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当谈到商鞅变法的核心精神与历史意义时,斯语的见解更是让在座几位编辑都暗自点头。
他并非简单地复述史实,而是深刻剖析了变法背后的人性博弈、利益冲突以及其对大秦乃至整个华夏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
一场原本可能充满火药味的质疑会,在斯语充分准备和从容应对下,逐渐转变为一场颇有深度的学术交流。
刘启明脸上的表情也从最初的严肃、挑剔,慢慢变得缓和,甚至在某些问题上,与斯语展开了认真的探讨。
会议结束时,刘启明推了推眼镜,看向斯语的目光中少了几分轻视,多了几分审视与复杂。
“斯语先生,看来是我先前狭隘了。你这部《裂变》,并非凭空想象,确是下了苦功的。
虽然个别细节处理上我们仍有不同看法,但整体而言,是一部难得的、兼具文学性与历史感的好作品。
华章古籍,期待与你的正式合作。”
此言一出,不仅顾磊松了口气,连出版方的代表也露出了笑容。
这意味着,《大秦帝国之裂变》尚未正式面世,便已获得了来自传统权威出版机构的部分认可,为其学术口碑扫清了一个重要障碍。
国内的小考顺利通关,斯语随即便将全部精力投向了即将到来的国际大考——斯特哥尔摩的世界文明对话论坛。
他知道,那将是一个更大的舞台,也是他将胸中沟壑、脑中宝藏,展现给全世界的又一次重要机会。
斯特哥尔摩论坛的演讲圆满成功,斯语那场关于“东方叙事美学”的精彩阐述,通过媒体传回国内,再次巩固了其文化旗手的地位。
回国后,他并未停歇,一方面跟进《大秦帝国之裂变》最后的出版流程,另一方面,一个更为庞大、也更具野心的创作计划,开始在他心中清晰起来——《西游记》。
然而,与直接“搬运”《天龙八部》和《大秦帝国》不同,斯语在处理这部深深植根于地球中国儒释道文化土壤的神魔巨着时,显得尤为审慎。
他意识到,蓝星大秦联邦的文化背景虽然与地球华夏相似,但其神话体系相对零散、残缺,缺乏一个像地球上古神话传说那样相对完整、并为大众所普遍认知的源头叙事。
直接抛出《西游记》,其中的诸多概念(如天庭、地府、三清、玉帝等)可能会让读者感到突兀和难以理解。
“需要先铺设基石,构建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神话宇宙背景。”斯语在书房中自语。
他决定采用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猴王的出世,悄然铺路。
他再次动用了那个拥有数千万粉丝、影响力巨大的“言吾”围博账号。
但他没有预告新书,而是开启了一个名为 “上古秘闻录” 的系列博文。
第一篇博文,他发布了 “盘古开天”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文字古朴,气势磅礴,描绘了宇宙初开、巨人创世的宏伟景象。
斯语并未多做解释,只是配上了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风格插画——混沌中,巨人顶天立地。
这篇博文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好奇的涟漪。
【盘古?这是哪位上古大神?以前没听说过啊!
“天地混沌如鸡子……这描述太有画面感了!”
“言吾大大又开始解锁新知识了吗?这是要写新书的节奏?”
“感觉好古老,好神秘!”
几天后,第二篇博文发布:“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这篇博文则赋予了人类起源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浪漫解释,女娲的形象,人首蛇身,抟土造人,也通过简练的文字和配图深入人心。
【女娲娘娘!是我们所有人的始祖吗?
“抟土造人……怪不得说我们是黄土的传人。”
“原来人的贵贱是这么来的?(狗头)”
“言吾大大是在系统地整理失落的上古神话吗?”
紧接着,“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等一个个充满原始生命力与悲壮色彩的地球上古神话。
通过斯语的围博,如同散落的珍珠,一颗颗呈现在蓝星大秦的读者面前。
这些故事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磅礴的想象力,迅速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不仅普通网友看得津津有味,连许多文化学者、历史研究者也加入了讨论,试图考证这些“新发现”的古籍出处,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只能归功于“言吾”先生的博学与独家资料。
这些博文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神话宇宙的雏形:有开天辟地的创世神,有造人补天的始祖神,有各种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故事。
它们为“神”的存在、“天”的概念、“劫难”与“救赎”的母题,打下了坚实的概念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斯语偶尔也会在博文末尾,看似不经意地提及一两个后续关键的概念。
比如在“女娲补天”后,他加了一句:“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悄然引入了“天界”与“人间”空间分离的概念。
又比如,在介绍完一系列上古大神后,他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其后,神人分居,秩序渐立。”
这又为后来“天庭”体系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他没有急于推出《西游记》,而是耐心地、持续地投放着这些“神话碎片”,让读者们慢慢熟悉、消化、甚至开始自发地讨论和补充这个正在逐渐成型的“言吾神话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