力量。
斯语从容地游走于不同的文化维度之间。
他一方面推动着面向未来的教育革新,引导年轻一代的思维走向深广;另一方面,又发起向历史纵深的文化溯源,夯实文明创造的根基。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创作者,更是一个文化生态的构建者和引领者。
他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舆论的关注。有人赞叹其格局宏大,心系文明未来;也有人质疑其手伸得太长,意图影响教育根基。
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清楚地意识到,斯语以及他所代表的言究堂,已然成为大秦联邦文化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深刻塑造着时代精神风貌的力量。
他站在云顶苑,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古玉。
窗外是现代都市的璀璨灯火,耳边似乎还回响着高原牧歌的苍茫旋律,而脑海中,或许已经在构思着下一次,将以何种方式,继续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播撒下新的、能够改变时代的文化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