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纸张的出现再一次成为热点。
汉武帝大手一挥,直接让一万民夫以服摇役的方式修建大型造纸作坊,地点就选在河下游,同时树皮、麻布等原材料也在源源不断地采集中。
刘进也没闲着,将造纸工艺传授给匠人。他只需要教好第一批匠人,等他们出师后,便能把造纸工艺传给其他人,宛若树状图般扩散。
而这么大的动静,自然引起整个长安城的关注,上到诸候、官员,中到豪族,下到黎民百姓,无不好奇。
大部分人都是万分期待的,一致认为只要是皇孙的主意,那必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仅有一小部分人越发担忧,因为陛下对皇孙越来越器重。
就在这时,汉武帝把佩剑赏赐给皇孙一事不胫而走,此事瞬间引爆朝堂。
这可是天子剑,代表了皇帝,像征了皇权,现在陛下把这把剑传给了皇孙,这显然是把皇孙当成了继承者看待,下旨册封他为皇太孙,恐怕指日可待。
于是乎,公孙贺、卫伉等太子交好的官员,纷纷前往太子宫庆贺,反观江充、苏文等人,如丧考妣。
而宫里的钩弋夫人再次发疯,砸碎了心爱的花瓶。
椒房殿内。
刘进照常来请安,并把第一批制作出来的白纸献给了卫子夫。
卫子夫拿下老花镜,细细端详着白纸。
刘进赠送汉武帝老花镜,是因为他是大汉皇帝,而赠送卫子夫老花镜,是因为她是刘进的祖母。
其实刘进会制作老花镜,正是为了卫子夫。如果让汉武帝知道自己是附带的,不知作何感想。
“怪不得陛下那么激动,这白纸的确是好东西,它的出现,将改变很多事物。孩子,你又发明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宝贝。”卫子夫称赞道,她一脸的慈爱,真是越看孙儿越喜欢。
刘进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便道:“不是我发明的,本来就有纸,是我改进了它。”
“不必谦虚。”卫子夫说完,放下了白纸,而后问起了另外一件事,“陛下把八服剑赏赐给你了?”
此事已经传遍皇宫,但是卫子夫还是亲自询问。
刘进点了点头,道:“没错!”
“所以你是怎么想的?认为陛下对你刮目相看,已经改变对太子宫的态度,你还担心曾经所担心的事情吗?此刻的你还认为当初的噩梦会出现吗?”卫子夫注视着刘进,表情前所未有的重视,一连问出好几个问题。
刘进明白卫子夫的担忧。
汉武帝的宠爱和赏赐,好似糖衣炮弹,卫子夫是怕自己沉浸其中,忘记了曾经所做过的噩梦。
刘进正色道:“请祖母放心,我始终是我!我的想法不会因为任何赏赐而改变。”
卫子夫立即笑了,欣慰道:“好孩子,你没有让祖母失望。”
顿了顿,卫子夫的嘴角泛起一抹讥笑,“孩子,有些话本不该告诉你,得给他留些颜面,但是他的做法越来越卑鄙,让我唾弃,没有帝王之气魄。”
“咱们这位陛下,玩弄心机、处处算计,任何人在他手中,都是可以利用的棋子。”
“以前的我,天真的认为他雄才大略,心胸如苍天潦阔,但后来我看明白了。”
“从利用赵绾、王臧来试探窦太皇太后,然后果断舍弃,再到利用田盼和窦婴之争,彻底掌控权力。还有后面的陈皇后、庄青翟等历代丞相的下场,他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并对皇位越来越看重”
“有时候我在梦中,会梦到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
“是陈阿娇。”
“她什么都不说,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我,似乎在对我说,她的下场,便是我的下场。”
“所有人都在叹息大司马和冠军侯英年早逝,前些年的我也因思念他们而落泪。现在想想也释然了。”
“如果他们还活着,恐怕会成为下一个窦婴和田盼吧,甚至是比他们还要凄惨。”
“卫家的权势太大,会让他恐惧,会让他寝食难安。”
“6
”
卫子夫有太多的心里话,一直憋在心里,却无法对任何人说。
她能对谁说?
太子刘据吗?
真要说了,恐怕会颠复刘据的三观。
从小到大,刘据都活在正直宽仁的世界观中,汉武帝和卫子夫给他萦绕太温馨的环境,缺少风雨,等反应过来时,刘据已经成年,思想固化再也难以去改变。
对亲子尚且不能吐露心情,其他人更是不敢。
但是今日,卫子夫终于找到了倾诉的对象,自己的好孙儿,他有足够的轫性承受那些真相。
而面对卫子夫的袒露,刘进在心中感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汉武帝的人,还得是同床共枕的卫子夫啊。
怪不得巫蛊之祸发生后,卫子夫二话不说直接起兵,因为她太了解汉武帝,知道江充只是棋子。
卫子夫说了很多话,把积压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她轻松了很多。
看着发呆的刘进,卫子夫又道:“孩子,祖母说这些话,是不是吓到你了?
“”
刘进摇了摇头,道:“祖母,我没事。”
“没吓到你就好!”卫子夫慈祥道,“今日说了这么多大逆不道的言语,祖母只是想告诉你,不要把陛下的宠爱和赏赐当做器重,那是陷阱。哪怕他明日真的册封你为皇太孙,你也不要轻易相信。”
这番话说到这个程度,已经不只是大逆不道,一旦传出去,必将惊天动地。
老登,白纸根本不算惊天动地,今天这场交谈才是惊天动地。
刘进正色回道:“祖母,我记住了你的教悔,绝不敢忘。不到彻底尘埃落地那一刻,我绝不敢放松。”
什么是尘埃落地?
汉武帝驾崩,刘据继位。
卫子夫笑了,笑声越来越爽朗,一扫过去的阴霾。
虽然刘进没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卫子夫,但卫子夫似乎已经猜到了。
“孩子,其实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让自己后悔!”
最后,卫子夫送给刘进一个忠告。
刘进记在心里,而后行辑礼叩首,这才退出了椒房殿。
站在殿前,刘进忍不住眺望建章宫方向,缓缓握紧了拳头。
就在这时,天空骤然变暗。
刘进连忙抬头,只见月亮正在屏蔽太阳!
日食?
刘进有些惊讶,没想到竟然会碰到这一奇观。
对了,之前看资治通鉴的时候,这一年的冬天好象是有日食的现象。
只见月亮盖住了太阳,但却没有完全复盖,形成中间黑暗,边缘明亮的金环,好似一尊皇冠。
与此同时,因为日食的出现,宫内寺人、宫女出现了慌张之色。而城中百姓的慌乱更大,毕竟古人把这种天时变化赋予了神话色彩。
而随着日食的出现,汉武帝也走出了大殿,抬头看天,他的脸色也变得阴沉o
《春秋纬》称:人主不德,则天示之灾。在星占学中,日食被解释为阴侵阳的凶兆,像征着帝王失德或者布政不均。
老天公不公平不清楚,但你想利用祥瑞提高皇权神授的说服力,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凶兆。
所以很多帝王在面对日食天兆后,都会做出各种反应。
比如汉文帝下诏自省,要求公卿百官陈举朝廷的过失,甚至是通过大赦天下的方式谢罪。还要穿素服,停止娱乐活动,并举行祭天仪式来平息天怒。
汉武帝自然也不例外。
不到半刻钟时间,日食天象便结束,但是整个朝廷却骤然忙碌了起来。
汉武帝返回建章宫大殿,立即下旨举行大朝会。文武官员火速入宫,刘进还没出宫,就被拦住了,然后前去参加大朝会。
这还是刘进第一次参加大朝会,而这次朝会的气氛非常冷峻,汉武帝脸色不好,官员们人人自危,因为每次天灾,必定会牵扯人祸。
“太史令何在?”
汉武帝面容冷峻,扫视寂静的大殿,冷声询问。
一名清瘦的男子走了出来,回道:“太史令司马迁叩见陛下。”
汉武帝问道:“此次日蚀天象,太史令可曾事先观测到?”
“回禀陛下,日蚀常出现于朔日,而此次日蚀却出现于十月末,也没有表露出任何迹象,下臣徨恐,未能及时观测,请陛下责罚。”司马迁回道。
汉武帝并没有把责任怪罪到司马迁身上,而是沉声说道:“日月告凶,不用其行。永念厥咎,内疚于心。诸位公卿需举荐贤良方正之士,直言进谏,有司修职,务遵法度。”
“朕不日离京祭祀五色神帝,西行巡视,查看边关安定,告慰上苍。”
“朕离京期间,由太子监国。”
谁也没有想到,汉武帝会突然做出这个决定。
晚年的汉武帝经常外出巡视,朝臣们虽然有些意外,但很快就接受这件事。
刘进心中暗喜。
汉武帝巡游,那他就能好好策划自己的计划了。
记得史书上记载,汉武帝要到正月才会返回长安,而这三个月的时间,足够刘进做很多事情。
就在刘进暗喜之时,谁知汉武帝的声音再次响起:“史皇孙随行!”
刘进猛然抬头,错愕地看向汉武帝。
谁知汉武帝正注视着刘进,刘进这一抬头,两人四目相对。
刘进在心中大骂一声卧槽,怎么让自己随行,他不想去!
但汉武帝已经传旨,而且正盯着自己,他可不敢表现出意外的不悦。
“诺!”
刘进只能快速接旨,心情瞬间不好。